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50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包括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所述内衬管主体滑动套装于油管主体的内部,所述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内衬管主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凸台,所述油管主体上开设有圆角矩形通孔,所述油管主体的外壁可拆卸式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封闭圆角矩形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压装时,环形插件能够为内衬管主体受压端的端面提供保护,防止内衬管主体在压装过程中受压端端面受损,盖板拆装操作简单,拆卸盖板后,内衬管主体外壁上的凸台露出,提供施力点,以便于控制内衬管主体进行滑动拆分,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
技术介绍
石油管主体道的腐蚀和结垢,一直是困扰石油工业发展的严重问题,它给石油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复合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但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压装过程中,内衬管主体端面受力,容易受损,此外,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压装复合后,内衬管主体端面与油管主体端面平齐,难以拆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包括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所述内衬管主体滑动套装于油管主体的内部,所述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内衬管主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凸台,所述油管主体上开设有圆角矩形通孔,所述油管主体的外壁可拆卸式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封闭圆角矩形通孔。优选的,所述油管主体的内壁以及盖板的中部均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凸台滑动设置于导向滑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盖板的边缘固定安装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置有螺栓,所述油管主体的外壁开设有螺纹盲孔,且螺栓螺纹安装至螺纹盲孔内。优选的,所述内衬管主体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环形插件,所述内衬管主体的另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环形插槽,所述环形插件与环形插槽规格相互匹配。优选的,所述环形插件与内衬管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接,所述环形插件为耐腐蚀橡胶制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油田用内衬管,内衬管主体一端设置环形插件,环形插件为耐腐蚀橡胶制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压装时,环形插件能够为内衬管主体受压端的端面提供保护,防止内衬管主体在压装过程中受压端端面受损,盖板拆装操作简单,拆卸盖板后,内衬管主体外壁上的凸台露出,提供施力点,以便于控制内衬管主体进行滑动拆分,两组油管主体对接时,两组内衬管主体首尾衔接,环形插件插装至环形插槽内,能够提高对接后的密封效果,利于人们使用,整个油田用内衬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的中内衬管主体与油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中内衬管主体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中油管主体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中油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中内衬管主体的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中内衬管主体的右视图。图中:1、内衬管主体;2、油管主体;3、导向滑槽;4、凸台;5、盖板;6、安装耳;7、圆角矩形通孔;8、螺纹盲孔;9、环形插件;10、环形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6所示,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包括内衬管主体1与油管主体2,内衬管主体1滑动套装于油管主体2的内部,内衬管主体1与油管主体2之间为过盈配合,内衬管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凸台4,油管主体2上开设有圆角矩形通孔7,油管主体2的外壁可拆卸式安装有盖板5,盖板5封闭圆角矩形通孔7,盖板5拆装操作简单,拆卸盖板5后,盖板5不再封闭圆角矩形通孔7,内衬管主体1外壁上的凸台4于圆角矩形通孔7处露出,凸台4能够提供施力点,以便于控制内衬管主体1进行滑动拆分。进一步的,油管主体2的内壁以及盖板5的中部均开设有导向滑槽3,凸台4滑动设置于导向滑槽3的内部,内衬管主体1与油管主体2压装时,凸台4于导向滑槽3内部滑动,能够为内衬管主体1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的,盖板5的边缘固定安装有安装耳6,安装耳6上设置有螺栓,油管主体2的外壁开设有螺纹盲孔8,且螺栓螺纹安装至螺纹盲孔8内,盖板5拆装操作简单,使用螺丝刀等工具拆卸安装耳6上的螺栓,即可拆卸盖板5。进一步的,内衬管主体1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环形插件9,内衬管主体1的另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环形插槽10,环形插件9与环形插槽10规格相互匹配,两组油管主体2对接时,两组内衬管主体1首尾衔接,环形插件9插装至环形插槽10内,能够提高对接后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的,环形插件9与内衬管主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接,环形插件9为耐腐蚀橡胶制品,环形插件9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内衬管主体1与油管主体2压装时,环形插件9能够为内衬管主体1受压端的端面提供保护,防止内衬管主体1在压装过程中受压端端面受损。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该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由内衬管主体1、油管主体2、导向滑槽3、凸台4、盖板5、安装耳6、圆角矩形通孔7、螺纹盲孔8、环形插件9与环形插槽10组成,内衬管主体1一端设置环形插槽10,环形插槽10为耐腐蚀橡胶制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内衬管主体1与油管主体2压装时,环形插件9能够为内衬管主体1受压端的端面提供保护,防止内衬管主体1在压装过程中受压端端面受损,盖板5拆装操作简单,使用螺丝刀等工具拆卸安装耳6上的螺栓,即可拆卸盖板5,拆卸盖板5后,盖板5不再封闭圆角矩形通孔7,内衬管主体1外壁上的凸台4于圆角矩形通孔7处露出,凸台4能够提供施力点,以便于控制内衬管主体1进行滑动拆分,两组油管主体2对接时,两组内衬管主体1首尾衔接,环形插件9插装至环形插槽10内,能够提高对接后的密封效果,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包括内衬管主体(1)与油管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主体(1)滑动套装于油管主体(2)的内部,所述内衬管主体(1)与油管主体(2)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内衬管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凸台(4),所述油管主体(2)上开设有圆角矩形通孔(7),所述油管主体(2)的外壁可拆卸式安装有盖板(5),所述盖板(5)封闭圆角矩形通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包括内衬管主体(1)与油管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主体(1)滑动套装于油管主体(2)的内部,所述内衬管主体(1)与油管主体(2)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内衬管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凸台(4),所述油管主体(2)上开设有圆角矩形通孔(7),所述油管主体(2)的外壁可拆卸式安装有盖板(5),所述盖板(5)封闭圆角矩形通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用油管与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主体(2)的内壁以及盖板(5)的中部均开设有导向滑槽(3),所述凸台(4)滑动设置于导向滑槽(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鲁李志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四通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