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76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反应装置包括反应主体单元、检测单元、进液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光源发射部和光源信号收集部,所述反应杯座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立面设置的开口,两处开口分别嵌入有光源发射部和光源信号收集部;光源发射部发射的光源照射反应杯内的溶液将光强度信号发送给光源信号收集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通过光度比色法来准确判定滴定分析的终点,即化学变量点,从而准确自动分析出药水的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
本技术属于试剂浓度检测的反应设备,具体涉及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溶液浓度检测精度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检测方式在加入反应试剂后就记录数据,并将记录的数据拉出斜率的曲线,这种方式的检测精度不高,且反应装置结构复杂,组装麻烦,光度比色法检测精度不高,还存在试剂之间交叉污染的问题,申请人早前提交的专利号CN201920567541.0,名称为一种自动化在线检测装置,根据这个情况我们设计出用在自动化在线检测装置中的反应装置,基于被测物质的颜色或加入显色剂后所生成的有色溶液,其颜色强度和物质含量成比例。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激发下,产生对光的吸收效应。因此,根据光被有色溶液吸收的强度,光强度减弱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符合比色法的原理-朗伯.比尔定律,确定检测该样液测试的合适波长,光度比色法来准确判定滴定分析的终点,即化学变量点,从而准确自动分析出药水的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行可靠、维护简便,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特别是通过光度比色法来准确判定滴定分析的终点,即化学变量点,从而准确自动分析出待测物质的浓度,独立设计多个不同试剂的进液硬管避免了试剂间的交叉污染的问题。本技术框架结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包括安装在竖直面板上的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主体单元、检测单元、进液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反应主体单元包括反应杯座,以及在反应杯座腔体内安置有透明石英玻璃材质的反应杯,反应杯座上方安装有杯座盖;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杯座底部的搅拌器支架,搅拌器支架上设置有一处凹槽部,凹槽部内安置有磁性搅拌器,磁性搅拌器与所述反应杯内部放置的磁性搅拌转子相互配合;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光源发射部和光源信号收集部,所述反应杯座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立面设置的开口,两处开口分别嵌入有光源发射部和光源信号收集部;光源发射部发射的光源照射反应杯内的溶液将光强度信号发送给光源信号收集部;所述进液单元包括若干根进液硬管,每根进液硬管分别连接所述杯座盖上还设有的进液通孔。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反应杯采用圆柱状结构,反应杯的上半部曲壁上设有一处溢流口,反应杯的底部曲壁设有一处排液口。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排液口与所述溢流口位于一个平面上。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反应杯座和杯座盖均采用不透光的塑料材质。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反应杯座的前端面上留有一处观察窗,观察窗处安装有可拆卸且不透光的窗盖。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反应杯座的后端面设有两处通孔,两处通孔分别用于排液口和溢流口的穿过。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反应杯座的后端面上还安装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将所述反应杯座固定在所述竖直面板上。作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进液硬管采用PTFE材质构成,其直径为3mm,所述进液硬管外设有倒锥式卡套接头,卡套接头固定在所述进液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反应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控制进液单元对反应主体单元完成取样工作,在搅拌单元下对反应主体单元内的溶液进行搅拌提高反应效率,并在检测单元的光源发射部和光源信号收集部对溶液进行检测分析,准确判定滴定分析的终点,即化学变量点,可以准确可靠测定物质的浓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反应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应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反应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反应杯;2、反应杯座;3、光源发射部;4、光源信号收集部;5、杯座盖;6、卡套接头;7、进液硬管;8、磁性搅拌器;9、搅拌器支架;10、溢流口;11、排液口;13、观察窗;14、开口;15、固定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包括安装在竖直面板上的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主体单元、检测单元、进液单元和搅拌单元,进液单元根据需要单独进行样液输送、试剂滴定和纯水清洗,在反应主体单元内的溶液通过搅拌单元进行搅拌加快溶液混合,并在检测单元对反应主体单元内样液浓度进行检测,从而完成样液浓度检测的目的。