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开关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非显示区,并包括一信号线、一第三导电层、一第二电性桥接部及一栅极驱动电路。信号线、第三导电层、第二电性桥接部、栅极驱动电路位于非显示区。信号线包括一第一导电层、至少一第二导电层与多个第一电性桥接部,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重迭设置,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电性桥接部与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二电性桥接部、第三导电层与栅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可有效降低信号线的电阻值,进而改善信号线电阻电容负载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关于一种阵列基板栅驱动集成技术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而应用至许多种类之电子产品中,例如行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型计算机、液晶电视及液晶屏幕等等。在平面显示装置的制造技术中,将栅极驱动电路的元件以薄膜晶体管制程制作于开关阵列基板上,以节省扫描驱动集成电路(IC)成本的技术称为阵列基板栅驱动集成(gateonarray,GOA)技术。在GOA技术的显示装置的设计中,生产厂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信号线的电阻电容负载(RCloading)过大所导致的信号衰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先前技术的不足,专利技术人经研发后得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有效降低信号线的电阻值,进而改善信号线的电阻电容负载过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开关阵列基板以及一对向基板。对向基板与开关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开关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非显示区,并包括一信号线、一第三导电层与一第二电性桥接部及一栅极驱动电路。信号线位于非显示区,信号线包括一第一导电层、至少一第二导电层与多个第一电性桥接部,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重迭设置,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电性桥接部与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第三导电层与第二电性桥接部位于非显示区。栅极驱动电路位于非显示区,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二电性桥接部、第三导电层与栅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当栅极驱动电路的数量为二时,二个栅极驱动电路分别位于显示区外的相对两侧。在一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具有一驱动元件,开关阵列基板还包括一开关元件与一扫描线,开关元件位于显示区,驱动元件通过扫描线与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是通过信号线分别传输信号到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元件。在一实施例中,开关阵列基板还包括一第一绝缘层与一第二绝缘层,第一电性桥接部包括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通孔与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二导电层与第一绝缘层,第一通孔位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第二通孔位于第二绝缘层,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一通孔、导电层及第二通孔与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导电层具有二个重迭设置的第二导电层,二个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开关阵列基板以及一对向基板。开关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非显示区,并包括一信号线、一第三导电层与一第二电性桥接部、一栅极驱动电路、一第一绝缘层及一第二绝缘层。信号线位于非显示区,信号线包括一第一导电层、至少一第二导电层与多个第一电性桥接部,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重迭设置,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电性桥接部与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第三导电层与第二电性桥接部位于非显示区。栅极驱动电路位于非显示区,栅极驱动电路具有一驱动元件,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二电性桥接部、第三导电层与驱动元件电性连接。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二导电层与第一绝缘层,其中第一电性桥接部包括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通孔及一导电层,第一通孔位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第二通孔位于第二绝缘层,第一导电层通过第一通孔、导电层及第二通孔与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对向基板与开关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承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之显示装置中,借由在传输信号的第一导电层的上方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层,并通过两个第一电性桥接部使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电性连接且重迭设置的结构设计,使得显示装置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线可有效降低其电阻值,进而可改善信号线的电阻电容负载过大的问题。附图说明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与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不同示意图。图3为图2的开关阵列基板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图4为对应于图3的一区域的信号线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沿直线A-A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降低显示装置信号线电阻电容负载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之显示装置及降低其信号线电阻电容负载的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图1与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不同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一开关阵列基板11以及一对向基板12,开关阵列基板11与对向基板12相对设置,并可用于显示影像画面。显示装置1为一平面显示装置,例如可为一液晶显示装置(LCD)或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是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因此,一液晶层13可夹置于开关阵列基板11与对向基板12之间。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开关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非显示区,并包括:/n一信号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信号线包括一第一导电层、至少一第二导电层与多个第一电性桥接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重迭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电性桥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n一第三导电层与一第二电性桥接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及/n一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电性桥接部、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以及/n一对向基板,与所述开关阵列基板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开关阵列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非显示区,并包括:
一信号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信号线包括一第一导电层、至少一第二导电层与多个第一电性桥接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重迭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电性桥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
一第三导电层与一第二电性桥接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及
一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电性桥接部、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以及
一对向基板,与所述开关阵列基板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数量为二时,所述二个栅极驱动电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外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一驱动元件,所述开关阵列基板还包括:
一开关元件,位于所述显示区;及
一扫描线,所述驱动元件通过所述扫描线与所述开关元件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是通过所述信号线分别传输信号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所述驱动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阵列基板还包括:
一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阵列基板还包括:
一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佳阳,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