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00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该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一侧墙壁上端的送风单元、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端的监测单元和与监测单元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送风单元包括呈敞口式结构的送风腔体、设置在送风单元敞口位置且初始位置呈水平布置方式的可变式导流板、设置在送风单元一侧墙壁外部的送风管道和设置在送风管道一侧端部的空调机组;检测单元包括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设备和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通风和空调系统作为建筑能耗大户,其所占建筑总能耗比例逐渐增大,同时也造成了建筑能源浪费甚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通风和空调系统均为机械通风系统,该系统采用恒定甚至不合适的送风参数(包括送风方式、方向和速度)实现建筑室内环境调节,故无法有效满足室内污染源或人员数量的实时变化需求,也无法实现最优送风参数实时调控。为此,发展一种可自适应调节、在线监控的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可有助于营造安全、健康且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导流通风主要以贴附式射流的原理进行工作,通过将送风口设置于建筑一侧墙壁且靠近建筑顶部位置处,利用顶部或竖直壁面形成贴附效应,将送风气流输送至地面,进而将新风最大限度地输送到工作区,降低工作区污染暴露风险。然而,该导流通风方式只适用于贴壁设置的情况,对于高大空间或具备更多分区的建筑类型,中间工作区域的通风效率或污染物去除效果大为下降;对于顶部壁面或两侧墙壁无法使用的情况,该导流通风方式无法实现自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建筑一侧墙壁上端的送风单元、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端的监测单元和与监测单元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n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呈敞口式结构的送风腔体、设置在所述送风单元敞口位置且初始位置呈水平布置方式的可变式导流板、设置在所述送风单元一侧墙壁外部的送风管道和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道一侧端部的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连接一侧端的新风单元与另一端部的回风管道,所述新风单元将外界新风送入所述空调机组,所述回风管道连接建筑另一侧墙壁下端的回风单元,所述回风单元将室内空气通过回风管道送入空调机组;/n所述检测单元包括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建筑一侧墙壁上端的送风单元、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端的监测单元和与监测单元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
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呈敞口式结构的送风腔体、设置在所述送风单元敞口位置且初始位置呈水平布置方式的可变式导流板、设置在所述送风单元一侧墙壁外部的送风管道和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道一侧端部的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连接一侧端的新风单元与另一端部的回风管道,所述新风单元将外界新风送入所述空调机组,所述回风管道连接建筑另一侧墙壁下端的回风单元,所述回风单元将室内空气通过回风管道送入空调机组;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CO2和PM2.5传感器,检测单元实时监测工作区域的CO2和PM2.5浓度数值;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旋转式铰接单元、设置在可变式导流板1后端的变换控制器和风机组件的流量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式导流板包括4个导流板,4个所述导流板依次滑动连接,所述可变式导流板与送风单元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所述可变式导流板一侧端部设置在所述送风单元敞口位置的中心层面位置,可变式导流板侧壁通过旋转式铰接单元与所述送风单元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式导流板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控制可变式导流板旋转和伸缩的变换控制器,所述可变式导流板初始长度为单个导流板的长度,所述可变式导流板伸缩的最大长度为初始长度的4倍,所述可变式导流板初始位置设置为水平方向,可变式导流板最大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角度均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导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世杰任宸冯壮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