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实现自动绕线的共模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92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共模电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实现自动绕线的共模电感,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平板体和第二平板体,第一平板体和第二平板体之间安装有弹性升降机构,第一平板体和第二平板体之间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圆柱体,且圆柱体上均匀绕接有线圈,圆柱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第一平板体和第二平板体靠近卡块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匹配的卡槽,且卡块与卡槽卡合设置;弹性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平板体上表面中心处的隔离筒,且隔离筒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第一平板体下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隔离筒相匹配的隔离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共模电感进行快速自动绕线,从而有效提高其绕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实现自动绕线的共模电感
本技术涉及共模电感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实现自动绕线的共模电感。
技术介绍
共模电感,也叫共模扼流圈,常用于电脑的开关电源中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在板卡设计中,共模电感也是起EMI滤波的作用,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现有技术中,共模电感的铁芯大多为圆环状整体结构,由于磁环孔径小,并且绕线边呈弧形,因此采用普通的线圈绕线机难以穿线,无法实现自动绕线,需要人工去绕,费时费力,加工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共模电感不便进行自动绕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实现自动绕线的共模电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实现自动绕线的共模电感,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平板体和第二平板体,所述第一平板体和第二平板体之间安装有弹性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平板体和第二平板体之间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圆柱体,且圆柱体上均匀绕接有线圈,所述圆柱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平板体和第二平板体靠近卡块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匹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实现自动绕线的共模电感,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平板体(1)和第二平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体(1)和第二平板体(2)之间安装有弹性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平板体(1)和第二平板体(2)之间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圆柱体(3),且圆柱体(3)上均匀绕接有线圈(4),所述圆柱体(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所述第一平板体(1)和第二平板体(2)靠近卡块(5)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匹配的卡槽,且卡块(5)与卡槽卡合设置;/n所述弹性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平板体(2)上表面中心处的隔离筒(6),且隔离筒(6)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平板体(1)下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隔离筒(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实现自动绕线的共模电感,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平板体(1)和第二平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体(1)和第二平板体(2)之间安装有弹性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平板体(1)和第二平板体(2)之间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圆柱体(3),且圆柱体(3)上均匀绕接有线圈(4),所述圆柱体(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所述第一平板体(1)和第二平板体(2)靠近卡块(5)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匹配的卡槽,且卡块(5)与卡槽卡合设置;
所述弹性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平板体(2)上表面中心处的隔离筒(6),且隔离筒(6)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平板体(1)下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隔离筒(6)相匹配的隔离杆(7),所述隔离杆(7)的底端穿过隔离筒(6)的筒口并向下延伸至其内腔,且隔离杆(7)与隔离筒(6)滑动连接,所述隔离杆(7)远离第一平板体(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与隔离筒(6)内部的筒底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实现自动绕线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杆(7)靠近隔离筒(6)筒口位置处的外杆壁上固定套接有定位环(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欣达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