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59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换热管路,沿第一间隔方向彼此并排且间隔设置;换热片组,划分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第一换热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片,多个第一换热片沿与第一间隔方向交叉的第二间隔方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第一换热区内的换热管路上;第二换热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片,多个第二换热片沿第二间隔方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第二换热区内的换热管路上;其中,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本申请换热器适用于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风量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本申请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室内机多采用风机以强迫对流的方式使空气与翅片管换热器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室内的降温,该方式中,风量由风机控制,风量基本固定统一,因此换热器形态较为单一。而对于存在不同风量的空调室内机,若使用形态单一的换热器,则容易出现换热能力不平衡的问题,造成部分区域换热能力过剩或换热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形态单一,不适用于不同风量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路,沿第一间隔方向彼此并排且间隔设置;换热片组,划分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第一换热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片,多个第一换热片沿与第一间隔方向交叉的第二间隔方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第一换热区内的换热管路上;第二换热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片,多个第二换热片沿第二间隔方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第二换热区内的换热管路上;其中,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背板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入风区,所述下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区;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前面板和后背板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为上述换热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和换热片组,换热片组划分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第一换热区设置多个第一换热片,第二换热区设置多个第二换热片,相邻第一换热片之间有第一间距,相邻第二换热片之间有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即第二换热片的设置密度大于第一换热片的设置密度,第二换热区的换热能力大于第一换热区的换热能力,因而本申请换热器能够适用于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风量的空调室内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换热器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换热器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换热器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应用图3所示换热器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换热器应用于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风量的空调室内机,即换热器针对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换热能力。本申请换热器由多个换热管路和换热片组构成,换热片组套设在换热管路上。换热片组划分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第一换热区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片,第二换热区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片,两相邻第一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一间距,两相邻第二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使得第二换热区的换热能力大于第一换热区的换热能力。具体以图1和图3两个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的具体设置方式不限定于图1和图3两种方式,其他可想到的满足上述原理的结构设计均在本申请所描述的范围内。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换热器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换热器100包括多个换热管路11和换热片组12。其中,多个换热管路11沿第一间隔方向Y彼此并排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换热管路11相互连接,整体呈S型布置。换热管路11具体采用铜管,因为铜的换热效率更高,铜管直径为3mm-10mm,具体可以为3mm,5mm,7mm,10mm等。换热片组12则沿着第二间隔方向X划分为第一换热区13和第二换热区14。在第一换热区13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片121,沿第二间隔方向X间隔设置;在第二换热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片122,沿第二间隔方向X间隔设置。第二间隔方向X与第一间隔方向Y交叉,进一步的,第一间隔方向Y与第二间隔方向X相互垂直。相邻两第一换热片121在第二间隔方向X上具有第一间距G1,相邻两第二换热片122在第二间隔方向X上具有第二间距G2。第二间距G2小于第一间距G1,若存在多个不同的第二间距G2或多个不同的第一间距G1时,则以平均值为比较标准。第一间距G1和第二间距G2之间的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2.5。整体来说,第二换热片122的设置密度大于第一换热片121的设置密度,继而可实现对于同等面积的入风区域,多个第二换热片122构成的总表面积大于多个第一换热片121构成的总表面积。即实现了第二换热区14的换热能力大于第一换热区13的换热能力。从而适用于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风量的空调室内机。为了保证换热效率,以及避免换热器在风流方向上对空气的阻碍,第一间距G1和第二间距G2为1mm-10mm。第一换热区13由多个第一换热片121中的边缘来定义,第二换热区14则有多个第二换热片122的边缘来定义。边缘构成的形状即为换热区的形状。对应于方形的入风区,本实施例中整个换热片组12也是呈方形,第一换热片121的上边缘,以及第二换热片122的下边缘均是平齐设置。针对其他形状的入风区,也可设置相应形状的换热片组12。且为了方便生产,多个第一换热片121均采用相同设计,多个第二换热片122也采用相同设计。即第一换热片121的下边缘,以及第二换热片122的上边缘也均是平齐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n多个换热管路,所述多个换热管路沿第一间隔方向彼此并排且间隔设置;/n换热片组,所述换热片组划分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片,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片沿与所述第一间隔方向交叉的第二间隔方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内的所述换热管路上;/n所述第二换热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片,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片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内的所述换热管路上;/n其中,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多个换热管路,所述多个换热管路沿第一间隔方向彼此并排且间隔设置;
换热片组,所述换热片组划分为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片,所述多个第一换热片沿与所述第一间隔方向交叉的第二间隔方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内的所述换热管路上;
所述第二换热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片,所述多个第二换热片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内的所述换热管路上;
其中,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沿所述第二间隔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片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片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换热片均与一所述第二换热片一体设置,两相邻的与所述第一换热片一体设置的所述第二换热片之间包括至少一未与所述第一换热片一体设置的所述第二换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沿第二间隔方向划分,所述第一换热片在所述第一间隔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换热片在所述第一间隔方向上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基岳宝林晨江晨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