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水循环降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023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水循环降温设备,包括主体,其中,主体的右端顶部贯通有进注水管,注水管上设置有注水泵,主体的左端底部贯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泵,主体的前后端均设置有两处定位腔,定位腔周围均匀啮合有多处螺杆,螺杆的外侧固定转盘,螺杆的内侧固定有钢球,定位腔通过轴承配合有旋桨式降温管道,旋桨式降温管道的外侧两端均设置有多处旋桨,旋桨上均匀设置有多处通孔,旋桨式降温管道的中间设置有管道齿轮盘,主体的前端中间固定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轴齿轮盘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电热管道类设备的降温,主要采用水循环与待降温设备的表面全面接触进行降温,其投入成本较低,降温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水循环降温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水循环降温设备。
技术介绍
降温设备主要有离心涡轮、离心电机、蒸发器、水帘及水幕。不同降温方法使用不同的设备,应用最广的是工业冷风机,主要设备有离心涡轮、离心电机、蒸发器、水帘及水幕,水帘用于空气蒸发和扇叶转动正压输送冷气降温,其中以移动式式冷风机和离心式的应用最广。工业冷风机降温原理是:当风机运行时进入腔内产生负压,使机外空气流过多孔湿润的湿帘表面迫使过帘空气的干球温度降至接近于机外空气的湿球温度,即冷风机出口的干球温度比室外干球温度低5-12℃(干热地区可达15℃),空气愈干热,其温差愈大,降温效果越好。目前常见的降温设备由于各种因素等并不能全面地、直接地作用于待降温设备的发热表面,因此其降温效率较低,且其能源消耗较大,投入成本较高,后期的维护及保养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效水循环降温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常见的降温设备由于各种因素等并不能全面地、直接地作用于待降温设备的发热表面,因此其降温效率较低,且其能源消耗较大,投入成本较高,后期的维护及保养成本较高等缺点,而提出一种高效水循环降温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右端顶部贯通有进注水管,其中注水管上设置有注水泵,所述主体的左端底部贯通有排水管,其中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泵,所述主体的前后端均设置有两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周围均匀啮合有多处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固定转盘,所述螺杆的内侧固定有钢球,所述定位腔通过轴承配合有旋桨式降温管道,所述旋桨式降温管道的外侧两端均设置有多处旋桨,所述旋桨上均匀设置有多处通孔,所述旋桨式降温管道的中间设置有管道齿轮盘,所述主体的前端中间固定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轴齿轮盘相连接,其中转轴齿轮盘与管道齿轮盘相啮合。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为降温池,其中,注水管贯通于降温池的顶部,排水管贯通于降温池的底部,降温池内部的水单向循环或流动,即从注水管向排水管方向循环或流动。注水管在注水泵的作用下向降温池内注入凉水,排水管在排水泵的作用下从降温池内排出热水,以此保证降温池内水的循环或流动,通过水的循环或流动带走热量,从而实现快速降温。优选的,所述定位腔与主体为一体式结构,螺杆通过螺纹与定位腔啮合连接,其中,螺杆的外侧与转盘焊接固定,螺杆内侧与钢球焊接固定,待降温设备主要通过多处钢球夹持固定。定位腔主要用于待降温设备的承载及定位,如电热管道设备,通过旋转转盘,转盘带动螺杆端头处的钢球向内推进,最终通过多处钢球将待降温设备的两端夹持固定,其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使用灵活性,可夹持固定范围内不同型号的待降温设备。优选的,所述旋桨式降温管道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定位腔过盈配合,其中,旋桨式降温管道与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定位腔与轴承的外圈过盈配合。旋桨式降温管道通过轴承能有效降低与定位腔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旋桨式降温管道更好地旋转,以降低能源消耗。优选的,所述旋桨均通过多处通孔与旋桨式降温管道的内侧相贯通。旋桨式降温管道旋转后,其外侧的多处旋桨依次与降温池内的水接触,循环或流动水经旋桨的通孔进入至旋桨式降温管道的内部,然后再经旋桨的通孔排出,循环或流动水全面地、直接地作用于旋桨式降温管道内部的待降温设备的表面,可快速进行降温,其降温效率较高。优选的,所述转轴齿轮盘分别通过齿轮与两处管道齿轮盘相啮合,其中,管道齿轮盘焊接固定与旋桨式降温管道的外侧中间,转轴齿轮盘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相对接,步进电机通过螺栓固定于主体前端中间。