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02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属于钛酸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钛酸锂电池、保护电路和升压电路以及所述钛酸锂电池包括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分别连接放电端口插头和充电端口插头,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监测芯片U1,所述监测芯片U1的2接口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外接输出端T,所述电阻R6的一端外接输出端P‑,所述监测芯片U1的1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基极,所述监测芯片U1的3接线端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基极,所述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组场效应管漏极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钛酸锂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属于钛酸锂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移动电源(电压大部分为5V),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电子设备的应急充电,一些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功耗比较大,基本上出行、出差的人都会带上一个移动电源,另外有相当一部分电子设备,输入电压也是使用了5V电压的设计,移动电源有时也可以用于给这类设备当作输入电源。普通的移动电源的升压电路是与电池整合在一个塑胶壳或金属壳内的,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其应用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研发人员有时需要得到5V的直流电压时,还需要将移动电源进行拆解。有时手里有一堆的普通锂电池,却无法为特定的5V输入设备提供移动直流电压,此外,普通电池一般只能在-10℃~60℃的环境中使用,若在严寒地带受低温影响则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普通的移动电源大部分设计了自动断电的节能功能,另外对于一些小电流设备,普通移动电源检测不到电流值而进行断电处理,即无法持续提供电能,同样对于一些大电流的设备又由于电流值太低而切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配组后2只串联进行点焊,充电端口插头的一端焊接在钛酸锂电池的充电口端,另一端则用于连接充电器给5V钛酸锂电池进行充电,放电端口插头焊接在钛酸锂电池的放电口端,另一端则用于用于连接5V用电设备,可为5V输入的电子产品供电,具有10A充电功能和15A放电功能,解决5V大电流设备的需求困惑,并且可以在低温-30℃的情况下使用,扩大使用面积和范围。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包括钛酸锂电池、保护电路和升压电路以及所述钛酸锂电池包括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分别连接放电端口插头和充电端口插头,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监测芯片U1,所述监测芯片U1的2接口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外接输出端T,所述电阻R6的一端外接输出端-P,所述监测芯片U1的1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基极,所述监测芯片U1的3接线端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基极,所述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组场效应管漏极连接。优选的,所述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还接有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输出B+和P+接线端,所述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输出B-接线端。优选的,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U3,所述升压芯片U3的1接线端接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外接P+接线端,所述升压芯片U3的1接线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输出+5V电源。优选的,所述升压芯片U3的2接线端外接电容C3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并外接P-接线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升压芯片U3的3接线端外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外接P-接线端,所述升压芯片U3的3接线端还接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外接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升压芯片U3的4接口和5接口皆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配组后2只串联进行点焊,充电端口插头的一端焊接在钛酸锂电池的充电口端,另一端则用于连接充电器给5V钛酸锂电池进行充电,放电端口插头焊接在钛酸锂电池的放电口端,另一端则用于用于连接5V用电设备,可为5V输入的电子产品供电,具有10A充电功能和15A放电功能,解决5V大电流设备的需求困惑,并且可以在低温-30℃的情况下使用,扩大使用面积和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整体立体结构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保护电路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升压电路图。图中:1-钛酸锂电池,2-外壳,3-充电端口插头,4-放电端口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包括钛酸锂电池1、保护电路和升压电路以及钛酸锂电池1包括的外壳2,外壳2的一端分别连接放电端口插头4和充电端口插头3,保护电路包括监测芯片U1,监测芯片U1的2接口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外接输出端T,电阻R6的一端外接输出端p-,监测芯片U1的1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基极,监测芯片U1的3接线端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基极,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组场效应管漏极连接。钛酸锂电池配组后2只串联进行点焊,充电端口插头3的一端焊接在钛酸锂电池的充电口端,另一端则用于连接充电器给5V钛酸锂电池进行充电,放电端口插头4焊接在钛酸锂电池的放电口端,另一端则用于用于连接5V用电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还接有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输出B+和P+接线端,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输出B-接线端。在本实施例中,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U3,升压芯片U3的1接线端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外接P+接线端,升压芯片U3的1接线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输出+5V电源。在本实施例中,升压芯片U3的2接线端外接电容C3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并外接P-接线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升压芯片U3的3接线端外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外接P-接线端,升压芯片U3的3接线端还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外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升压芯片U3的4接口和5接口皆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钛酸锂电池、保护电路和升压电路以及所述钛酸锂电池包括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分别连接放电端口插头和充电端口插头,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监测芯片U1,所述监测芯片U1的2接口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外接输出端T,所述电阻R6的一端外接输出端P-,所述监测芯片U1的1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基极,所述监测芯片U1的3接线端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基极,所述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组场效应管漏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钛酸锂电池、保护电路和升压电路以及所述钛酸锂电池包括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分别连接放电端口插头和充电端口插头,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监测芯片U1,所述监测芯片U1的2接口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外接输出端T,所述电阻R6的一端外接输出端P-,所述监测芯片U1的1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基极,所述监测芯片U1的3接线端接第一组场效应管的基极,所述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接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组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组场效应管漏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还接有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输出B+和P+接线端,所述监测芯片U1的6接线端输出B-接线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极限低温大电流充放的5V钛酸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艳黎傲杰周燕黎霞温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