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616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属于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第一、二隔水板使内水箱内部空间分割为从上往下的高温腔、中温腔和低温腔;第一、二隔水板上均设有若干个连通孔;高温腔、中温腔和低温腔底部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二、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的介质进口均分别通过带有电磁阀的管路和集热器的介质出口连通,换热盘管的介质出口均分别通过带有电磁阀的管路和集热器的介质进口连通;第一、二、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一一对应设于高温腔、中温腔、低温腔内,并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所有的电磁阀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快速提高用水温度,分步加热热水,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并具有辅助加热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应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热水器把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整个原理为:换热介质则在集热板内因热虹吸自然循环,将太阳辐射在集热板的热量及时传送到水箱内,水箱内通过盘管热交换将热量传送给冷水,换热介质也可通过泵循环实现热量传递。但是由于水箱容量越大,整体升温到要求温度的时间会很长,由于水箱里的水不是马上用完的,如果能够对水箱进行分区,只要保证立刻使用的那部分水快速升温优先符合温度要求,则也会大大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分区后,如果在满足立刻产生热水的前提下,其余热量应用来提高其他区的温度,如果盘管一直在高温区换热,换热效率会比较低,因为高温区和盘管内介质的温度差不大,不利于提高整体水箱的热量储备,无法充分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另外,如果热水使用完了,则在夜间无法产生热水,该问题也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拟解决如何快速提高用水温度,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以及在夜间如何保证有热水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控制器15、内水箱1、第一隔水板2、第二隔水板3、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第三换热盘管20、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三温度传感器22和集热器5;所述第一隔水板2和第二隔水板3设于内水箱1内,使内水箱1内部空间分割为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高温腔6、中温腔7和低温腔8;所述第一隔水板2和第二隔水板3上均设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高温腔6、中温腔7和低温腔8底部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第三换热盘管20;所述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和第三换热盘管20的介质进口均分别通过一根带有电磁阀23的管路和集热器5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和第三换热盘管20的介质出口均分别通过一根带有电磁阀23的管路和集热器5的介质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三温度传感器22分别一一对应设于高温腔6、中温腔7、低温腔8内,并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所有的电磁阀23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内水箱1内从上往下依次为高温腔6、中温腔7、低温腔8,由于是第一隔水板2和第二隔水板3隔出来的,所以高温腔6、中温腔7、低温腔8之间水的热交换较为缓慢,因为有第一隔水板2和第二隔水板3的阻碍,可以呈现不同腔内水的温度暂时不同,第一隔水板2和第二隔水板3上均设有若干个连通孔,使高温腔6、中温腔7和低温腔8连通,确保水能够补给。第一换热盘管4用于给高温腔6内的水加热;第二换热盘管19用于给中温腔7内的水加热;第三换热盘管20用于给低温腔8内的水加热;但是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第三换热盘管20是否工作,由控制器15进行控制。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7监测到高温腔6内水的温度比较低时,控制器15只打开第一换热盘管4对应两个管路的电磁阀23,使第一换热盘管4和集热器5形成换热循环,控制器15关闭第二换热盘管19和第三换热盘管20对应管路的电磁阀23,使第二换热盘管19和第三换热盘管20不工作,换热介质从集热器5携带热量来到第一换热盘管4优先对高温腔6的水进行加热,热的水会向上走,这样高温腔6内的水单独升温要比中温腔7、低温腔8的水升温要快很多,使第一换热盘管4内换热介质的热量优先集中在高温腔6,达到高温腔6内要使用的那部分水快速升温的效果。