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金花专利>正文

一种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89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所述窗包括定体和动体,所述定体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之间形成隔盖部,相应地,所述动体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之间形成隔盖部,当所述动体相对于所述定体作较小动程的运动时,所述动体的多个通透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所述动体的多个通透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之间处于通透的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较小的打开动程中倍增通透量,在较小的关闭动程中倍减通透量,可更方便地更快速地控制通透量的大小,有利于通透量控制的自动化。

A kind of wind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是2017年4月29日、申请号是201710297756.0、专利技术创造名称是“微动倍增通透机构、门、窗、幕墙、快速通透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尤其涉及一种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门窗,不管是推拉门窗还是平开门窗,都只有一个门窗口,为了更好地通风,得将门窗扇开得最大,门窗扇的开关动程必然很大,这样的门窗结构,不太方便开关门窗,不利于快速地开关门窗,更不利于开关门窗的自动化。特别是现有技术中的玻璃幕墙,由于幕墙一块玻璃的面积比普通门窗的面积大得多,要想实现良好的通风实为不易,且有高楼窗扇坠落的风险。还有现有技术中的流动穿透物(如:气体、液体、声波、光波、电磁波、热能等)通透控制装置因开关动程都较大,大大影响到开关的速度,很难满足通透控制装置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动倍增通透机构,该微动倍增通透机构可以在较小的打开动程中倍增通透量,在较小的关闭动程中倍减通透量,可更方便地更快速地控制通透量的大小,有利于通透量控制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该门可以在较小的打开动程中倍增通风量,在较小的关闭动程中倍减通风量,可更方便地更快速地控制通风量的大小,有利于通风量控制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窗,该窗可以在较小的打开动程中倍增通风量,在较小的关闭动程中倍减通风量,可更方便地更快速地控制通风量的大小,有利于通风量控制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幕墙,该幕墙可以在较小的打开动程中倍增通风量,在较小的关闭动程中倍减通风量,可更方便地更快速地控制通风量的大小,有利于通风量控制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通透控制装置,该快速通透控制装置可以在较小的打开动程中倍增通透量,在较小的关闭动程中倍减通透量,可更方便地更快速地控制通透量的大小,有利于通透量控制的自动化。就机构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微动倍增通透机构一种微动倍增通透机构,所述微动倍增通透机构包括定体和相对于该定体运动的动体,所述定体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之间形成隔盖部,相应地,所述动体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之间形成隔盖部,当所述动体相对于所述定体作较小动程的运动时,就可使所述动体的多个隔盖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相合,使所述定体的多个隔盖部与所述动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相合,所述动体的多个通透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可使所述动体的多个隔盖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相离,使所述定体的多个隔盖部与所述动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相离,所述动体的多个通透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之间处于通透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微动倍增通透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微动倍增通透机构包括定体和相对于该定体运动的动体,所述定体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之间形成隔盖部,相应地,所述动体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之间形成隔盖部,当所述动体相对于所述定体作较小动程的运动时,就可使所述动体的多个隔盖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相合,使所述定体的多个隔盖部与所述动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相合,所述动体的多个通透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可使所述动体的多个隔盖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相离,使所述定体的多个隔盖部与所述动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相离,所述动体的多个通透部与所述定体相应的多个通透部之间处于通透的状态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在较小的打开动程中倍增通透量,在较小的关闭动程中倍减通透量,可更方便地更快速地控制通透量的大小,有利于通透量控制的自动化。就门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门,包括门扇,所述门扇具有如前面所述的微动倍增通透机构,所述定体对应于所述门扇外层,所述定体的通透部对应于所述门扇外层的通孔,所述定体的隔盖部对应于所述门扇外层的隔盖板,所述动体对应于所述门扇内层,所述动体的通透部对应于所述门扇内层的通孔,所述动体的隔盖部对应于所述门扇内层的隔盖板,当所述门扇内层相对于所述门扇外层作较小动程的运动后,可使所述门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门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门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门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门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门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可使所述门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门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门