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31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试剂腔、第二试剂腔和反应腔,所述第一试剂腔依次包括通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一密封试剂仓和第二密封试剂仓,且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包括设置在其中第一刺穿机构和第二刺穿机构;所述第二试剂腔依次包括通过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三密封试剂仓和混合腔,且所述混合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刺穿机构,所述第三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二刺穿机构配合;所述第三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三刺穿机构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巧妙地设置多个密封试剂仓和刺穿机构,可以实现物料的高效混合,避免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反应的高效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核酸是包括多个核苷酸的大分子,广泛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微生物体内。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在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并以与蛋白质结合的状态存在。核酸提取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应用及基因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核酸的研究与分析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农林畜牧等领域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除了核酸以外,生物细胞还包括蛋白质和多糖等其它物质。要对核酸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要从复杂的生物环境中提取高纯度的核酸。提取核酸主要包括裂解、吸附、洗涤和脱附等步骤。目前,商业化的核酸提取和纯化方法主要包括离心柱法和磁珠法。在磁珠法中,利用表面包裹硅材料或者其它能结合核酸的材料的磁性微球作为固相载体,在离液盐(盐酸胍、异硫氰酸胍等)和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从样本中分离DNA和RNA;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高通量操作,缺点是成本较高,提取效率易受影响,不同样品、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磁珠提取效果变化较大。此外,利用磁珠法提取核酸时,只有裂解试剂、磁珠和生物样品都能充分混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为此,本领域持续需要开发一种用于核酸提取高效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效混合装置。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试剂的第一试剂腔、用于储存试剂的第二试剂腔和用于混合物料的反应腔,所述第一试剂腔通过第一开口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试剂腔通过第二开口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其中,沿着朝向所述反应腔的方向,所述第一试剂腔依次包括通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一密封试剂仓和第二密封试剂仓,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中,且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包括设置在其中第一刺穿机构和第二刺穿机构,所述第一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所述第二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其中,沿着朝向所述反应腔的方向,所述第二试剂腔依次包括通过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三密封试剂仓和密封的混合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中,且所述混合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刺穿机构,所述第三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二刺穿机构配合;其中,所述第三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三刺穿机构配合。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试剂腔设置所述第二试剂腔上方。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刺穿机构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刺穿机构朝向所述反应腔移动时刺穿所述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以及,所述第二刺穿机构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刺穿机构朝向所述反应腔移动时刺穿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刺穿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刺穿机构上方。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刺穿机构为尖端朝向所述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且延伸第一长度的含尖端的锥形刺穿机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刺穿机构的所述第一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密封试剂腔沿着朝向所述反应腔方向延伸的长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刺穿机构为尖端朝向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且延伸第二长度的含尖端的锥形刺穿机构,且所述第二刺穿机构的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刺穿机构的第一长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刺穿机构的尖端端面包括密封件刺穿区域和密封件挤压区域,其中所述密封件刺穿区域比所述密封件挤压区域更靠近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沿着朝向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的方向,所述密封件挤压区域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密封件挤压区域顶部的长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试剂腔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机构,所述第一活塞机构通过第一活塞挂钩连接到所述混合装置,所述第一活塞机构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一试剂腔相对于所述反应腔的横向移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刺穿机构为尖端朝向所述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的圆弧形刺穿机构,所述圆弧形刺穿机构顶部具有凸起的尖端部分。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试剂腔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二活塞机构,所述第二活塞机构通过第二活塞挂钩连接到所述混合装置,所述第二活塞机构构造成控制所述第二试剂腔相对于所述反应腔的横向移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腔还包括用于输出物料的接口,所述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下方。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反应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巧妙地设置多个密封试剂仓和刺穿机构,可以实现物料的高效混合,避免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刺穿机构的主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刺穿机构的左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刺穿机构的立体图。在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000混合装置100第一试剂腔101第一密封试剂仓102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103第二刺穿机构1031密封件刺穿区域1032密封件挤压区域104第二密封试剂仓105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106第一刺穿机构107第一开口108第一活塞109第一活塞挂钩200第二试剂腔201第三密封试剂仓202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203第三刺穿机构204混合腔205第二开口206第二活塞207第二活塞挂钩300反应腔301接口302密封圈400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作定义,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
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列举的所有的从最低值到最高值之间的数值,是指当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相差两个单位以上时,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以一个单位为增量得到的所有数值。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试剂的第一试剂腔、用于储存试剂的第二试剂腔和用于混合物料的反应腔,所述第一试剂腔通过第一开口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试剂腔通过第二开口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n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n其中,沿着朝向所述反应腔的方向,所述第一试剂腔依次包括通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一密封试剂仓和第二密封试剂仓,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中,且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包括设置在其中第一刺穿机构和第二刺穿机构,所述第一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所述第二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n其中,沿着朝向所述反应腔的方向,所述第二试剂腔依次包括通过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三密封试剂仓和密封的混合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中,且所述混合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刺穿机构,所述第三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n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二刺穿机构配合;/n其中,所述第三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三刺穿机构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试剂的第一试剂腔、用于储存试剂的第二试剂腔和用于混合物料的反应腔,所述第一试剂腔通过第一开口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试剂腔通过第二开口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
其中,沿着朝向所述反应腔的方向,所述第一试剂腔依次包括通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一密封试剂仓和第二密封试剂仓,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中,且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包括设置在其中第一刺穿机构和第二刺穿机构,所述第一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所述第二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
其中,沿着朝向所述反应腔的方向,所述第二试剂腔依次包括通过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三密封试剂仓和密封的混合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中,且所述混合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刺穿机构,所述第三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二刺穿机构配合;
其中,所述第三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三刺穿机构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试剂腔设置所述第二试剂腔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穿机构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刺穿机构朝向所述反应腔移动时刺穿所述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以及,所述第二刺穿机构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刺穿机构朝向所述反应腔移动时刺穿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穿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刺穿机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穿机构为尖端朝向所述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且延伸第一长度的含尖端的锥形刺穿机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家昌徐泉
申请(专利权)人: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