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月专利>正文

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37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有底架、控制器、内外管分离机构、筛选机构、软管回收机构、第一收纳箱和第二收纳箱;底架上方设置有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损坏的热水器管,因内部软管较长,且两端连接螺母并未遭到破坏而失效,存在很大的回收必要性的特点;跳出现有的热水器管的回收操作,大多为人工进行传统意义上分离的局限,降低手动削去热水器的头部后抽出内部软管而割伤手指的几率,提升效率;改变现有的设备只是进行破碎处理,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且无法实现回收的自动化的现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热水器管是连接热水器和淋浴花洒的媒介,热水器管分为外部保护管,内部软管,以及两端的固定螺母;而其中的一种可伸缩外壳的热水器管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外部保护管的连接处薄弱,导致连接处容易撕裂,如果不及时更换,在使用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刮伤手指,而造成感染;再者,裸露的内部软管因保护管的损坏也极易烫伤使用者,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情况之下;损坏的热水器管,因内部软管较长,且两端连接螺母并未遭到破坏而失效,存在很大的回收必要性;然而现有的热水器管的回收操作,大多为人工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分离,手动削去热水器的头部后抽出内部软管,效率极低,且极易割伤手指;现有的设备只是进行破碎处理,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且无法实现回收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损坏的热水器管,因内部软管较长,且两端连接螺母并未遭到破坏而失效,存在很大的回收必要性;然而现有的热水器管的回收操作,大多为人工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分离,手动削去热水器的头部后抽出内部软管,效率极低,且极易割伤手指;现有的设备只是进行破碎处理,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且无法实现回收的自动化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有底架、控制器、内外管分离机构、筛选机构、软管回收机构、第一收纳箱和第二收纳箱;底架上方设置有控制器;底架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收纳箱、内外管分离机构、筛选机构、软管回收机构和第二收纳箱;内外管分离机构与筛选机构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内外管分离机构还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一联轴器、第一电动推杆、第四锥齿轮、第二传动轴、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一转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转轴、第三传动轮、夹紧机构、第四传动轮、第三转轴、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三传动轴、第八锥齿轮、第四转轴、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二电动推杆、第五转轴、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第六转轴、第七转轴、第一链轮、第一链条、第二链轮、第一拨杆、第八转轴、第一固定块、第三链轮、第二链条、第四链轮、第二拨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斜块、第三拨杆、第一弹簧、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第二弹簧、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十二锥齿轮、第十三锥齿轮、第十四锥齿轮、第九转轴、第十五锥齿轮、第十六锥齿轮、第十转轴、切割机构、第三连接杆、第一载物台、第三电动推杆、第二联轴器和第三联轴器;第一电机与第一传动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外表面依次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一联轴器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二传动轴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联轴器和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两端分别与夹紧机构相连接;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相啮合;第六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相啮合;第七锥齿轮与第一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转轴两端分别与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夹紧机构与第一载物台相连接;第三转轴两端分别与第四传动轮和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两端分别与夹紧机构相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第四转轴外表面依次与第八锥齿轮、第七传动轮和第十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三联轴器相连接;第五转轴依次与第八传动轮和第九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与第十锥齿轮相啮合;第九锥齿轮与第十一锥齿轮相啮合;第六转轴与第三联轴器进行转动连接;第六转轴与第七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七转轴与第一链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链轮与第一链条相啮合;第一链条与第一拨杆相连接;第七转轴与第一载物台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链轮与第一链条相啮合;第八转轴两端分别与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转轴与第一载物台