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门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门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门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连通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门扇具有如前面所述的微动倍增通透机构,所述定体对应于所述门扇外层,所述定体的通透部对应于所述门扇外层的通孔,所述定体的隔盖部对应于所述门扇外层的隔盖板,所述动体对应于所述门扇内层,所述动体的通透部对应于所述门扇内层的通孔,所述动体的隔盖部对应于所述门扇内层的隔盖板,当所述门扇内层相对于所述门扇外层作较小动程的运动后,可使所述门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门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门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门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门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门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可使所述门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门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门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门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门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门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连通的状态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在较小的打开动程中倍增通风量,在较小的关闭动程中倍减通风量,可更方便地更快速地控制通风量的大小,有利于通风量控制的自动化。就窗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窗,包括窗扇,所述窗扇具有如前面所述的微动倍增通透机构,所述定体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所述定体的通透部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的通孔,所述定体的隔盖部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的隔盖板,所述动体对应于所述窗扇内层,所述动体的通透部对应于所述窗扇内层的通孔,所述动体的隔盖部对应于所述窗扇内层的隔盖板,当所述窗扇内层相对于所述窗扇外层作较小动程的运动后,可使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窗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窗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可使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窗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窗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连通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窗扇具有如前面所述的微动倍增通透机构,所述定体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所述定体的通透部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的通孔,所述定体的隔盖部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的隔盖板,所述动体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包括窗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具有微动倍增通透机构,所述微动倍增通透机构包括定体(1)和相对于该定体(1)运动的动体(2),所述定体(1)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1-1),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1-1)之间形成隔盖部(1-2),相应地,所述动体(2)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2-1),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2-1)之间形成隔盖部(2-2),当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较小动程的运动时,就可使所述动体(2)的多个隔盖部(2-2)与所述定体(1)相应的多个通透部(1-1)相合,使所述定体(1)的多个隔盖部(1-2)与所述动体(2)相应的多个通透部(2-1)相合,所述动体(2)的多个通透部(2-1)与所述定体(1)相应的多个通透部(1-1)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可使所述动体(2)的多个隔盖部(2-2)与所述定体(1)相应的多个通透部(1-1)相离,使所述定体(1)的多个隔盖部(1-2)与所述动体(2)相应的多个通透部(2-1)相离,所述动体(2)的多个通透部(2-1)与所述定体(1)相应的多个通透部(1-1)之间处于通透的状态;/n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等间距运动或变间距运动;/n所述等间距运动的方向位于所述动体(2)和所述定体(1)的公切面内;/n所述等间距运动是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往复摆动等间距运动;/n所述等间距运动是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单向转动等间距运动;/n所述变间距运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动体(2)和所述定体(1)的公法线;/n所述变间距运动是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往复平动变间距运动;/n所述变间距运动是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往复螺旋变间距运动;/n所述定体(1)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所述定体(1)的通透部(1-1)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的通孔,所述定体(1)的隔盖部(1-2)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的隔盖板,所述动体(2)对应于所述窗扇内层,所述动体(2)的通透部(2-1)对应于所述窗扇内层的通孔,所述动体(2)的隔盖部(2-2)对应于所述窗扇内层的隔盖板,当所述窗扇内层相对于所述窗扇外层作较小动程的运动后,可使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窗