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22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电蜡疗仪的分配器和出蜡管上缠绕加热丝;B、在进蜡管的主管道及设置于主管道上的出蜡泵上缠绕加热丝;C、在进蜡管的支管道及设置于支管道上的电磁阀缠绕加热丝;D、在缠绕完毕后的元件外侧采用硅发泡板包裹,并利用扎带扎紧。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加热丝来为蜡流通过的相应元件提供加热效果或者恒温效果,防止蜡流在运输的过程中降温冷却,造成相应的元件堵塞,也能够保证蜡流运输的流畅度和稳定的流动效率;且在蜡流将元件堵塞时,采用加热丝加热可以解决。同时,设置的硅发泡板能够降低加热丝的热能流失,使加热时间缩短或提高保温效果。

Heat preserv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shunt channel for electric wax therapy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
,具体为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康复理疗中的热疗可分为三类,即高频透热疗法、辐射热疗法和传导热疗法。高频透热疗法通常用在治疗肿瘤,近些年有小型的微波治疗仪被应用于临床,但其治疗深度难以掌握且治疗面小,只对炎症有效果。辐射热疗法在临床中常见的疗法有TDP神灯照射,红外光照射,由于只能照射体表,对较深的部位无法起到治疗作用。传导热疗法包括热敷和蜡疗,热敷使用复合材料通过蒸汽或是热水加热后敷到患部,但其储热效果差,由于热敷袋僵硬与皮肤接触面积小,因而治疗效果一般。蜡疗可以克服上述的各种不足,是临床中热疗效果最好的。如CN102670346B的文件,公告了全自动带消毒过滤功能的蜡疗机,包括进蜡管、出蜡泵、电磁阀、出蜡管和分配器等,但是,在运输蜡流的过程中,无任何保温结构。蜡流在进蜡管、出蜡泵、电磁阀、出蜡管和分配器等元件中容易降温,导致凝固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蜡流容易降温,导致凝固堵塞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包括加热丝和硅发泡板,以及用于给所述加热丝提供能源的供能装置,所述加热丝缠绕于相应的元件外侧,所述硅发泡板套设于缠绕有所述加热丝的元件外侧。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硅发泡板的扎带。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电蜡疗仪的分配器和出蜡管上缠绕加热丝;B、在进蜡管的主管道及设置于主管道上的出蜡泵上缠绕加热丝;C、在进蜡管的支管道及设置于支管道上的电磁阀缠绕加热丝;D、在缠绕完毕后的元件外侧采用硅发泡板包裹,并利用扎带扎紧。进一步,所述A中,加热丝在距出蜡管端口20毫米处向内缠绕至分配器上,且在分配器上缠绕。进一步,所述B中,加热丝在进蜡管的主管道与熔蜡槽的出料管连接处缠绕5至6圈,再沿主管道进行缠绕,且在主管道上的加热丝间距为20毫米;在出蜡泵与主管道连接的两端处,加热丝交叉缠绕,且出蜡泵的传感器处的加热丝缠绕为上三圈,下三圈,间距为30毫米。进一步,所述C中,加热丝在支管道上的缠绕间距为20毫米,在电磁阀阀体上交叉缠绕两圈。进一步,所述D中,制作相应的硅发泡板将缠绕有加热丝的各元件包裹,主管道和支管道的两端及主管道和支管道的U型弯管处采用150mm的扎带扎紧;出蜡泵处采用带状的硅发泡板包裹及采用150mm的扎带扎紧;分配器处采用两块硅发泡板夹紧,两块硅发泡板四周连接处采用钢丝缝合。有益效果: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加热丝来为蜡流通过的相应元件提供加热效果或者恒温效果,防止蜡流在运输的过程中降温冷却,造成相应的元件堵塞,也能够保证蜡流运输的流畅度和稳定的流动效率;且在蜡流将元件堵塞时,采用加热丝加热可以解决。同时,设置的硅发泡板能够降低加热丝的热能流失,使加热时间缩短或提高保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加热丝部分缠绕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C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加热丝1、出蜡泵2、电磁阀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及方法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包括加热丝1和硅发泡板,以及用于给所述加热丝1提供能源的供能装置,所述加热丝1缠绕于相应的元件外侧,所述硅发泡板套设于缠绕有所述加热丝1的元件外侧。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硅发泡板的扎带。其中,供能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任意一种,只要能够为加热丝1提供相应的能源即可,其控制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控制方法。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电蜡疗仪的分配器和出蜡管上缠绕加热丝1;B、在进蜡管的主管道及设置于主管道上的出蜡泵2上缠绕加热丝1;C、在进蜡管的支管道及设置于支管道上的电磁阀3缠绕加热丝1;D、在缠绕完毕后的元件外侧采用硅发泡板包裹,并利用扎带扎紧。进一步,所述A中,加热丝1在距出蜡管端口20毫米处向内缠绕至分配器上,且在分配器上缠绕。进一步,所述B中,加热丝1在进蜡管的主管道与熔蜡槽的出料管连接处缠绕5至6圈,再沿主管道进行缠绕,且在主管道上的加热丝1间距为20毫米;在出蜡泵2与主管道连接的两端处,如图2所示,加热丝1交叉缠绕,且出蜡泵2的传感器处的加热丝1。如图3所示缠绕为上三圈,下三圈,间距为30毫米。进一步,所述C中,加热丝1在支管道上的缠绕间距为20毫米,如图4所示,在电磁阀3阀体上交叉缠绕两圈。进一步,所述D中,制作相应的硅发泡板将缠绕有加热丝1的各元件包裹,主管道和支管道的两端及主管道和支管道的U型弯管处采用150mm的扎带扎紧;出蜡泵2处采用带状的硅发泡板包裹及采用150mm的扎带扎紧;分配器处采用两块硅发泡板夹紧,两块硅发泡板四周连接处采用钢丝缝合。其中,采用150mm的拉带扎紧硅发泡板时,以不压缩硅发泡板的厚度为准,这样能够保证安装稳固的同时保温效果良好;采用钢丝缝合硅发泡板四周连接处时应该严密缝合,缝合后的硅发泡板其端头处应确保严密无缝。其中,在主管道上的加热丝1间距为20毫米和在支管道上的缠绕间距为20毫米,缠绕均匀能够保证加热均匀。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加热丝1来为蜡流通过的相应元件提供加热效果或者恒温效果,防止蜡流在运输的过程中降温冷却,造成相应的元件堵塞,也能够保证蜡流运输的流畅度和稳定的流动效率;且在蜡流将元件堵塞时,采用加热丝1加热可以解决。同时,设置的硅发泡板能够降低加热丝1的热能流失,使加热时间缩短或提高保温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丝和硅发泡板,以及用于给所述加热丝提供能源的供能装置,所述加热丝缠绕于相应的元件外侧,所述硅发泡板套设于缠绕有所述加热丝的元件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丝和硅发泡板,以及用于给所述加热丝提供能源的供能装置,所述加热丝缠绕于相应的元件外侧,所述硅发泡板套设于缠绕有所述加热丝的元件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硅发泡板的扎带。


3.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电蜡疗仪的分配器和出蜡管上缠绕加热丝;
B、在进蜡管的主管道及设置于主管道上的出蜡泵上缠绕加热丝;
C、在进蜡管的支管道及设置于支管道上的电磁阀缠绕加热丝;
D、在缠绕完毕后的元件外侧采用硅发泡板包裹,并利用扎带扎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蜡疗仪用分流道保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中,加热丝在距出蜡管端口20毫米处向内缠绕至分配器上,且在分配器上缠绕。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益何洪顺黄奇林杨理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优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