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春锋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57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一种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包括第一侧片体、第二侧片体、片体连接桥和航标夹持装置,片体通过连接桥连接,连接桥由可变距的伸缩杆、伸缩平台、基座和测距仪组成。航标夹持装置设置在甲板下面,由扫描设备、夹爪、夹持手臂、液压缸和旋转底座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能够在接收指令后自动驾驶至对应航标所在地,根据圆柱形航标的直径大小调节片体间距和夹持手臂首部夹爪张口大小,可适应多种规格航标,有效提高航标的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

An unmanned variable distance catamaran for recovery of AIDS to navig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船舶工程技术,是一种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
技术介绍
航标的上层结构在海水拍打下,可能损毁其上层结构和灯器,同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还会造成航标剧烈运动,甚至可能出现倾覆的情况,对此航标需要定期的检修,对于老化的航标还需要航标船拖回港口。现有很多航标船在收回航标时,都需要搭载具有起重能力的吊机。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收到回收指令后,通过调节连接桥改变片体间距,利用夹持器械将航标夹持在两片体之间,可满足多种规格的圆柱形航标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将航标拖回港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改变航标的回收方式,降低航标回收的成本,满足不同规格的圆柱形航标回收,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包括第一侧片体、第二侧片体、片体连接桥和航标夹持装置;第一侧片体和第二侧片体两者的尾端通过片体连接桥相连,在第一侧片体和第二侧片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片体(1)、第二侧片体(2)、片体连接桥(14)和航标夹持装置(15);第一侧片体(1)和第二侧片体(2)两者的尾端通过片体连接桥(14)相连,在第一侧片体(1)和第二侧片体(2)上分别设有信号接收装置(11)、无人驾驶模块(21)、北斗导航系统、第一航标夹持装置(15)和第二航标夹持装置(22),第一航标夹持装置(15)和第二航标夹持装置(22)分别安装在第一侧片体(1)和第二侧片体(2)的甲板下方;所述信号接收装置(11)的输入端与控制端信号发送端相连,其两输出端分别通过无人驾驶模块(21)和北斗导航系统后与二次信号接收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片体(1)、第二侧片体(2)、片体连接桥(14)和航标夹持装置(15);第一侧片体(1)和第二侧片体(2)两者的尾端通过片体连接桥(14)相连,在第一侧片体(1)和第二侧片体(2)上分别设有信号接收装置(11)、无人驾驶模块(21)、北斗导航系统、第一航标夹持装置(15)和第二航标夹持装置(22),第一航标夹持装置(15)和第二航标夹持装置(22)分别安装在第一侧片体(1)和第二侧片体(2)的甲板下方;所述信号接收装置(11)的输入端与控制端信号发送端相连,其两输出端分别通过无人驾驶模块(21)和北斗导航系统后与二次信号接收装置(31)相连;所述二次信号接收装置(31)的一个输出端控制水泵(16),另一个输出端与红外摄像头(211)相连;所述红外摄像头(211)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扫描设备(155)、测距仪(212)和与电机(158)相连的旋转底座控制模块(41)后与第一航标夹持装置(15)、第二航标夹持装置(22)相连;所述测距仪(212)的输出信号端与无人驾驶模块(2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包括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侧片体(1)和第二侧片体(2)上的第一北斗导航系统(13)和第二北斗导航系统(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连接桥(14)为伸缩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春锋陈海健谢云平
申请(专利权)人:高春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