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属于引射器技术领域。它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设置的喷嘴及与喷嘴相连通的引射管,所述引射管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接受室、收缩室、混合室、整流室和扩散室。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引射性能和火焰稳定性良好;通过在收缩室和混合室内设置粗牙螺纹,增强了气流的湍流强度,使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提升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且在整流室内设置整流筒,可以使燃气流动状态由湍流转变为层流,大大降低流动的不稳定程度,使燃气流动的速度分布更加均匀,流动效果好,可以防止因流动状态不稳定导致的意外熄火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引射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引射器
,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用引射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日益担忧和清洁能源的日益渴求,发展高效清洁的燃气对促进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和绿色友好型环境有重要意义。在此大背景下,燃气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引射器作为燃气灶的重要部件受到广泛关注。引射器的作用是通过燃气流动引射环境中的空气,并将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使燃烧更加充分。引射器通常包括收缩管、混合管和扩散管,当燃气从喷嘴中喷出以后,进入收缩管,由于喷嘴孔径很小,故燃气此时的流速很大,根据引射作用引射部分一次空气,并且进入混合管中混合,在扩散管中降低流速,并且扩散到炉腔内部,从火盖的火孔中喷出,遇到电火花点燃,完成燃烧。现有的引射器虽然可以基本完成燃烧,但仍然存在引射效果不佳,空气与燃气混合不均匀、燃气流动状态不稳定,由此造成燃烧效果不佳、燃烧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引射性能及火焰稳定性好的燃气灶用引射器,使其更好地满足燃气灶的燃烧要求,对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燃气灶的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设置的喷嘴、与喷嘴相连通引射管,所述引射管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接受室、收缩室、混合室、整流室及扩散室。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包括前、后两段,前段为等截面圆管,后段为缩口管。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室为圆筒形,喷嘴一端插入接受室的内部,接受室位于喷嘴插入一端端部上开设有一组一次空气进口。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室为变截面圆管,且圆管内径沿着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圆管内设有粗牙螺纹,所述收缩室内径较大一端与接受室相连接。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为等截面圆管,管内设有粗牙螺纹,所述混合室一端与收缩室内径较小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室为等截面圆管,一端与混合室相连接,整流室内部插入安装有整流筒。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筒呈圆筒形,其外径与整流室相等,所述整流筒径向设有三个相互交叉设置的隔板,将整流筒分为六个气道,且每个气道内沿径向由内而外等间距分布有一组弧形栅格,每组弧形栅格中相邻的两个弧形栅格之间形成扇形通道。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室为变截面圆管,其内径沿着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变大,所述扩散室内径较小一端与整流室相连接,且扩散室小端的内径小于整流筒的外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引射性能和火焰稳定性良好。通过在收缩室和混合室内设置粗牙螺纹,增强了气流的湍流强度,使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提升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且在整流室内设置整流筒,可以使燃气流动状态由湍流转变为层流,大大降低流动的不稳定程度,使燃气流动的速度分布更加均匀,流动效果好,可以防止因流动状态不稳定导致的意外熄火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收缩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室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流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流筒端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喷嘴;2、引射管;21、一次空气进口;22、接受室;23、收缩室;24、混合室;25、整流室;26、扩散室;27、粗牙螺纹;2、引射管;3、整流筒;31、隔板;32、弧形栅格;33、扇形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相反,本专利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设置的喷嘴1及与喷嘴1相连通的引射管2;喷嘴1由前段的等截面圆管和后段的变截面收缩管组成,前段为气流进口,后段为气流出口,喷嘴1的出口截面积远小于入口截面积,由此使燃气流速增大,方便引射空气与燃气混合。喷嘴1插入接受室22内,接受室22呈圆筒状,端部设有两个一次空气进口21,方便空气进入接受室22。收缩室23为变截面圆管,其前端与接受室22相连,收缩室23前端截面积大于后端截面积。混合室24为等截面圆管,其前端与收缩室23小端相连。收缩室23及混合室24内部均设有“几”字形粗牙螺纹27;“几”字形粗牙螺纹27可增强气流的湍流强度,使燃气与空气在收缩室23和混合室24内充分混合,从而达到提高燃气燃烧效率的目的,对减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整流室25为等截面圆管,其前端与混合室24相连,整流室25内设有整流筒3,整流筒3呈圆筒形,其外径与整流室25内径相等,整流筒3一端端部顶在扩散室26一端端面以实现固定,整流筒3径向设有三个相互交叉隔板31,从而将整流筒3分为六个气道,且每个气道内沿径向由内而外等间距分布有弧形栅格32,每组弧形栅格32中相邻的两个弧形栅格32之间形成扇形通道33。整流筒3的工作原理为:燃气流经整流筒3之前呈湍流状态,可能会产生漩涡,通过整流筒3时,隔板31和弧形栅格32对流体漩涡进行分割,将漩涡分解,达到抑制或消除漩涡的目的。燃气流经整流筒3之后流动状态变为层流,流速分布均匀,流动状态稳定。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燃气流经喷嘴1时,由于出口截面积减小,燃气流速增加,引射由一次空气进口21进入接受室22的空气,引入空气后混合气体流经收缩室23,混合气体在收缩室23内流速不断增加,在收缩室23小端处流速达到最大值,接着混合气体流经混合室24,由于收缩室23和混合室24内均设有“几”字形粗牙螺纹27,可增强流经混合气体的湍流强度,使空气与混合气体充分混合均匀,充分混合后的气体流经整流室25,在整流筒3的作用下使混合气体流速趋于均匀、流动状态稳定,通过整流作用后混合气体流经扩散室26,随着扩散室26截面积的增大,混合气体的流速逐渐降低,压力逐渐升高并达到良好的混合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设置的喷嘴(1)及与喷嘴(1)相连通的引射管(2),所述引射管(2)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接受室(22)、收缩室(23)、混合室(24)、整流室(25)及扩散室(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设置的喷嘴(1)及与喷嘴(1)相连通的引射管(2),所述引射管(2)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接受室(22)、收缩室(23)、混合室(24)、整流室(25)及扩散室(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包括前、后两段,前段为等截面圆管,后段为缩口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受室(22)为圆筒形,喷嘴(1)一端插入接受室(22)的内部,接受室(22)位于喷嘴(1)插入一端端部上开设有一组一次空气进口(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室(23)为变截面圆管,且圆管内径沿着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圆管内设有粗牙螺纹(27),所述收缩室(23)内径较大一端与接受室(2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伟娅,张伟涛,高增梁,唐帅,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