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热式燃烧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无焰燃烧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可降低70%的氮氧化物排放,被国际燃烧界视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备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无焰燃烧多以高速射流卷吸烟气,稀释燃烧介质,形成贫氧燃烧条件以获得,高速射流是无焰燃烧形成的主要方式。蓄热式燃烧器是一种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通过在烧嘴内设置蓄热体,通过换向阀进行周期换向,烧嘴内蓄热体不断进行蓄热和放热,可将高温烟气进行极限余热回收,燃烧介质被蓄热体加热至接近炉气温度的水平(最高的达到空、炉气温差为50℃),排烟温度可降低到200℃以下甚至更低,从而获得极高的能源利用率,节能效果显著。有机地结合无焰燃烧和蓄热换热则可获得最理想的低污染排放和高效节能的双重效果。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的蓄热式燃烧装置的专利。例如,中国申请专利(申请号03206838.7)公开了一种分隔式双预热蓄热式燃烧器,该燃烧器并列设置蓄热式空气燃烧器烧嘴和煤气燃烧器烧嘴,与炉室连通,在燃烧器内腔分别填装蓄热体,燃烧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包括空气流通通路、煤气流通通路和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中的空气蓄热体以及用于切换燃烧位和排烟位的换向装置,所述空气流通通路包括空气喷口、空气蓄热腔和空气管,所述空气喷口开设在烧嘴砖上,所述空气蓄热腔开设在空气蓄热箱内,所述空气蓄热体布置在所述空气蓄热腔内,所述空气管、空气蓄热腔和空气喷口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空气流通通路;其特征在于,/n它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拉伸杆、第一堵头和第一二位伸缩阀头,所述第一拉伸杆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方向穿入所述空气流通通路中,所述第一拉伸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连接,所述第一拉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包括空气流通通路、煤气流通通路和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中的空气蓄热体以及用于切换燃烧位和排烟位的换向装置,所述空气流通通路包括空气喷口、空气蓄热腔和空气管,所述空气喷口开设在烧嘴砖上,所述空气蓄热腔开设在空气蓄热箱内,所述空气蓄热体布置在所述空气蓄热腔内,所述空气管、空气蓄热腔和空气喷口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空气流通通路;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拉伸杆、第一堵头和第一二位伸缩阀头,所述第一拉伸杆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方向穿入所述空气流通通路中,所述第一拉伸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连接,所述第一拉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堵头连接;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处于燃烧位时,所述第一堵头位于空气喷口内,且所述第一堵头穿过所述空气喷口的外端面或者与所述空气喷口的外端面相平齐;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切换至排烟位时,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向空气流出的方向推动第一拉伸杆直至整个所述第一堵头位于所述空气喷口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流通通路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外部,所述第一堵头为实心柱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包括第一煤气直通管;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设置在空气喷口的下方,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沿所述烧嘴砖的外端面向内延伸直至贯穿整个烧嘴砖;
向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中通入焦炉煤气或者天然气时,空气喷口与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4~1.8:1;向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中通入混合煤气时,空气喷口与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4~1.7: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煤气流通通路中煤气蓄热体,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包括煤气喷口、煤气蓄热腔和煤气管,所述煤气喷口开设在烧嘴砖上,所述煤气蓄热腔开设在煤气蓄热箱内,所述煤气蓄热体布置在所述煤气蓄热腔内,所述煤气管、煤气蓄热腔和煤气喷口依次相连通形成所述煤气流通通路,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和所述空气流通通路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拉第二伸杆、第二堵头和第二二位伸缩阀头,所述第二拉伸杆沿煤气流通通路的轴线方向穿入煤气流通通路中,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翠娇,曹炳雷,朱善合,向云畔,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