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主体、第一卡箍、第二卡箍和流量检测仪,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卡箍,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卡箍,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仪表保护壳,所述仪表保护壳内设置有流量检测仪且流量检测仪的传感探头位于连接器主体内,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外侧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和定位孔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片,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表面涂覆有耐强氧涂层,所述连接器主体内表面喷涂有钛金属防腐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果显著,操作简单,经久耐用,能够满足工作需求,适合普遍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连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的输油作业中,因线路设计的要求,需要将已经加工预制好的段状管道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输油线路,但是传统管道连接存在连接、拆卸困难,而且如需检修、清理时,则要将管道切断,费时费力,为此,我们需要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专利号CN201920410222.9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器,包括连接盘和接头,所述接头通过螺纹与连接盘联接,连接盘上设有相应的螺纹通孔,螺纹通孔与接头一一对应,所述接头至少设有两个。通过在连接盘上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联通相应的管道,连接头设有多个,从而可以实现多管道之间的联通。上述的管道连接器有些不足之处:1、无法将待连接的管道进行稳固且紧密的连接。2、没有兼具对输油管道进行流量检测的功能。3、老化速度较快,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主体、第一卡箍、第二卡箍和流量检测仪,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卡箍,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卡箍,所述连接器主体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仪表保护壳,所述仪表保护壳内设置有流量检测仪且流量检测仪的传感探头位于连接器主体内,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外侧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和定位孔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片,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外表面涂覆有耐强氧涂层,所述连接器主体内表面喷涂有钛金属防腐涂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一端均设置有输油管道。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插销下端设有外螺纹。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检测仪的底部通过螺钉与连接器主体的外壁固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内部均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和输油管道的直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人员将插销插入定位孔内,内螺纹和外螺纹促使插销能够更加稳固的和定位孔连接,且橡胶密封垫片能够增强插销和定位孔之间的紧密性,使得插销和定位孔连接时不会有缝隙存在,而且,此固定方式的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可便于人员在不破坏输油管道的前提下对输油管道进行检修或清理。2.流量检测仪能够对输油管道内的流量进行自动测量和实时本地显示,使得人员可以对输油管道内的流量进行实时了解,保证石油的输送能够平稳安全的进行。3.耐强氧涂层能够有效的防止空气和连接器主体的外壁直接接触,避免连接器主体被氧化,可以增强连接器主体的抗氧化性能,钛金属防腐涂层能够从连接器主体的内部进行防腐保护,当油体从连接器主体内部通过时,钛金属防腐涂层能够有效的阻挡住油体对连接器主体内壁的腐蚀,耐强氧涂层和钛金属防腐涂层共同作用,能够提升连接器主体的抗氧耐腐蚀的性能,有效延长连接器主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的第一卡箍、第二卡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的保护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器主体;2、第一卡箍;3、第二卡箍;4、仪表保护壳;5、输油管道;6、定位孔;7、流量检测仪;8、插销;9、橡胶密封垫片;10、内螺纹;11、外螺纹;12、耐强氧涂层;13、钛金属防腐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主体1、第一卡箍2、第二卡箍3和流量检测仪7,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卡箍2,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卡箍3,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仪表保护壳4,所述仪表保护壳4内设置有流量检测仪7且流量检测仪7的传感探头位于连接器主体1内,所述第一卡箍2和第二卡箍3上均开设有定位孔6,所述定位孔6外侧设置有插销8,所述插销8和定位孔6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片9,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耐强氧涂层12,所述连接器主体1内表面喷涂有钛金属防腐涂层13。其中,所述第一卡箍2和第二卡箍3的一端均设置有输油管道5。其中,所述定位孔6内部设有内螺纹10,所述插销8下端设有外螺纹11。其中,所述流量检测仪7的底部通过螺钉与连接器主体1的外壁固定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卡箍2和第二卡箍3内部均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和输油管道5的直径相同。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规格可以根据输油管道5的直径进行定制,且人员可以根据第一卡箍2和第二卡箍3内输油管道5的直径大小来调节插销8的深度。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工作时,人员将待连接的输油管道5接入第一卡箍2和第二卡箍3内,再将插销8插入定位孔6内,内螺纹10和外螺纹11促使插销8能够更加稳固的和定位孔6连接,插销8的底部和输油管道5相触,人员将插销8拧紧,即可有效的将输油管道5夹紧,且橡胶密封垫片9能够增强插销8和定位孔6之间的紧密性,使得插销8和定位孔6连接时不会有缝隙存在,而且,此固定方式的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可便于人员在不破坏输油管道的前提下对输油管道进行检修或清理,流量检测仪7(为泰安市科信工矿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YHL100)能够对输油管道内的流量进行自动测量和实时本地显示,使得人员可以对输油管道内的流量进行实时了解,保证石油的输送能够平稳安全的进行,耐强氧涂层12采用耐强氧化防腐涂料(为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ZS-1032)喷涂而成,能够有效的防止空气和连接器主体1的外壁直接接触,避免连接器主体1被氧化,可以增强连接器主体1的抗氧化性能,钛金属防腐涂层13能够从连接器主体1的内部进行防腐保护,当油体从内部通过时,钛金属防腐涂层13能够有效的阻挡住油体对连接器主体1内壁的腐蚀,耐强氧涂层12和钛金属防腐涂层13共同作用,能够提升连接器主体1的抗氧耐腐蚀的性能,有效延长连接器主体1的使用寿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主体(1)、第一卡箍(2)、第二卡箍(3)和流量检测仪(7),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卡箍(2),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卡箍(3),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仪表保护壳(4),所述仪表保护壳(4)内设置有流量检测仪(7)且流量检测仪(7)的传感探头位于连接器主体(1)内,所述第一卡箍(2)和第二卡箍(3)上均开设有定位孔(6),所述定位孔(6)外侧设置有插销(8),所述插销(8)和定位孔(6)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片(9),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耐强氧涂层(12),所述连接器主体(1)内表面喷涂有钛金属防腐涂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输油管道安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主体(1)、第一卡箍(2)、第二卡箍(3)和流量检测仪(7),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卡箍(2),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卡箍(3),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仪表保护壳(4),所述仪表保护壳(4)内设置有流量检测仪(7)且流量检测仪(7)的传感探头位于连接器主体(1)内,所述第一卡箍(2)和第二卡箍(3)上均开设有定位孔(6),所述定位孔(6)外侧设置有插销(8),所述插销(8)和定位孔(6)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片(9),所述连接器主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耐强氧涂层(12),所述连接器主体(1)内表面喷涂有钛金属防腐涂层(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光,韩海涛,赵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姜伟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