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块与第一载物台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与切割机构进行焊接;第三链轮与第二链条相啮合;第二链条与第四链轮相啮合;第四链轮与第七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拨杆与第二链条相连接;第一连接杆与夹紧机构相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一斜块相接触;第一斜块与第三拨杆相连接;第三拨杆与第一载物台相接触;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三拨杆和第二固定块相连接;第二固定块与第一载物台相接触;第三固定块与第一载物台进行焊接;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三固定块和第一滑块相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载物台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载物台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二锥齿轮与第十三锥齿轮相啮合;第十二锥齿轮与第十四锥齿轮相啮合;第九转轴与第二联轴器相连接;第九转轴与第十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与第十六锥齿轮相啮合;第十转轴与第十六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转轴与切割机构相连接;第三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切割机构相连接;第一电机与底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三锥齿轮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四锥齿轮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六锥齿轮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五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锥齿轮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六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七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四锥齿轮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九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切割机构与底架相连接;第一载物台与底架进行焊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八转轴与筛选机构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夹紧机构还包括有第一齿轮、第一齿条、第一滑槽、第一连杆和夹紧块;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一齿条与第一滑槽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条与第一连杆相连接;第一连杆与夹紧块进行焊接;夹紧块与第一载物台相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切割机构还包括有第二齿轮、第二齿条、第二滑槽、第一滑杆、第三滑槽、第四滑槽、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伸缩杆、第三弹簧、第一切刀和第三固定板;第二齿轮与第十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第二齿条与第二滑槽进行滑动连接;第二齿条与第一滑杆进行焊接;第一滑杆分别与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槽与第一载物台进行焊接;第四滑槽与第一载物台进行焊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载物台进行焊接;第一固定板两端分别设置第三弹簧;第一固定板与第一伸缩杆相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一伸缩杆相连接;第三弹簧与第一切刀相连接;第三固定板两端设置第三弹簧;第三固定板与底架进行焊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有底架(1)和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内外管分离机构(3)、筛选机构(4)、软管回收机构(5)、第一收纳箱(6)和第二收纳箱(7);底架(1)上方设置有控制器(2);底架(1)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收纳箱(6)、内外管分离机构(3)、筛选机构(4)、软管回收机构(5)和第二收纳箱(7);内外管分离机构(3)与筛选机构(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有底架(1)和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内外管分离机构(3)、筛选机构(4)、软管回收机构(5)、第一收纳箱(6)和第二收纳箱(7);底架(1)上方设置有控制器(2);底架(1)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收纳箱(6)、内外管分离机构(3)、筛选机构(4)、软管回收机构(5)和第二收纳箱(7);内外管分离机构(3)与筛选机构(4)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管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外管分离机构(3)还包括有第一电机(301)、第一传动轴(302)、第一锥齿轮(303)、第二锥齿轮(304)、第三锥齿轮(305)、第一联轴器(306)、第一电动推杆(307)、第四锥齿轮(308)、第二传动轴(309)、第五锥齿轮(3010)、第六锥齿轮(3011)、第七锥齿轮(3012)、第一转轴(3013)、第一传动轮(3014)、第二传动轮(3015)、第二转轴(3016)、第三传动轮(3017)、夹紧机构(3018)、第四传动轮(3019)、第三转轴(3020)、第五传动轮(3021)、第六传动轮(3022)、第三传动轴(3023)、第八锥齿轮(3024)、第四转轴(3025)、第七传动轮(3026)、第八传动轮(3027)、第二电动推杆(3028)、第五转轴(3029)、第九锥齿轮(3030)、第十锥齿轮(3031)、第十一锥齿轮(3032)、第六转轴(3033)、第七转轴(3034)、第一链轮(3035)、第一链条(3036)、第二链轮(3037)、第一拨杆(3038)、第八转轴(3039)、第一固定块(3040