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06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包括STM32系列的中央控制器A1,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用于外界传感器的ADC转换器A4,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且型号为SX1278_MODE、用于数据传输的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以及与中央控制器A1、ADC转换器A4和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连接的供电电路。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传输可靠等优点,在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
本技术涉及数据传输
,尤其是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
技术介绍
变送器是从传感器发展而来的,凡是能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标准信号是指物理量的形式和数量范围都符合国际标准的信号。根据输出信号类型可以分为电流输出型和电压输出型;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变送器均为有线形式,其数据传输均存在损耗。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数据传输可靠的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包括STM32系列的中央控制器A1,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用于外界传感器的ADC转换器A4,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且型号为SX1278_MODE、用于数据传输的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以及与中央控制器A1、ADC转换器A4和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连接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型号为MP2451的直流转换芯片A5,串联后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连接的二极管D3和熔断器F3,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与EN引脚之间的电阻R36,并联后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R62、电容C21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8,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E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7,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FB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5,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BST引脚与SW引脚之间的电容C48,串联后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SW引脚与FB引脚之间的电感L6和电阻R34,一端连接在电感L6与电阻R34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0,并联在电阻R34之间的电容C49。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与ADC转换器A4连接、且型号为ME6214A33的稳压芯片A7,源极经熔断器F1与稳压芯片A7的VIN引脚连接、栅极经电阻R54接地的场效应管Q2,一端与稳压芯片A7的VI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58,连接在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二极管D5,以及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5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巧妙地设置了ADC转换器,以采集电压、电流模拟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将该数字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再利用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予以传输,其适用于电流输出型和电压输出型的模拟信号变送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传输可靠等优点,在数据传输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中央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数模转换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供电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的扩频无线通讯芯片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包括STM32系列的中央控制器A1,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用于外界传感器的ADC转换器A4,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且型号为SX1278_MODE、用于数据传输的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以及与中央控制器A1、ADC转换器A4和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连接的供电电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基于结构的改进,并未对软件程序进行改进,其采用常规的程序片段组合便能实现,在此就不予赘述。另外,本实施例采用防护等级IP65以上铸铝外壳以实现设备防水防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直流+5V,其包括型号为MP2451的直流转换芯片A5,串联后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连接的二极管D3和熔断器F3,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与EN引脚之间的电阻R36,并联后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R62、电容C21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8,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E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7,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FB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5,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BST引脚与SW引脚之间的电容C48,串联后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SW引脚与FB引脚之间的电感L6和电阻R34,一端连接在电感L6与电阻R34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0,并联在电阻R34之间的电容C49,与ADC转换器A4连接、且型号为ME6214A33的稳压芯片A7,源极经熔断器F1与稳压芯片A7的VIN引脚连接、栅极经电阻R54接地的场效应管Q2,一端与稳压芯片A7的VI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58,连接在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二极管D5,以及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5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ADC转换器采集传感器的电压或电流模拟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将该数字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将带传输的数据下发给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予以传输。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STM32系列的中央控制器A1,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用于外界传感器的ADC转换器A4,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且型号为SX1278_MODE、用于数据传输的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以及与中央控制器A1、ADC转换器A4和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连接的供电电路;/n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型号为MP2451的直流转换芯片A5,串联后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连接的二极管D3和熔断器F3,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与EN引脚之间的电阻R36,并联后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R62、电容C21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8,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E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7,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FB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5,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BST引脚与SW引脚之间的电容C48,串联后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SW引脚与FB引脚之间的电感L6和电阻R34,一端连接在电感L6与电阻R34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0,并联在电阻R34之间的电容C49。/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扩频无线技术的低功耗防爆无线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STM32系列的中央控制器A1,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用于外界传感器的ADC转换器A4,与中央控制器A1的串行口连接、且型号为SX1278_MODE、用于数据传输的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以及与中央控制器A1、ADC转换器A4和扩频无线通讯芯片M1连接的供电电路;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型号为MP2451的直流转换芯片A5,串联后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连接的二极管D3和熔断器F3,连接在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与EN引脚之间的电阻R36,并联后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VI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R62、电容C21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8,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的EN引脚连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7,一端与直流转换芯片A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伦洪胡冠宇郭真红赵月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大智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