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接地故障转移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12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接地故障转移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及系统,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发生弧光接地故障时,将故障相母线主动接地可有效抑制弧光过电压并消除弧光故障。同时,故障转移前后故障点上游测点零模电流极性相反,故障点下游测点零模电流极性相同,可由此来识别故障区段。对各馈线两次接地后各测点零模电流分别进行S变换,在奈奎斯特频率下按模极大值原则确定故障行波首波头达到时刻,并计算该时刻所对应的相位,进而得到各测点的极性系数;利用区段两端测点极性系数的乘积构造区段系数,实现故障区段定位。该方法可避免因数据采集不同步而造成的故障误判,且不受零序CT极性反接的影响,提高了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接地故障转移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
,更具体地,是一种基于接地故障转移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中低压配电网普遍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其结构复杂,分布域广,运行环境恶劣,随机故障频发。单相瞬时性接地故障发生时易产生弧光过电压,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事故扩大,引发跳闸停电,破坏供电持续性。同时,为减小人工巡线的难度,有效缩减故障测距范围,高效准确地识别故障区段对快速恢复用户供电和提高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有重要作用。中低压配电网网络拓扑复杂,具有多层分支复杂结构,分支点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分支,区段定位即确定故障点所在分支。目前大多数区段定位方法,如零模电流相关性比较法、相电流模极大值极性比较法等,数据传输量大,对通信条件要求较高;且需同时利用故障区段与非故障区段信息,对数据同步要求较高。此外,现有的基于极性比较的区段定位方法要求CT两侧的参考方向一致,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现场极易出现CT接线极性反接或极性不明确的情况,将导致电流极性结果计算错误而引起误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接地故障转移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n(1)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将接地故障转移,提取单相接地故障后各测点测得的零模电流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接地故障转移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将接地故障转移,提取单相接地故障后各测点测得的零模电流i0.j.1及接地故障转移后各测点测得的零模电流i0.j.2,其中j为区段序号;
(2)分别对i0.j.1、i0.j.2进行S变换,在奈奎斯特频率下,按模极大值原则确定各自的故障行波首波头达到时刻,计算该时刻下S矩阵中对应时频数据的相位大小,分别记为θ0.j1和θ0.j2,以θ0.j1为参考相位,辨别i0.j.1和i0.j.2的极性,当极性为正时,取值为1;当极性为负时,取值为-1;
(3)定义各测点i0.j.1和i0.j.2的极性系数rj和各区段j的区段系数ρj,并根据区段系数ρj来判断是否为故障区段,若ρj为负即判定为故障区段,否则为非故障区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以θ0.j1为参考相位,定义i0.j.1的极性为正,表示为rj.1,rj.1恒取值为1;当|θ0.j2-θ0.j1|<Kre1·180°时,认为i0.j.2与i0.j.1的极性相同,表示为rj.2,取值为1;当|θ0.j2-θ0.j1|>Kre2·180°时,认为i0.j.2与i0.j.1的极性相反,表示为rj.2,取值为-1;其中,Kre1和Kre2为预设的可靠系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
(31)各测点的i0.j.1和i0.j.2间的极性系数rj的计算式如下:
rj=rj.1×rj.2
其中,rj.1和rj.2分别表示零模电流i0.j.1和i0.j.2的极性,当极性为正时,取值为1;当极性为负时,取值为-1;
(32)当j不为馈线末区段时,则ρj为各区段两端测点极性系数的乘积;当j为馈线末区段时,则ρj为rj与数值1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若ρj为负即判定为故障区段,否则为非故障区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刘翔宇万国成袁智勇陈卫苏崇文于力陈睿李欣徐全顾大德林跃欢白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