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廉斌专利>正文

无融合生殖白绒毛稻种的培育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3314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14
一种无融合生殖白绒毛稻种的培育方法及应用,该培育方法是以籼型稻种为母本或父本、粳型稻种为父本或母本,远缘杂交,所得杂交稻种在培育过程中对长势茁壮种苗进行诱变和去雄,培育出无融合生殖稻种,以其为母本与多倍体小粒野生稻远缘杂交,培育出无融合生殖基因与白绒毛基因融为一体、固定了杂交优势的无融合生殖白绒毛稻种,该稻种具有基因组型结构完整、广亲和性强、遗传高表达、功能卓越、基因能广泛高效转移、后代育性优良、高频率早世代纯合稳定等优点,能与多种物种远缘杂交培育出系列特优稻新品种,经选取的新稻种在大田种植中表现出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耐逆境胁迫、广适栽培等效果,有着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Cultiv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apomixis white villous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融合生殖白绒毛稻种的培育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融合生殖育种领域,涉及一种无融合生殖白绒毛稻种的培育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水稻育种的科研创新开发。20世纪50-60年代,水稻半矮杆基因的发掘应用,实现了大面积水稻单产增幅20%以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70年代野生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发掘应用创造了三系杂交水稻育种;80年代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挖掘应用,创造了籼粳亚种间两系杂交稻,大面积水稻单产增幅达到20%-30%以上,实现了水稻育种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然而,杂交稻所获得的杂交优势不能稳定,无法将杂交所获得的优势特征(基因)固定下来,因而需要年年制种,不利于简化育种程序和降低种植成本。因此,国内外育种界人士期盼通过远缘杂交和其他技术创新将水稻育种的杂交优势固定下来,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单产,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增效、适应国内外人民对粮食优质高产的需求,实现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绿色革命作出新的贡献。全世界有关无融合生殖育种是1841年英国丘园科学家JohnSmith首次报道雌雄异株三穗莒属植物,不经传粉产生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融合生殖白绒毛稻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以籼型稻种为母本、粳型稻种为父本,或以粳型稻种为母本、籼型稻种为父本,远缘杂交,培育出杂交稻种;/n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杂交稻种进行育秧栽培,在培育过程中对长势茁壮的种苗进行诱变和去雄处理,在隔离条件下培育出无融合生殖稻种;/nS3、以步骤S2中得到的无融合生殖稻种为母本、多倍体小粒野生稻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出无融合生殖白绒毛稻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融合生殖白绒毛稻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籼型稻种为母本、粳型稻种为父本,或以粳型稻种为母本、籼型稻种为父本,远缘杂交,培育出杂交稻种;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杂交稻种进行育秧栽培,在培育过程中对长势茁壮的种苗进行诱变和去雄处理,在隔离条件下培育出无融合生殖稻种;
S3、以步骤S2中得到的无融合生殖稻种为母本、多倍体小粒野生稻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出无融合生殖白绒毛稻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诱变为在种苗幼穗分化期,将秋水仙碱药汁注入到穗颈节内;所述秋水仙碱药汁的用量为0.8mL/穗~4mL/穗;所述秋水仙碱药汁由秋水仙碱和水复配得到;所述秋水仙碱药汁中秋水仙碱的质量浓度为0.03%~0.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去雄处理为在种苗幼穗开花初期,用温度为44℃~48℃的水对稻穗进行温烫3min~6min。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对籼型稻种进行提纯复壮培育;所述籼型稻种为籼稻二九青、红米冬粘、湘矮早10号、籼型Ⅱ优多系1号、籼型CPSL017号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粳型稻种为粳稻农垦58、02428号、超级粳稻2号中的其中一种;
所述步骤S3中,所述多倍体小粒野生稻为BBCC型四倍体小粒野生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以籼型稻种为母本、粳型稻种为父本时:所述母本为籼稻二九青,所述父本为超级粳稻2号;所述母本为籼型Ⅱ优多系1号,所述父本为粳稻农垦58;所述母本为红米冬粘,所述父本为超级粳稻2号;所述母本为湘矮早10号,所述父本为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蒋廉斌卿光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