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窗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可使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窗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窗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连通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包括窗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具有微动倍增通透机构,所述微动倍增通透机构包括定体(1)和相对于该定体(1)运动的动体(2),所述定体(1)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1-1),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1-1)之间形成隔盖部(1-2),相应地,所述动体(2)间隔地分布有多个通透部(2-1),相邻两个所述通透部(2-1)之间形成隔盖部(2-2),当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较小动程的运动时,就可使所述动体(2)的多个隔盖部(2-2)与所述定体(1)相应的多个通透部(1-1)相合,使所述定体(1)的多个隔盖部(1-2)与所述动体(2)相应的多个通透部(2-1)相合,所述动体(2)的多个通透部(2-1)与所述定体(1)相应的多个通透部(1-1)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可使所述动体(2)的多个隔盖部(2-2)与所述定体(1)相应的多个通透部(1-1)相离,使所述定体(1)的多个隔盖部(1-2)与所述动体(2)相应的多个通透部(2-1)相离,所述动体(2)的多个通透部(2-1)与所述定体(1)相应的多个通透部(1-1)之间处于通透的状态;
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等间距运动或变间距运动;
所述等间距运动的方向位于所述动体(2)和所述定体(1)的公切面内;
所述等间距运动是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往复摆动等间距运动;
所述等间距运动是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单向转动等间距运动;
所述变间距运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动体(2)和所述定体(1)的公法线;
所述变间距运动是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往复平动变间距运动;
所述变间距运动是所述动体(2)相对于所述定体(1)作往复螺旋变间距运动;
所述定体(1)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所述定体(1)的通透部(1-1)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的通孔,所述定体(1)的隔盖部(1-2)对应于所述窗扇外层的隔盖板,所述动体(2)对应于所述窗扇内层,所述动体(2)的通透部(2-1)对应于所述窗扇内层的通孔,所述动体(2)的隔盖部(2-2)对应于所述窗扇内层的隔盖板,当所述窗扇内层相对于所述窗扇外层作较小动程的运动后,可使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窗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盖住所述窗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隔断的状态,或者,可使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使所述窗扇外层的多个隔盖板离开所述窗扇内层相应的多个通孔,所述窗扇内层的多个通孔与所述窗扇外层相应的多个通孔之间处于连通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体(1)是板体或旋转体,相应地,所述动体(2)是板体或旋转体;
所述板体是平面板体或曲面板体;
所述平面板体是矩形平面板体或正方形平面板体或三角形平面板体或圆形平面板体或椭圆形平面板体或任意形状平面板体;
所述曲面板体是柱面形曲面板体或球面形曲面板体或任意形状的曲面板体;
所述旋转体是柱形旋转壳体或球形旋转壳体或任意形状的旋转壳体;
所述定体(1)和所述动体(2)由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定体(1)的多个通透部(1-1)是通孔或透明板或透明膜或透声板或透声膜或透电磁板或透电磁膜或透热板或透热膜,相应地,所述动体(2)的多个通透部(2-1)是通孔或透明板或透明膜或透声板或透声膜或透电磁板或透电磁膜或透热板或透热膜;
所述定体(1)的多个通透部(1-1)的形状呈长条形,多个所述通透部(1-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动体(2)的运动方向,多个所述通透部(1-1)沿着所述动体(2)的运动方向均匀分布,相应地,所述动体(2)的多个通透部(2-1)的形状呈长条形,多个所述通透部(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动体(2)的运动方向,多个所述通透部(2-1)沿着所述动体(2)的运动方向均匀地分布;
所述定体(1)的每一个通透部(1-1)由多个子通透部构成,多个所述子通透部分布成长条形;
所述动体(1)的每一个通透部(2-1)由多个子通透部构成,多个所述子通透部分布成长条形;
所述定体(1)的通透部(1-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动体(2)的隔盖部(2-2)的相应尺寸,同理,所述动体(2)的通透部(2-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体(1)的隔盖部(1-2)的相应尺寸;
所述定体(1)的多个通透部(1-1)的形状呈等腰三角形,多个所述通透部(1-1)的顶角指向所述定体(1)的圆心,多个所述通透部(1-1)围绕所述定体(1)的圆心均匀分布,相应地,所述动体(2)的多个通透部(2-1)的形状呈等腰三角形,多个所述通透部(2-1)的顶角指向所述动体(2)的圆心,多个所述通透部(2-1)围绕所述动体(2)的圆心均匀分布;
所述定体(1)的通透部(1-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动体(2)的隔盖部(2-2)的相应尺寸,同理,所述动体(2)的通透部(2-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体(1)的隔盖部(1-2)的相应尺寸;
所述定体(1)的每一个通透部(1-1)由多个子通透部构成,多个所述子通透部分布成等腰三角形;
所述动体(1)的每一个通透部(2-1)由多个子通透部构成,多个所述子通透部分布成等腰三角形;
所述定体(1)的多个通透部(1-1)的形状呈圆形或矩形或任意形状,所述动体(2)的多个通透部(2-1)的形状呈圆形或矩形或任意形状;
所述定体(1)的多个通透部(1-1)与所述动体(2)相应的多个隔盖部(2-2)相正对,所述动体(1)的多个通透部(2-1)与所述定体(1)相应的多个隔盖部(1-2)相正对;
所述动体(2)设置有导向机构(3);
所述动体(2)与所述定体(1)之间通过所述导向机构(3)连接;
所述动体(2)设置有驱动机构(4);
所述动体(2)与所述定体(1)之间通过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4)是液压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花
申请(专利权)人:何金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