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钻孔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钻孔机。
技术介绍
在大规模的人工培养食用菌过程中,需要有大型的设备进行批量加工;食用菌培养之前,需要将培养基填装在培养瓶中,然后将多个培养瓶放在筐中并置于辊式传输机的传输轨道上,一般的瓶数是4×4、5×5或者6×6,在培养基上进行打孔,一般需要打中间一个孔和四周四个孔;目前采用的打孔设备大多采用气缸带动冲头向下冲压成孔。这种加工方式加工后的孔的孔径会收缩,而且一般的孔径都比较小,达不到孔径的要求,导致后续固体接种时,菌种底部数量少,走菌天数多且不均匀,导致后面出菇的天数不稳定和批数不统一,不利于统一管控。专利技术人之前也尝试采用通过加大冲头直径的方式来补偿收缩问题,冲大直径的孔时,容易造成料面塌陷,并且容易造成涨裂培养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钻孔机。(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钻孔机,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下机架组件和上机架组件,所述下机架组件包括下机架体,所述下机架体的底部设有底板,该底板的上顶面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支撑板;辊式传输机的传输轨道横穿过所述下机架体的本体,所述上机架组件置于所述辊式传输机的传输轨道的正上方,所述上机架组件包括上机架体,且所述上机架体前后两侧的左右两边各含有一根立柱,该四根立柱与所述下机架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所述上机架体的前后两侧的左右两边的立柱之间还设有滑柱,钻孔组件沿所述的滑柱上下滑动,待冲孔的培养基瓶置于所述辊式传输机的传输轨道上,待送到所述钻孔组件的正下方时进行钻孔加工;还包括使所述钻孔组件上下运动实现钻孔的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传动轴承载在两块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传动轴上装有从动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动力传输件与所述从动轮相连,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曲柄,所述曲柄通过连杆连接到所述钻孔组件上。进一步,所述下机架体上设有避让所述连杆的通槽。进一步,所述钻孔组件包括下模板和相平行的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都沿所述的滑柱上下滑动,所述下模板通过四角设有的弹簧连接到所述下机架体的顶部;所述上模板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凸耳,所述连杆的顶部与该凸耳转动连接,所述上模板的上方设有多块平行排列的下隔板,在每块所述下隔板的上方对应设有一块上隔板,连接螺柱将所述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上模板连接成一整体且分成两层结构,每层在对应的所述连接螺柱上套设一个分隔柱,其中,靠上一层为第一动力传输层,靠下一层为第二动力传输层;每块所述上隔板上设有多个向下设置的第一旋转棒,每根所述第一旋转棒的长度都不短于到所述下模板下表面的距离;其中,在所述第一动力传输层内,各所述第一旋转棒上都装有一个上轮,所述的上轮之间相互啮合;在所述第二动力传输层内,各所述第一旋转棒上都装有一个下轮,在每个所述下轮的圆周方向各设有四个与其啮合的边轮,每个所述边轮向下延伸设有一根第二旋转棒,所述第二旋转棒的下底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棒的下底面齐平;所述下模板上对应各个所述第一旋转棒的位置设有固定环,在所述固定环设有支撑并引导所述第一旋转棒和各个所述第二旋转棒上下移动的导向塞;在所述上隔板的上方还设有一块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与其中一个的所述第一旋转棒的顶部相连接。进一步,在所述上机架体上还设有进料导向组件,所述进料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板,沿培养基进出口的两侧的各设有一个所述导向板,每个所述导向板向下设有多个导向条板,在左、右两侧相应的所述导向条板上设有导向棒。进一步,所述导向棒位于进口一侧的端部设有导向圆锥面。进一步,在所述上机架体上还设有清理刷组件,所述清理刷组件置于进口端一侧,其包括:两个第一气缸,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前、后两侧的外立面上,两个所述第一气缸的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板的本体后与刮板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清理刷组件还设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的端部。进一步,在所述辊式传输机的传输轨道位于进口外侧的下方还设有挡杆组件,所述挡杆组件包括承载底板,所述承载底板横担在所述辊式传输机的传输轨道两侧的轨道梁下方,在所述承载底板的下方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二气缸,挡杆与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在所述辊式传输机位于进口外侧的传输轨道的轨道梁上设有用于感知培养基瓶筐位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跟现有技术相比,本机器采用钻孔原理代替以前的冲孔模式,使得钻头(也就是第一旋转棒和第二旋转棒)渐渐的钻入培养基的基体,有效的避免以前冲孔时易造成的料面塌陷,采用钻孔模式之后,有效避免尺寸收缩,便于保证孔径的尺寸以及尺寸的一致性,保证出菇的天数的稳定和批数的统一,有利于统一管控。本机器还设有进料导向组件,有效解决了培养基瓶在运送过程中出现的跑偏问题,便于钻孔位置的找正。本机器还设有清理刷组件,用于对下模板下表面的清理。本机器还设有挡杆组件,便于将待钻孔的培养瓶的筐挡柱,待前面的钻好之后,挡杆组件下降,被后面的筐推到钻孔位置上。本装置的清洗方式不产生污染的水,故不需要进过污水处理,节省经济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本装置清洗大巴轮的成品省去了大巴轮的前处理钝化工序。