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746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多孔超薄纳米片结构,孔径平均直径为150‑180nm,铁掺杂均匀分布于氧化镍的晶体结构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化学浴沉积法在近似中性的溶液中于FTO导电玻璃表面直接生长多孔超薄纳米片阵列,铁掺杂氧化镍多孔纳米片的孔径平均直径为150‑180nm,在晶体结构中,铁离子部分取代镍离子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铁掺杂氧化镍纳米片生长分布均匀,铁掺杂的位置是均匀分布的,该材料具有优秀的电致变色性能并且在褪色态有很高的光透过率,最高可达到98.8%,可以在不同电压下实现透明和黑褐色的迅速可逆转变,并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可用于电致变色智能窗和静电显示等环保节能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电活性材料的光学特征,包括材料的透射率、反射率及颜色等在交变电场下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材料具有环保、低耗、绿色、无污染、智能、低能耗、提高日常生活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等一系列优点,并且应用前景广泛,如:电致变色智能窗、汽车防眩后视镜、电致变色显示器、军用伪装、红外隐身等。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由其高的对比度、优良的光学调控幅度、高循环稳定性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良的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氧化镍是一种最典型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对比度高等电致变色性能,但是变色速度较慢、循环稳定性差。因此,如何提高氧化镍的电致变色性能是一个有待科研工作者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发现,在氧化镍薄膜中掺杂其它元素可以提高氧化镍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可循环性。铁掺杂可以提高薄膜透明度,可与氧化钨等阴极变色材料组成电致变色器件,方便其应用于电致变色器件和投入实际的生产应用。大比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多孔超薄纳米片结构,孔径平均直径为150-180nm,铁掺杂均匀分布于氧化镍的晶体结构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多孔超薄纳米片结构,孔径平均直径为150-180nm,铁掺杂均匀分布于氧化镍的晶体结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能够实现透明和黑褐色之间的快速可逆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掺杂的铁包含两种零价铁和三价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褪色态下具有高透过率。


5.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将FTO导电玻璃依次置于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清洗完后放在干燥箱中干燥;
(2)配制前驱体溶液:向烧杯中依次加入0.667mol/L的硫酸镍,0.1256mol/L的过硫酸钾以及0.1-1%的硫酸亚铁,其中,0.1-1%是铁相对于镍的原子百分含量,加入45mL的去离子水,在25-35℃下保温,搅拌至溶液澄清;
(3)将步骤(1)处理过的FTO导电玻璃背面采取防水措施,垂直放入步骤(2)配制的前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申碟吴玉程张雪茹周志尚董森宇王岩崔接武秦永强舒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