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19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涉及充气床垫技术领域,解决了充气床垫与床架组装动作较多降低使用便捷性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舒适层、设置于所述舒适层下方的支撑气囊以及包围于所述舒适层与支撑气囊外侧的床罩,所述床罩远离舒适层的底面为开口面,所述支撑气囊远离舒适层的底面设置有吸附内凹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保证床垫稳定性的同时方便组装,提升床垫使用便捷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床垫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
技术介绍
充气床作为一种使用方便的寝室家具正在逐渐推广使用,常见的充气床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由不需要床架并可直接放置于地面上充气使用的充气床垫所构成的充气床,以及由床架及需要配置床架且在组装床架后充气放置在床架上进行使用的充气床垫所构成的充气床。在公开号为CN20831880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充气床垫,包括充气体和包覆充气体的床罩,所述床罩包括床罩底、床罩围和床罩面,所述床罩底的边缘与床罩围的底缘连接,所述床罩面的边缘与床罩围的顶缘连接,以此形成包覆充气体的空腔。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充气床垫,使用前需要自行将充气体、床罩与泡棉层进行组装,再配合床架以提高使用位置,方便上下床动作。配合充气床垫使用的床架一般为可拆卸组装的木质或者钢制架构,床架的重量相对于充气床垫的重量较重且床架的组装动作需要一定时间且繁琐,降低了充气床垫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其具有提升充气床垫使用便捷性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包括舒适层、设置于所述舒适层下方的支撑气囊以及包围于所述舒适层与支撑气囊外侧的床罩,所述床罩远离舒适层的底面为开口面,所述支撑气囊远离舒适层的底面设置有吸附内凹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床垫时,将床罩开口向上放置,舒适层放入床罩贴合于床面的内侧面,再将支撑气囊放入床罩中位于舒适层的表面处。支撑气囊充气膨胀成型后拉扯床罩,使得床罩、舒适层与支撑气囊相互紧密贴合。充气床垫充气成型后将充气床垫翻转使得床罩的开口面朝下,当人体躺在充气床垫上时,人体重量施加于床罩表面,支撑气囊受到人体重量的影响,其吸附内凹部向放置面发生形变,使得吸附内凹部中的空气受到形变的挤压向外排出,充气床垫整体在支撑气囊底部气压差的所用下稳定吸附在放置面上。支撑气囊配合舒适层对人体起舒适支撑作用,同时配合床罩底部的开口面起到了增高与稳定支撑的作用,从而起到了床架的作用,方便使用者上下床等使用动作,从而减少了传统充气床在使用时需要组装床架与各床罩面的组装步骤,提升了充气床垫使用的便捷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气囊包括上片、下片与侧围,所述上片与下片的相对内层面之间连接有若干限位拉带,所述上片与侧围以及下片与侧围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斜拉带与下斜拉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拉带配合上斜拉带与下斜拉带对支撑气囊进行限位,使得支撑气囊与舒适层以及隔离层的贴合面尽可能保持平整,提升床垫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床垫床面使用的舒适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气囊位于舒适层下方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且相邻支撑气囊之间填充有隔离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支撑气囊配合隔离层的设置,方便床垫使用人数为一人以上的情况时将各自的使用环境独立开来。组装充气床垫时,在舒适层放入床罩后,首先将隔离层放入床罩中,支撑气囊置于隔离层两侧,当支撑气囊充气膨胀成型后,隔离层夹紧于相邻的支撑气囊之间,对相邻的支撑气囊进行分隔,减少相邻气囊对彼此之间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罩的开口面上位于所述隔离层下方设置有限位拉条,所述限位拉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隔离层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拉条两端一体连接于所述床罩的开口面的一对侧边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拉条用于对相邻支撑气囊之间的隔离层进行限位,减小隔离层在床垫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位移,配合支撑气囊的侧壁以及舒适层提升隔离层位置的稳定性。同时限位拉条在床罩的开口面处的设置也提升了床罩连接限位拉条两端的相对侧壁面对其内部部件的整体限位塑形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拉条的长边侧还分别连接有一保护条,所述保护条朝向舒适层的内侧面涂布有可使保护条贴合于隔离层表面的胶黏层,所述胶黏层外表层上还贴合有离型保护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床垫时,将限位拉条两侧的保护条通过胶黏层贴合于隔离层的表面,提升限位拉条与隔离层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初步确定隔离层的位置将未充气的支撑气囊置于隔离层两侧进行充气动作。胶黏层上贴合的离型保护纸用于保证胶黏层的黏性,避免在组装充气床垫动作进行之前如充气床垫运输过程中与其它部件接触而降低胶黏层的黏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拉条的长度小于其所处床罩开口面一对侧边缘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拉条的长度小于其连接的一对床罩的侧边缘的距离,使得当支撑气囊充满气时,限位拉条对所连接床罩的开口面对侧边的限位拉力提升,以进一步提升床罩对内部部件的限位作用,提升充气床垫整体的成型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罩位于开口面的周侧边缘沿上还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包臀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床罩通过其开口面上具有弹性的包臀边的设置,提升床罩与支撑气囊组合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在充气床使用过程中,床罩受到使用者睡觉动作影响而可能产生的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床罩的底面为开口面与支撑气囊上吸附内凹部的设置,省去组装床架的步骤提升使用便捷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床垫在放置面上位置的稳定性;(2)通过床罩的开口面上限位拉条的设置,提升床罩内部部件位置稳定性以及床垫整体的塑形效果;(3)通过限位拉条两侧保护条与胶黏层的设置,提升限位拉条对隔离层的定位效果,方便支撑气囊的放置与充气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凸显床垫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床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凸显床垫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2中床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中限位拉条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舒适层;2、支撑气囊;21、上片;22、下片;23、侧围;24、限位拉带;25、上斜拉带;26、下斜拉带;3、隔离层;4、床罩;41、限位拉条;42、保护条;43、胶黏层;44、离型保护纸;5、吸附内凹部;6、包臀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如图1、2所示,包括舒适层1、置于舒适层1下方的支撑气囊2以及包围于舒适层1与支撑气囊2外侧的床罩4,所述床罩4远离舒适层1的底面为开口面,所述支撑气囊2远离舒适层1的底面设置有吸附内凹部5,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床垫时支撑气囊2位于床罩4底部的开口面处贴合吸附于放置面上替代传统的组装床架。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气囊2的个数为一个,所述支撑气囊2包括上片21、下片22与侧围23,所述支撑气囊2的材质为TPU且一体熔接而成、呈立方体状。所述上片21与下片22的相对内层面之间连接有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舒适层(1)、设置于所述舒适层(1)下方的支撑气囊(2)以及包围于所述舒适层(1)与支撑气囊(2)外侧的床罩(4),所述床罩(4)远离舒适层(1)的底面为开口面,所述支撑气囊(2)远离舒适层(1)的底面设置有吸附内凹部(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舒适层(1)、设置于所述舒适层(1)下方的支撑气囊(2)以及包围于所述舒适层(1)与支撑气囊(2)外侧的床罩(4),所述床罩(4)远离舒适层(1)的底面为开口面,所述支撑气囊(2)远离舒适层(1)的底面设置有吸附内凹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囊(2)包括上片(21)、下片(22)与侧围(23),所述上片(21)与下片(22)的相对内层面之间连接有若干限位拉带(24),所述上片(21)与侧围(23)以及下片(22)与侧围(23)之间分别连接有上斜拉带(25)与下斜拉带(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床架一体设置的充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囊(2)位于舒适层(1)下方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且相邻支撑气囊(2)之间填充有隔离层(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与床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隆刘士农
申请(专利权)人:明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