本装置利用收尾相接的悬挂输送线,循环往复的运转,具有节省空间,连续高效等优点。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钻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钻孔组件的剖示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动力传输层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动力传输层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Ⅱ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个设备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Ⅰ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进料导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Ⅲ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清理刷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挡杆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1a-下机架组件、1aa-下机架体、1ab-支撑板、1aaa-通槽;1b-上机架组件、1ba-上机架体、1bb-滑柱;2-辊式传输机;3-动力组件、3a-第一电机、3b-从动轮、3c-传动轴、3d-曲柄、3e-连杆;4-钻孔组件、4a-下模板、4b-弹簧、4c-第一旋转棒、4d-上模板、4e-下隔板、4f-上隔板、4g-顶板、4h-第二电机、4i-分隔柱、4j-连接螺柱、4k-第二旋转棒、4m-固定环、4n-导向塞、4p-上轮、4q-下轮、4r-边轮;β-第一动力传输层、γ-第二动力传输层;5-进料导向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钻孔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下机架组件(1a)和上机架组件(1b),所述下机架组件(1a)包括下机架体(1aa),所述下机架体(1aa)的底部设有底板,该底板的上顶面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支撑板(1ab);/n辊式传输机(2)的传输轨道横穿过所述下机架体(1aa)的本体,所述上机架组件(1b)置于所述辊式传输机(2)的传输轨道的正上方,所述上机架组件(1b)包括上机架体(1ba),且所述上机架体(1ba)前后两侧的左右两边各含有一根立柱,该四根立柱与所述下机架组件(1a)的顶部固定连接;/n在所述上机架体(1ba)的前后两侧的左右两边的立柱之间还设有滑柱(1bb),钻孔组件(4)沿所述的滑柱(1bb)上下滑动,待冲孔的培养基瓶置于所述辊式传输机(2)的传输轨道上,待送到所述钻孔组件(4)的正下方时进行钻孔加工;/n还包括使所述钻孔组件(4)上下运动实现钻孔的动力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a),传动轴(3c)承载在两块所述支撑板(1ab)上,所述传动轴(3c)上装有从动轮(3b),所述第一电机(3a)通过动力传输件与所述从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钻孔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下机架组件(1a)和上机架组件(1b),所述下机架组件(1a)包括下机架体(1aa),所述下机架体(1aa)的底部设有底板,该底板的上顶面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支撑板(1ab);
辊式传输机(2)的传输轨道横穿过所述下机架体(1aa)的本体,所述上机架组件(1b)置于所述辊式传输机(2)的传输轨道的正上方,所述上机架组件(1b)包括上机架体(1ba),且所述上机架体(1ba)前后两侧的左右两边各含有一根立柱,该四根立柱与所述下机架组件(1a)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所述上机架体(1ba)的前后两侧的左右两边的立柱之间还设有滑柱(1bb),钻孔组件(4)沿所述的滑柱(1bb)上下滑动,待冲孔的培养基瓶置于所述辊式传输机(2)的传输轨道上,待送到所述钻孔组件(4)的正下方时进行钻孔加工;
还包括使所述钻孔组件(4)上下运动实现钻孔的动力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a),传动轴(3c)承载在两块所述支撑板(1ab)上,所述传动轴(3c)上装有从动轮(3b),所述第一电机(3a)通过动力传输件与所述从动轮(3b)相连,在所述传动轴(3c)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曲柄(3d),所述曲柄(3d)通过连杆(3e)连接到所述钻孔组件(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架体(1aa)上设有避让所述连杆(3e)的通槽(1aa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组件(4)包括下模板(4a)和相平行的上模板(4d),所述下模板(4a)和所述上模板(4d)都沿所述的滑柱(1bb)上下滑动,所述下模板(4a)通过四角设有的弹簧(4b)连接到所述下机架体(1aa)的顶部;
所述上模板(4d)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凸耳,所述连杆(3e)的顶部与该凸耳转动连接,所述上模板(4d)的上方设有多块平行排列的下隔板(4e),在每块所述下隔板(4e)的上方对应设有一块上隔板(4f),连接螺柱(4j)将所述下隔板(4e)、所述上隔板(4f)和所述上模板(4d)连接成一整体且分成两层结构,每层在对应的所述连接螺柱(4j)上套设一个分隔柱(4i),其中,靠上一层为第一动力传输层(β),靠下一层为第二动力传输层(γ);
每块所述上隔板(4f)上设有多个向下设置的第一旋转棒(4c),每根所述第一旋转棒(4c)的长度都不短于到所述下模板(4a)下表面的距离;
其中,在所述第一动力传输层(β)内,各所述第一旋转棒(4c)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占,郑列宜,熊艳,滕磊,鲍彥,李勇,唐琪,余养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