步进电机为旋桨式降温管道旋转的动力源,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齿轮盘旋转,转轴齿轮盘在齿轮的啮合下分别带动两处旋桨式降温管道缓慢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电热管道类设备的降温,主要采用水循环或流动全面地、直接地作用于待降温设备的发热表面,其降温效率较高,其能源消耗较低,投入成本较低,后期的维护及保养成本较低,其操作简单,且具有良好的使用灵活性,可夹持固定范围内不同型号的待降温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A。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B-B。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C-C。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D。图中:1-主体,2-注水管,3-注水泵,4-排水管,5-排水泵,6-定位腔,7-螺杆,8-转盘,9-钢球,10-轴承,11-旋桨式降温管道,12-旋桨,13-通孔,14-管道齿轮盘,15-步进电机,16-转轴齿轮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右端顶部贯通有进注水管2,其中注水管2上设置有注水泵3,所述主体1的左端底部贯通有排水管4,其中排水管4上设置有排水泵5,所述主体1的前后端均设置有两处定位腔6,所述定位腔6周围均匀啮合有多处螺杆7,所述螺杆7的外侧固定转盘8,所述螺杆7的内侧固定有钢球9,所述定位腔6通过轴承10配合有旋桨式降温管道11,所述旋桨式降温管道11的外侧两端均设置有多处旋桨12,所述旋桨12上均匀设置有多处通孔13,所述旋桨式降温管道11的中间设置有管道齿轮盘14,所述主体1的前端中间固定有步进电机15,所述步进电机15通过联轴器与转轴齿轮盘16相连接,其中转轴齿轮盘16与管道齿轮盘14相啮合。主体1的内部为降温池,其中,注水管2贯通于降温池的顶部,排水管4贯通于降温池的底部,降温池内部的水单向循环或流动,即从注水管2向排水管4方向循环或流动。注水管2在注水泵3的作用下向降温池内注入凉水,排水管4在排水泵5的作用下从降温池内排出热水,以此保证降温池内水的循环或流动,通过水的循环或流动带走热量,从而实现快速降温。定位腔6与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螺杆7通过螺纹与定位腔6啮合连接,其中,螺杆7的外侧与转盘8焊接固定,螺杆7内侧与钢球9焊接固定,待降温设备主要通过多处钢球9夹持固定。定位腔6主要用于待降温设备的承载及定位,如电热管道设备,通过旋转转盘8,转盘8带动螺杆7端头处的钢球9向内推进,最终通过多处钢球9将待降温设备的两端夹持固定,其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使用灵活性,可夹持固定范围内不同型号的待降温设备。旋桨式降温管道1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10与定位腔6过盈配合,其中,旋桨式降温管道11与轴承10的内圈过盈配合,定位腔6与轴承10的外圈过盈配合。旋桨式降温管道11通过轴承10能有效降低与定位腔6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旋桨式降温管道11更好地旋转,以降低能源消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水循环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右端顶部贯通有进注水管(2),其中注水管(2)上设置有注水泵(3),所述主体(1)的左端底部贯通有排水管(4),其中排水管(4)上设置有排水泵(5),所述主体(1)的前后端均设置有两处定位腔(6),所述定位腔(6)周围均匀啮合有多处螺杆(7),所述螺杆(7)的外侧固定转盘(8),所述螺杆(7)的内侧固定有钢球(9),所述定位腔(6)通过轴承(10)配合有旋桨式降温管道(11),所述旋桨式降温管道(11)的外侧两端均设置有多处旋桨(12),所述旋桨(12)上均匀设置有多处通孔(13),所述旋桨式降温管道(11)的中间设置有管道齿轮盘(14),所述主体(1)的前端中间固定有步进电机(15),所述步进电机(15)通过联轴器与转轴齿轮盘(16)相连接,其中转轴齿轮盘(16)与管道齿轮盘(14)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水循环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右端顶部贯通有进注水管(2),其中注水管(2)上设置有注水泵(3),所述主体(1)的左端底部贯通有排水管(4),其中排水管(4)上设置有排水泵(5),所述主体(1)的前后端均设置有两处定位腔(6),所述定位腔(6)周围均匀啮合有多处螺杆(7),所述螺杆(7)的外侧固定转盘(8),所述螺杆(7)的内侧固定有钢球(9),所述定位腔(6)通过轴承(10)配合有旋桨式降温管道(11),所述旋桨式降温管道(11)的外侧两端均设置有多处旋桨(12),所述旋桨(12)上均匀设置有多处通孔(13),所述旋桨式降温管道(11)的中间设置有管道齿轮盘(14),所述主体(1)的前端中间固定有步进电机(15),所述步进电机(15)通过联轴器与转轴齿轮盘(16)相连接,其中转轴齿轮盘(16)与管道齿轮盘(14)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水循环降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为降温池,其中,注水管(2)贯通于降温池的顶部,排水管(4)贯通于降温池的底部,降温池内部的水单向循环或流动,即从注水管(2)向排水管(4)方向循环或流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