)、第三链轮(3041)、第二链条(3042)、第四链轮(3043)、第二拨杆(3044)、第一连接杆(3045)、第二连接杆(3046)、第一斜块(3047)、第三拨杆(3048)、第一弹簧(3049)、第二固定块(3050)、第三固定块(3051)、第二弹簧(3052)、第一滑块(3053)、第二滑块(3054)、第十二锥齿轮(3055)、第十三锥齿轮(3056)、第十四锥齿轮(3057)、第九转轴(3058)、第十五锥齿轮(3059)、第十六锥齿轮(3060)、第十转轴(3061)、切割机构(3062)、第三连接杆(3063)、第一载物台(3064)、第三电动推杆(3065)、第二联轴器(3066)和第三联轴器(3067);第一电机(301)与第一传动轴(3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302)外表面依次与第一锥齿轮(303)和第二锥齿轮(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304)与第三锥齿轮(305)相啮合;第一联轴器(306)与第一电动推杆(307)相连接;第二锥齿轮(304)与第四锥齿轮(308)相啮合;第二传动轴(309)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联轴器(306)和第五锥齿轮(3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309)两端分别与夹紧机构(3018)相连接;第五锥齿轮(3010)与第六锥齿轮(3011)相啮合;第六锥齿轮(3011)与第七锥齿轮(3012)相啮合;第七锥齿轮(3012)与第一转轴(3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013)与第一传动轮(3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14)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转轴(3016)两端分别与第二传动轮(3015)和第三传动轮(3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3017)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3019)进行传动连接;夹紧机构(3018)与第一载物台(3064)相连接;第三转轴(3020)两端分别与第四传动轮(3019)和第五传动轮(3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3021)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3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3023)与第六传动轮(3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3023)两端分别与夹紧机构(3018)相连接;第一锥齿轮(303)与第八锥齿轮(3024)相啮合;第四转轴(3025)外表面依次与第八锥齿轮(3024)、第七传动轮(3026)和第十二锥齿轮(3055)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26)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2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28)与第三联轴器(3067)相连接;第五转轴(3029)依次与第八传动轮(3027)和第九锥齿轮(3030)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3030)与第十锥齿轮(3031)相啮合;第九锥齿轮(3030)与第十一锥齿轮(3032)相啮合;第六转轴(3033)与第三联轴器(3067)进行转动连接;第六转轴(3033)与第七转轴(3034)进行转动连接;第七转轴(3034)与第一链轮(303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链轮(3035)与第一链条(3036)相啮合;第一链条(3036)与第一拨杆(3038)相连接;第七转轴(3034)与第一载物台(306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链轮(3037)与第一链条(3036)相啮合;第八转轴(3039)两端分别与第二链轮(3037)和第三链轮(3041)进行转动连接;第八转轴(3039)与第一载物台(306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块(3040)与第一载物台(3064)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3040)与切割机构(3062)进行焊接;第三链轮(3041)与第二链条(3042)相啮合;第二链条(3042)与第四链轮(3043)相啮合;第四链轮(3043)与第七转轴(303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拨杆(3044)与第二链条(3042)相连接;第一连接杆(3045)与夹紧机构(3018)相连接;第一连接杆(3045)与第二连接杆(3046)相连接;第二连接杆(3046)与第一斜块(3047)相接触;第一斜块(3047)与第三拨杆(3048)相连接;第三拨杆(3048)与第一载物台(3064)相接触;第一弹簧(3049)两端分别与第三拨杆(3048)和第二固定块(3050)相连接;第二固定块(3050)与第一载物台(3064)相接触;第三固定块(3051)与第一载物台(3064)进行焊接;第二弹簧(3052)两端分别与第三固定块(3051)和第一滑块(3053)相连接;第一滑块(3053)与第一载物台(306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3054)与第一载物台(3064)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二锥齿轮(3055)与第十三锥齿轮(3056)相啮合;第十二锥齿轮(3055)与第十四锥齿轮(3057)相啮合;第九转轴(3058)与第二联轴器(3066)相连接;第九转轴(3058)与第十五锥齿轮(305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3059)与第十六锥齿轮(3060)相啮合;第十转轴(3061)与第十六锥齿轮(3060)进行转动连接;第十转轴(3061)与切割机构(3062)相连接;第三连接杆(3063)两端分别与切割机构(3062)相连接;第一电机(301)与底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三锥齿轮(305)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307)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锥齿轮(308)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309)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月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