一种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28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空间决策系统包括:用于实现撂荒地分布监测的装置;用于实现撂撂荒驱动因素评估的装置;用于实现撂撂荒地生态影响监测的装置;用于实现撂指标层构建的装置;用于实现撂空间决策模型构建的装置;用于实现撂基于模型输出结果制定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策略的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撂荒地精准监测、撂荒驱动因素评估、构建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空间决策模型,科学决策撂荒地的土地利用去向及治理模式,对定向提升我国撂荒地监测监管水平提供助益。

A spatial decision system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abandoned 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撂荒地生态化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
技术介绍
学界对撂荒地如何治理存在较大分歧,一些学者认为应对撂荒农民予以罚款甚至收回土地以遏制撂荒;另一些学者认为应承认现状,变更撂荒地的耕地性质。研究认为,撂荒地是多重驱动力下的复杂人地交互系统,对生态环境亦会产生多维影响。不同区位的撂荒地,其驱动机制与生态影响不同,其自然地理属性与社会经济结构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合理的撂荒地治理途径,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治理,避免大杂烩和一刀切。中国正在施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土地综合整治两大工程,为治理撂荒地提供了两大抓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循序渐进停止耕种,因地制宜种林种草、恢复植被。退耕还林工程是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公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之一。据国家林草局统计,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至2019年已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国家财政累计拨款超过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实现撂荒地分布监测的装置;用于实现撂撂荒驱动因素评估的装置;用于实现撂撂荒地生态影响监测的装置;用于实现撂指标层构建的装置;用于实现撂空间决策模型构建的装置;用于实现撂基于模型输出结果制定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策略的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实现撂荒地分布监测的装置;用于实现撂撂荒驱动因素评估的装置;用于实现撂撂荒地生态影响监测的装置;用于实现撂指标层构建的装置;用于实现撂空间决策模型构建的装置;用于实现撂基于模型输出结果制定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策略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撂荒地分布监测包括: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平台对耕地撂荒情况进行长时序监测,提取撂荒地的空间分布,并根据撂荒年份及撂荒后的土地用途,区分撂荒地类型,其中撂荒地类型应包括完全撂荒、半撂荒和、过渡撂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撂荒驱动因素评估:综合撂荒地监测结果、土地利用数据、农情信息数据等,执行数据挖掘处理,分别在村庄尺度与地块尺度上挖掘出影响耕地撂荒的潜在驱动因素;在村庄尺度上,以村庄撂荒率为因变量,执行多元线性回归反演,识别出显著的撂荒驱动因素;在地块尺度上,以地块是否撂荒为因变量,执行二元逻辑回归反演,识别出显著的撂荒驱动因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撂荒地生态影响监测包括:在撂荒地分布监测基础上,进一步监测撂荒地的植被覆盖度,确定撂荒地的植被恢复情况;同时,使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撂荒地的土壤侵蚀强度,识别出土壤侵蚀严重的撂荒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指标层构建包括:综合考量撂荒地区位条件、撂荒地类型、撂荒驱动因素、撂荒地生态影响,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代表性、科学性、独立性强的指标,构建指标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撂荒地生态化治理的空间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空间决策模型构建包括:选用机器学习模型中的决策树模型,依次输入指标层,指标输入顺序遵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通郭旭东林渊王丘韩圣其于潇张智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