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制热舒适性是家用空调的痛点之一,现有技术中的分布式送风空调产品,通过搭载能上下送风的风道结构,较好的解决了制热舒适性的问题,但当空调产品置于不同客户的室内时,因房间的空间布局不同,在较远处能吹到的冷风不多。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蜗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将蜗壳盖板盖设于蜗壳底板上,通过在蜗壳底板上设置连接部以缩短蜗壳盖板与蜗壳底板的连接距离,避免了在蜗壳盖板与蜗壳底板之间设置细长的螺钉柱造成蜗壳组件之间连接强度低、安装不稳定的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采用蜗壳盖板与蜗壳底板实现风道出风的方案,但未具体说明中风口如何实现导流送风。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将中风机的风机出风方向设置成与第一风机和第三风机出风方向相同,但出风口未设置在同一平面,解决了中间风机的出风与第一、第三风机出风干涉的问题。即现有技术只提供了风道中风机出风口及出风方式,但未进一步考虑如何减少送风过程中的风量衰减、保证送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多个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间隔地设置,各所述容纳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多个所述容纳腔中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容纳腔之间设置有中部通道(20),所述中部通道(20)与其中一个所述容纳腔连通地设置,各所述容纳腔内均设置有一个风机部(30);/n引流筒(40),所述引流筒(40)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部通道(20)连通地设置,所述引流筒(40)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容纳腔中的一个所述容纳腔的出风口并排地设置;/n其中,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风机部(30)作业时,外界气流在所述风机部(30)的作用下,从各所述容纳腔的进风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多个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间隔地设置,各所述容纳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多个所述容纳腔中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容纳腔之间设置有中部通道(20),所述中部通道(20)与其中一个所述容纳腔连通地设置,各所述容纳腔内均设置有一个风机部(30);
引流筒(40),所述引流筒(40)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部通道(20)连通地设置,所述引流筒(40)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容纳腔中的一个所述容纳腔的出风口并排地设置;
其中,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风机部(30)作业时,外界气流在所述风机部(30)的作用下,从各所述容纳腔的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10)内,然后通过各所述容纳腔的出风口、以及从所述引流筒(40)的第二端排出所述壳体(10)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
蜗壳(11),多个所述容纳腔沿竖直方向间隔地开设于所述蜗壳(11)的第一表面上,所述中部通道(20)的出口端开设于所述蜗壳(11)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所述引流筒(40)与所述蜗壳(11)的第二表面相连接;
蜗壳盖(12),所述蜗壳盖(12)与所述蜗壳(11)的第一表面相连接,所述蜗壳盖(12)与所述蜗壳(11)之间围设成各所述容纳腔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51)和第二容纳腔(52),所述第一容纳腔(51)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2)的上方,所述中部通道(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5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52)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容纳腔(52)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5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511),所述第二容纳腔(5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出风口(521),所述引流筒(40)的第二端形成第三出风口(41),所述第三出风口(4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511)相平齐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筒(40)的内壁面为光滑平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筒(40)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椭圆形或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筒(40)与所述中部通道(20)的连接处为光滑平面过度设置,所述引流筒(40)与所述中部通道(20)的连接处采用止口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筒(40)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凸缘(41),所述引流筒(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敏,陈珠秀,蔡金钊,邹先进,黄江江,孙小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