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CB板的屏蔽罩及采用该屏蔽罩的PCB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119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PCB板的屏蔽罩及采用该屏蔽罩的PCB板,PCB板上设有槽孔,用于PCB板的屏蔽罩包括横断面呈U型的第一屏蔽板及第二屏蔽板,第一屏蔽板或第二屏蔽板上设有插脚,插脚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屏蔽板或第一屏蔽板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插脚用于穿过槽孔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在PCB板上形成屏蔽腔。PCB板包括上述屏蔽罩。该屏蔽罩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无需设置屏蔽框,不会增加整机的厚度,二者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屏蔽板之间拆卸方便,不会影响PCB上的其它电子元器件,降低了加工成本,在保证屏蔽罩的屏蔽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屏蔽罩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维修十分方便,易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PCB板的屏蔽罩及采用该屏蔽罩的PCB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PCB板的屏蔽罩及采用该屏蔽罩的PCB板,属于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终端产品内部各种功能模块的增加,为了防止互相干扰,通常引入屏蔽罩作为电磁屏蔽的有效手段,屏蔽罩一般分三种,第一是直接贴片在PCB印刷电路板上的一件式屏蔽罩,如图1所示;第二是PCB上贴片几个夹子,屏蔽罩夹在夹子里,第三是两件式,PCB上贴片一个屏蔽框,然后上面在屏蔽框上再固定一个可以拆卸的屏蔽盖。第二种方式为了更好的接地效果通常使用的夹子数量很多,会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价格贵,二是贴片漂移,导致屏蔽罩塞不进去,所以已经基本被淘汰。剩余的两种方式,一件式屏蔽罩主要用于一些比较小,比较稳定、成熟的模块上,而为了方便维修,对基带、射频等等经常需要拆卸屏蔽罩进行维修换件的模块来说,就会使用两件式的屏蔽罩,需要时可以将屏蔽盖取下,对屏蔽框内的器件进行维修,如图2所示,框和盖同时存在,增加了整机的厚度,不利于各种终端产品的小型化设计;增加了成本;为了保证框的强度而做的筋位以及预留贴片用的吸嘴位置的存在,如图3所示,导致屏蔽框还是会挡住一些器件,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将屏蔽框从PCB上用热风枪吹下再进行维修,所以其并未从根本上达到易于维修的目的。总的来说,现有的两种屏蔽罩方案,一件式的不便于维修,两件式的占用整机厚度,增加整机成本,并且仍旧存在不便于维修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屏蔽效果佳,不增加整机的厚度,成本低,便于维修的用于PCB板的屏蔽罩及采用该屏蔽罩的PCB板。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PCB板的屏蔽罩,所述PCB板上设有槽孔,包括横断面呈U型的第一屏蔽板及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或第二屏蔽板上设有插脚,所述插脚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屏蔽板或第一屏蔽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插脚用于穿过所述PCB板上的槽孔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PCB板上形成屏蔽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屏蔽罩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无需设置屏蔽框,不会增加整机的厚度,二者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屏蔽板之间拆卸方便,不会影响PCB上的其它电子元器件,降低了加工成本,在保证屏蔽罩的屏蔽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屏蔽罩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维修十分方便,易于维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屏蔽板及第二屏蔽板的外边沿上分别设有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插脚安装在所述第一翻边或第二翻边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插脚插入到槽孔后,翻边的外端面贴合PCB的表面保证了屏蔽罩的屏蔽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屏蔽板或/和所述第二屏蔽板上设有翼板及端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设了翼板及端板,即在屏蔽腔内设置了翼板及端板,翼板、端板与翻边配合形成内屏蔽腔,在第一、第二屏蔽板连接后,翼板及端板贴合在PCB的表面上,一方面通过两侧翼板及端板,进一步提高PCB屏蔽罩的屏蔽效果;另一方面电子元器件被屏蔽在端板及翼板形成的内屏蔽腔内,翻边插脚远离所要屏蔽的电子元器件,避免在安装或拆卸过程影响电子元器件,延长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可以通过翻边与翼板或端板之间的空间屏蔽周围其它电子元器件。进一步的,所述翼板及端板由所述第一屏蔽板或第二屏蔽板弯折形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翼板及端板由屏蔽板弯折形成,截面呈几字型结构,一体式结构,加工方便,增加翼板及端板的支撑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槽或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卡槽或凸起相卡扣的凸起或卡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凸起与卡槽的配合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确保屏蔽罩的电磁屏蔽效果;另一方面加工方便,降低生产成本,卡合安装及拆卸方便快捷,提高屏蔽罩的拆装效率,维修十分方便。第一、第二屏蔽板卡扣连接,安装及拆卸方便快捷,便于对PCB板的电子元器件进行维护,提高维修效率。本技术还涉及一种PCB板,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PCB板的屏蔽罩,所述第一屏蔽板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屏蔽板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另一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屏蔽罩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整机的厚度,二者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不会影响PCB板上的其它电子元器件,成本低,在保证屏蔽罩的屏蔽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屏蔽罩在PCB板上的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维修十分方便,易于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件式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两件式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两件式屏蔽罩的屏蔽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屏蔽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屏蔽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屏蔽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屏蔽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屏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PCB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12为本技术PCB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PCB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第一屏蔽板安装在PCB板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第一屏蔽板安装在PCB板上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第一屏蔽板安装在PCB板上的插脚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第一屏蔽板安装在PCB板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PCB板;11、槽孔;2、第一屏蔽板;21、插脚;22、第一翻边;23、翼板;24、端板;25、卡槽第一连接部;3、第二屏蔽板;31、第二翻边;32、第二连接部;4、屏蔽罩;5、屏蔽框;51、加强筋;52、吸嘴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4-图9所示,一种用于PCB板的屏蔽罩,所述PCB板1上设有槽孔11,包括横断面呈U型的第一屏蔽板2及第二屏蔽板3,所述第一屏蔽板或第二屏蔽板上设有插脚21,所述插脚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屏蔽板或第一屏蔽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插脚用于穿过所述PCB板上的槽孔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PCB板上形成屏蔽腔。所述第一屏蔽板及第二屏蔽板的外边沿上分别设有第一翻边22及第二翻边31,所述插脚安装在所述第一翻边或第二翻边上。插脚插入到槽孔后,翻边的外端面贴合PCB的表面保证了屏蔽罩的屏蔽效果。所述第一屏蔽板或/和所述第二屏蔽板上设有翼板23及端板24。屏蔽板增设了翼板及端板,即在屏蔽腔内设置了翼板及端板,翼板、端板与翻边配合形成内屏蔽腔,在第一、第二屏蔽板连接后,翼板及端板贴合在PCB的表面上,一方面通过翼板及端板,进一步提高PCB屏蔽罩的屏蔽效果;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PCB板的屏蔽罩,所述PCB板上设有槽孔,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断面呈U型的第一屏蔽板及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或第二屏蔽板上设有插脚,所述插脚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屏蔽板或第一屏蔽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插脚用于穿过所述PCB板上的槽孔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PCB板上形成屏蔽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CB板的屏蔽罩,所述PCB板上设有槽孔,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断面呈U型的第一屏蔽板及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或第二屏蔽板上设有插脚,所述插脚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屏蔽板或第一屏蔽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插脚用于穿过所述PCB板上的槽孔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PCB板上形成屏蔽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CB板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板及第二屏蔽板的外边沿上分别设有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插脚安装在所述第一翻边或第二翻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慧康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