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908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包括至少两根传导线、上贴合部及下贴合部,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上下贴合,传导线平行间隔排列并位于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之间;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第一胶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胶层;第一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绝缘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柔性好,耐高低温性能和耐辐照性能极佳,第二绝缘层提高了线材传输数据的稳定性,使线材具有耐高低温、耐辐照、传输性能稳定、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
本技术涉及通信电线线缆
,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小型轻量化的关键之一便是数据传输介质-传输线的小型轻量化,如果能减小现有高速率数据传输线的尺寸,其配套的端子和PCB版的尺寸也可同时缩减,电子设备的小型轻量化便能迈进一大步。中国专利申请201510539316.2公开了一种扁平电缆,包括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之间夹有多条扁平导体,扁平导体之间存在间隙,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通过粘合剂粘合在一起。该专利公开的扁平电缆能够用于音响、电器、照明等的布线连接,但是该扁平电缆的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之间未完全贴合,扁平导体之间存在间隙,并且该专利公开的扁平电缆不能用于高速率数据传输,上绝缘层和下绝缘层无屏蔽层等通信传输线所需要的材料层,与此同时,该扁平电缆柔性较差,难以运用于需要频繁移动弯曲的使用场合。带状线是将带状导线通过化学蚀刻或激光蚀刻的方式置于两个平行的平面(或电源平面)之间的一种数据传输线,通常埋在PCB内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Q值高、工艺简单、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传导线、上贴合部及下贴合部,所述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上下贴合,所述传导线平行间隔排列并位于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之间;所述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均为扁形带状的复合材料体,所述上贴合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第一胶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胶层,所述下贴合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第一胶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绝缘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传导线、上贴合部及下贴合部,所述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上下贴合,所述传导线平行间隔排列并位于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之间;所述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均为扁形带状的复合材料体,所述上贴合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第一胶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胶层,所述下贴合部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屏蔽层、第一胶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绝缘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线为扁形传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线的厚度为0.01mm~0.15mm,宽度为0.2mm~1.5mm,相邻两根传导线之间的间距为0.1mm~1.2mm;所述传导线、上贴合部和下贴合部的厚度之和为0.05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带状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庆贾利宾胡光祥陈海侨曾洲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金信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