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网用高导节能铜导体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91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用高导节能铜导体电缆,涉及电缆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铜导体电缆电缆本身耗能大,传导性一般的问题。所述外保护层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前端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绝缘套,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电缆接头,所述外保护层的内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二绝缘套的外部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板,所述第二绝缘套的内部设置有屏蔽圈,所述屏蔽圈的内部设置有铜芯导体,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连接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固定柱和定位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网用高导节能铜导体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智能电网用高导节能铜导体电缆。
技术介绍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保护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智能电网需要使用大量的电缆来进行工作,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布线用电缆主要以铜、铝圆形导体为芯线,电缆导体为圆形,导体表面积小,电线长期在高电压下运行或电线敷设过程中出现根数过多、叠加敷设、上下十字交叉敷设等方式时,电线就会形成肌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即电线中的电流聚集在电缆的表面和电缆与电缆相邻的一侧进行流动,现有的铜导体电缆电缆本身耗能大,传导性一般,对智能电网带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网用高导节能铜导体电缆,包括外保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层(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的前端面安装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与固定架(4)卡合,所述固定架(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绝缘套(3),所述第一绝缘套(3)与固定架(4)黏合连接,所述连接板(17)的一侧安装有电缆接头(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网用高导节能铜导体电缆,包括外保护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层(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的前端面安装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与固定架(4)卡合,所述固定架(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绝缘套(3),所述第一绝缘套(3)与固定架(4)黏合连接,所述连接板(17)的一侧安装有电缆接头(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用高导节能铜导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层(1)的内表面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与外保护层(1)黏合连接,所述隔热层(2)与第一绝缘套(3)黏合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套(3)的厚度小于隔热层(2)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用高导节能铜导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的内部设置有缺口(6),所述缺口(6)设置有六个,且六个所述缺口(6)均与固定架(4)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缺口(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绝缘套(7),所述第二绝缘套(7)的外部设置有填充层(11),所述填充层(11)分别与固定架(4)和第二绝缘套(7)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用高导节能铜导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与固定架(4)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定位板(5)和固定架(4)的内表面均与第二绝缘套(7)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召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天成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