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盘切入深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210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确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盘切入深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X光片检查及腰椎椎间盘CT平扫检查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样本;(2)去除不合格的样本;(3)患者站立位照射腰椎正侧位X光片,患者平卧位断层扫描;(4)测量X光片中L3(第三节腰椎)、L4(第四节腰椎)、L5(第五节腰椎)椎体下缘的长度,做为L3/4、L4/5、L5/S1椎间隙的X光深度;(5)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结果制作表格;(6)根据数据结果得出椎间盘切入深度的警戒值。该方法为实施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医务人员提供了髓核钳切入深度的警戒值,提高了椎间融合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depth of intervertebral disc penetration i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确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盘切入深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椎间融合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盘切入深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所导致的腰椎失稳及腰腿疼痛一直是困扰患者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特别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极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外科医生设计和开发了多种切除病变椎间盘、促使腰椎融合的手术。由Watkins于1953年报道的PLF(posterolaterallumbarfusion,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手术,凭借暴露简单、手术技术要求低及术中神经和硬脊膜损伤的概率较低等优点,一度成为治疗腰椎退变最常用的融合术式,甚至沿用至今。但由于PLF只在横突和椎板间进行植骨,植骨床面积较小,术后不融合发生率较高。因此,Clo-ward等在PLF基础之上改进设计了PLIF(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手术。该术式不但实现了对椎管的360°减压,同时在切除病变椎间盘后,给予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保证了椎间高度的恢复,增加了植骨面积,大大提高了融合率。除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确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盘切入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研究样本纳入标准:选取门诊初步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在放射科行过腰椎正侧位X光片检查及腰椎椎间盘CT平扫检查的患者;/n(2)样本排除标准:去除样本中符合以下条件的样本,/n1.年龄小于30岁,2.年龄大于70岁,3.存在脊柱退变性侧弯及旋转,4.骨赘大量增生,5.合并存在脊柱肿瘤、结核等破骨性疾病,6.椎体间滑脱>III度,7.腰椎间盘曾经历过手术治疗;/n(3)样本图像采集:患者照射腰椎正侧位X光片时体位为站立位,患者做断层扫描时的体位为平卧位;/n(4)样本测量指标:/n测量X光片中椎间隙深度,取腰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盘切入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研究样本纳入标准:选取门诊初步诊断为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在放射科行过腰椎正侧位X光片检查及腰椎椎间盘CT平扫检查的患者;
(2)样本排除标准:去除样本中符合以下条件的样本,
1.年龄小于30岁,2.年龄大于70岁,3.存在脊柱退变性侧弯及旋转,4.骨赘大量增生,5.合并存在脊柱肿瘤、结核等破骨性疾病,6.椎体间滑脱>III度,7.腰椎间盘曾经历过手术治疗;
(3)样本图像采集:患者照射腰椎正侧位X光片时体位为站立位,患者做断层扫描时的体位为平卧位;
(4)样本测量指标:
测量X光片中椎间隙深度,取腰椎侧位X光片,分别测量L3(第三节腰椎)、L4(第四节腰椎)、L5(第五节腰椎)椎体下缘的长度,做为L3/4、L4/5、L5/S1椎间隙的深度;
测量CT椎间隙直向深度,设定椎管横径的1/4处作为起点,经过起点做椎管横径线的垂线,将此条垂线与椎体下终板影像后缘的交点作为A点、与前缘的交点作为B点,测量L3、L4、L5椎体AB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杨洪昌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