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7监测高温腔6内水的温度足够时,第二温度传感器21监测中温腔7内水的温度不够时,控制器15只打开第二换热盘管19对应两个管路的电磁阀23,使第二换热盘管19和集热器5形成换热循环,控制器15关闭第一换热盘管4和第三换热盘管20对应管路的电磁阀23,使第一换热盘管4和第三换热盘管20不工作,换热介质从集热器5携带热量来到第二换热盘管19集中对中温腔7的水进行加热,此时高温腔6内的热水温度已满足要求,中温腔7的水温度还比较低,可以快速和第二换热盘管19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提高热交换效率;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7监测高温腔6内水的温度足够时,第二温度传感器21监测中温腔7内水的温度也足够时,第三温度传感器22监测低温腔8内水的温度不够时,控制器15只打开第三换热盘管20对应两个管路的电磁阀23,使第三换热盘管20和集热器5形成换热循环,控制器15关闭第一换热盘管4和第二换热盘管19对应管路的电磁阀23,使第一换热盘管4和第二换热盘管19不工作,换热介质从集热器5携带热量来到第三换热盘管20集中对低温腔8的水进行加热,此时高温腔6、中温腔7内的热水温度已满足要求,低温腔8的水温度还比较低,可以快速和第三换热盘管20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提高热交换效率;当高温腔6、中温腔7、低温腔8内水的温度都足够后,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第三换热盘管20均工作,内水箱1内的水均匀换热;最终使得集热器5优先和高温腔6换热,确保马上使用的那部分热水的温度足够,然后才会和中温腔7、低温腔8换热,进行热量储存,既能够快速产出热水,又能够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的,还包括外水箱9;所述内水箱1设于外水箱9内,且内水箱1通过若干个绝热支撑10连接外水箱9,使外水箱9和内水箱1之间保持间隙。由上述结构可知,绝热支撑10减少内水箱1内水的热量向外传递。进一步的,所述外水箱9上设有抽真空阀门11,用于将外水箱9和内水箱1之间的间隙抽真空。由上述结构可知,抽真空提高内水箱1内水的保温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外水箱9内壁贴有铝箔。由上述结构可知,铝箔可以减少内水箱1内的热水产生的热辐射导致的热量损失。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所述进水管12和低温腔8连通;所述出水管13和高温腔6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冷水供给到低温腔8,热水从高温腔6出来到用户用热水处,这样用户优先使用的是温度有保证的高温腔6内的水。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板14、蓄电池16和加热棒18;所述太阳能板14、蓄电池16、加热棒18分别和控制器15电连接;所述加热棒18用于加热高温腔6内的水。由上述结构可知,在夜间或者其他光照不足的时候,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7测量高温腔6内水的温度低于规定的下限温度时,控制器15控制加热棒18对高温腔6内的水进行辅助加热。如果光照充足,高温腔6内的水的温度是高于规定的下限温度的,加热棒18不会对高温腔6内的水进行辅助加热。所使用的电能由蓄电池16经控制器15提供给加热棒18;太阳能板14将光照转换为电能,经控制器15储存在蓄电池16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第一、二隔水板使内水箱内部空间分割为从上往下的高温腔、中温腔和低温腔;第一、二隔水板上均设有若干个连通孔;高温腔、中温腔和低温腔底部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二、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的介质进口均分别通过带有电磁阀的管路和集热器的介质出口连通,换热盘管的介质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5)、内水箱(1)、第一隔水板(2)、第二隔水板(3)、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第三换热盘管(20)、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三温度传感器(22)和集热器(5);所述第一隔水板(2)和第二隔水板(3)设于内水箱(1)内,使内水箱(1)内部空间分割为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高温腔(6)、中温腔(7)和低温腔(8);所述第一隔水板(2)和第二隔水板(3)上均设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高温腔(6)、中温腔(7)和低温腔(8)底部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第三换热盘管(20);所述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和第三换热盘管(20)的介质进口均分别通过一根带有电磁阀(23)的管路和集热器(5)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和第三换热盘管(20)的介质出口均分别通过一根带有电磁阀(23)的管路和集热器(5)的介质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三温度传感器(22)分别一一对应设于高温腔(6)、中温腔(7)、低温腔(8)内,并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所有的所述电磁阀(23)分别和控制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5)、内水箱(1)、第一隔水板(2)、第二隔水板(3)、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第三换热盘管(20)、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三温度传感器(22)和集热器(5);所述第一隔水板(2)和第二隔水板(3)设于内水箱(1)内,使内水箱(1)内部空间分割为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高温腔(6)、中温腔(7)和低温腔(8);所述第一隔水板(2)和第二隔水板(3)上均设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高温腔(6)、中温腔(7)和低温腔(8)底部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第三换热盘管(20);所述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和第三换热盘管(20)的介质进口均分别通过一根带有电磁阀(23)的管路和集热器(5)的介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盘管(4)、第二换热盘管(19)和第三换热盘管(20)的介质出口均分别通过一根带有电磁阀(23)的管路和集热器(5)的介质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三温度传感器(22)分别一一对应设于高温腔(6)、中温腔(7)、低温腔(8)内,并分别和控制器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绿米巴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