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旱地作物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胁迫,农业形成的面源污染已超过工业,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据统计,2018年中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达到6000万吨(折纯)和30万吨(折百),而化肥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残留大,导致土壤退化、养分流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下降。旱地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超过10亿亩,我国旱地作物总产量超4亿吨,按粒秆比1:1.2估算,年生产旱地作物秸秆超过4.8亿吨,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营养元素、其它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4.8亿吨秸秆,其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400万吨尿素,600万吨过磷酸钙,600万吨硫酸钾。因此如果实现免耕旱直播、秸秆肥料化两项措施,节肥效益十分明显,有力促进绿色发展。目前我国旱地作物秸秆已禁止直接焚烧或弃置乱堆,如果作为有机肥料,一般采用原地消化,即收获旱地作物籽粒后,茬和粉碎的秸秆留在原地,通过耕翻将其浅埋。由于近年旱地作物产量提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旱地清沟排水;/nS2、收割前茬作物,留茬并将前茬作物的秸秆粉碎后撒于留茬上;/nS3、在旱地上开沟,形成生态沟;/nS4、将直立的留茬和粉碎的秸秆压平在厢面上,形成下垫面,将种肥泥复合物呈成型为埂状并落于下垫面上,形成生态埂,相邻的生态沟之间形成多条生态埂,相邻生态埂之间为生态凹,播种后灌一次跑马水;种肥泥复合物由泥土与旱地作物种子、化肥拌匀、混合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旱地清沟排水;
S2、收割前茬作物,留茬并将前茬作物的秸秆粉碎后撒于留茬上;
S3、在旱地上开沟,形成生态沟;
S4、将直立的留茬和粉碎的秸秆压平在厢面上,形成下垫面,将种肥泥复合物呈成型为埂状并落于下垫面上,形成生态埂,相邻的生态沟之间形成多条生态埂,相邻生态埂之间为生态凹,播种后灌一次跑马水;种肥泥复合物由泥土与旱地作物种子、化肥拌匀、混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生态埂为梯形,生态埂的下底宽5.5-11.5厘米,上底宽1.5-5.5厘米,高3.5-9.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旱地作物种子、化肥与泥土的质量比为6-14:50-70:6000-2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相邻生态沟之间的间距为2-6米,生态沟的深度为45-85厘米、宽10-18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种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璜,张印,李静怡,王忍,龚向胜,傅志强,陈灿,余政军,梁玉刚,丁姣龙,孟祥杰,吴丹,黄尧,廖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