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的干燥方法以及陶瓷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689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的干燥方法以及陶瓷体的制备方法,其中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的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供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步骤2,液体干燥,将所述湿凝胶坯依次置分子量逐渐增加的聚乙二醇中,分别静置4小时以上,此后将其取出并在萃取液中进行萃取以去除其中的聚乙二醇,步骤3,空气干燥,最后将其取出并在空气中进行空气干燥,得到干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的干燥方法,在去除其中部分水分使坯体具体一定强度的基础之上,使用具有分子量更高、渗透压更高的聚乙二醇进一步排除其中残留水分,从而避免了一步干燥中由于一次收缩过大导致的应力过大而产生变形和开裂的问题。

Drying method for wet gel blank of ceramic precurso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ceramic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的干燥方法以及陶瓷体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的干燥方法以及陶瓷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凝胶具有组分均匀,分散稳定等优势。在陶瓷材料领域,可以采用陶瓷粉体的前驱体凝胶并经过干燥、煅烧等步骤制备纳米陶瓷粉体。但是,通常不利用凝胶来制备具有特定形状的块体制品,这主要是因为凝胶的含水率高,干燥过程往往伴随很大的干燥应力以及干燥收缩,导致块体凝胶难以干燥。如果通过传统的热风干燥方法,大量水分快速失去会导致坯体收缩大,应力大,很难保持不变形,不开裂。而如果采用低温高湿干燥方法,效率极低,往往需要上百小时。相对于此,提出了通过液相介质进行干燥的方案。然而,传统的液相介质干燥往往存在效率低、坯体易于开裂、烧结时易于产生裂纹等缺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等经反复研究发现,传统的液相介质干燥为一步干燥,如果采用低分子量液相干燥介质,干燥效率低且干燥不彻底;若采用高分子量液相干燥介质,由于渗透压较大,容易导致坯体开裂。此外,本专利技术人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提供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n步骤2,液体干燥,/n将所述湿凝胶坯依次置分子量逐渐增加的聚乙二醇中,分别静置4小时以上,此后将其取出并在萃取液中进行萃取以去除其中的聚乙二醇,/n步骤3,空气干燥,/n最后将其取出并在空气中进行空气干燥,得到干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陶瓷前驱体的湿凝胶坯,
步骤2,液体干燥,
将所述湿凝胶坯依次置分子量逐渐增加的聚乙二醇中,分别静置4小时以上,此后将其取出并在萃取液中进行萃取以去除其中的聚乙二醇,
步骤3,空气干燥,
最后将其取出并在空气中进行空气干燥,得到干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乙二醇的温度为4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将所述湿凝胶坯置于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或其混合液中,静置4-72小时;
此后,将所述湿凝胶坯取出,并置于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800、聚乙二醇1000、或其混合物中,静置4-72小时;
此后,将所述湿凝胶坯取出并置于分子量大于1000的聚乙二醇中静置4-72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将所述湿凝胶坯置于聚乙二醇200中,静置4-12小时;
此后,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现锋谢呵瀚郭金玉周哲刘鹏徐协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