反应主体单元包括反应杯座2,以及在反应杯座2腔体内安置有透明石英玻璃材质的反应杯1,使用者可以观察反应杯1内部溶液的颜色,反应杯座2上方安装有杯座盖5,而反应杯座2和杯座盖5均采用不透光的塑料材质,避免外界光源的射入而影响检测的精确度,为了方便对反应杯1内部溶液颜色的观察,并在反应杯座2的前端面上留有一处观察窗13,观察窗13处安装有可拆卸且不透光的窗盖,窗盖同样为不透光的塑料材质。搅拌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杯座2底部的搅拌器支架9,搅拌器支架9上设置有一处凹槽部,凹槽部内安置有磁性搅拌器8,磁性搅拌器8与所述反应杯1内部放置的磁性搅拌转子相互配合,磁性搅拌转子包括磁性转子,磁性转子外包覆有抗腐蚀的聚四氟乙烯层,在磁性搅拌器的作用下,磁性搅拌转子对反应杯1的溶液进行搅拌,为了固定磁性搅拌器,在凹槽部上方设有底盖,底盖通过螺丝将所述磁性搅拌器固定在所述凹槽部内,底盖完成对磁性搅拌器的限位固定,而磁性搅拌器的固定需要底盖将其四个角固定,在确保固定磁性搅拌器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提高搅拌效果,并在底盖的中心处设有一处圆孔,目的是减少磁性搅拌器与磁性搅拌转子之间的介质,提高搅拌灵敏度。检测单元包括光源发射部3和光源信号收集部4,所述反应杯座2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立面设置的开口14,两处开口14分别嵌入有光源发射部3和光源信号收集部4,光源发射部3和光源信号收集部4只要满足光源信号检测点在液面下就能完成检测,设置在反应杯座2的底部可以在更少的溶液也能检测,较少溶液的话可以在更快完成检测,缩短检测的时间,采用对立面的设置可以将光源发射部3发射的光源照射反应杯1内的溶液将光强度信号发送给光源信号收集部4,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进液单元包括若干根进液硬管7,每根进液硬管7分别连接所述杯座盖5上还设有的进液通孔,进液硬管7采用PTFE材质构成,其直径为3mm,所述进液硬管7外设有倒锥式卡套接头6,卡套接头6固定在所述进液通孔,检测过程中需要不同的试剂进行滴定,多根进液硬管的设置是避免不同试剂用一根试剂出现交叉污染的问题。反应杯采用圆柱状结构,反应杯1的上半部曲壁上设有一处溢流口10,反应杯1的底部曲壁设有一处排液口11,排液口10与所述溢流口11位于一个平面上,反应杯座2的后端面设有两处通孔,两处通孔分别用于排液口10和溢流口11的穿过,排液口10设置在反应杯1的底部曲壁上可以实现反应杯1的溶液全部排出,溢流口11的设置避免溶液溢出而腐蚀反应装置。为了确保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反应杯座2的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包括安装在竖直面板上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主体单元、检测单元、进液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反应主体单元包括反应杯座,以及在反应杯座腔体内安置有透明石英玻璃材质的反应杯,反应杯座上方安装有杯座盖;/n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杯座底部的搅拌器支架,搅拌器支架上设置有一处凹槽部,凹槽部内安置有磁性搅拌器,磁性搅拌器与所述反应杯内部放置的磁性搅拌转子相互配合;/n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光源发射部和光源信号收集部,所述反应杯座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立面设置的开口,两处开口分别嵌入有光源发射部和光源信号收集部;光源发射部发射的光源照射反应杯内的溶液将光强度信号发送给光源信号收集部;/n所述进液单元包括若干根进液硬管,每根进液硬管分别连接所述杯座盖上还设有的进液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包括安装在竖直面板上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主体单元、检测单元、进液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反应主体单元包括反应杯座,以及在反应杯座腔体内安置有透明石英玻璃材质的反应杯,反应杯座上方安装有杯座盖;
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杯座底部的搅拌器支架,搅拌器支架上设置有一处凹槽部,凹槽部内安置有磁性搅拌器,磁性搅拌器与所述反应杯内部放置的磁性搅拌转子相互配合;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光源发射部和光源信号收集部,所述反应杯座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立面设置的开口,两处开口分别嵌入有光源发射部和光源信号收集部;光源发射部发射的光源照射反应杯内的溶液将光强度信号发送给光源信号收集部;
所述进液单元包括若干根进液硬管,每根进液硬管分别连接所述杯座盖上还设有的进液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度比色法检测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采用圆柱状结构,反应杯的上半部曲壁上设有一处溢流口,反应杯的底部曲壁设有一处排液口。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卫杨善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帝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