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管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504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管束,其包括卡箍和连接座,卡箍包括有分体设置的左抱箍和右抱箍,左抱箍和右抱箍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通过第一长螺栓连接的第一竖直翻边和第二竖直翻边;左抱箍和右抱箍的下端分别设置有通过第二长螺栓连接的第三竖直翻边和第四竖直翻边;安装时,左抱箍和右抱箍围成一个用于装配固定管道的第一通孔;连接座的一端铰接于位于第一竖直翻边和第二竖直翻边之间的第一长螺栓,连接座的另一端设有安装腔,连接座的单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安装腔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供第三螺栓穿过与螺母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管道的加工误差调整其内径的尺寸以便将管道进行固定,且能够相对于支架进行转动,以便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管束
本技术涉及支吊架部件,具体是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管束。
技术介绍
抗震工程施工时,需要对管道进行固定的情况下通常使用抗震支吊架,抗震支吊架能够限制管道产生位移,控制管道震动,并将载荷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减轻地震时管道受到的破坏。目前现有的抗震支吊架包括有竖向支架、横斜向支架和纵斜向支架,竖向支架、横斜向支架和纵斜向支架的一端与楼板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管束与管道连接在一起,从而起到抗震的效果。但是现有的管束与各个支架之间是固定连接,不便于安装,同时现有的管束的内径是固定,安装的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管束,该连接管束可以根据管道的加工误差调整其内径的尺寸以便将管道进行固定,且能够相对于支架进行转动,以便安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管束,包括卡箍,所述卡箍包括有分体设置的左抱箍和右抱箍,所述左抱箍和所述右抱箍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竖直翻边和第二竖直翻边,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管束,其特征在于,包括:/n卡箍(100),包括有分体设置的左抱箍(110)和右抱箍(120),所述左抱箍(110)和所述右抱箍(120)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竖直翻边(111)和第二竖直翻边(121),所述第一竖直翻边(111)和所述第二竖直翻边(121)通过第一长螺栓(130)连接;所述左抱箍(110)和所述右抱箍(120)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三竖直翻边(112)和第四竖直翻边(122),所述第三竖直翻边(112)与所述第四竖直翻边(122)通过第二长螺栓(140)连接;所述左抱箍(110)与所述右抱箍(120)均为半圆环状,安装时,所述左抱箍(110)和所述右抱箍(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吊架的连接管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箍(100),包括有分体设置的左抱箍(110)和右抱箍(120),所述左抱箍(110)和所述右抱箍(120)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竖直翻边(111)和第二竖直翻边(121),所述第一竖直翻边(111)和所述第二竖直翻边(121)通过第一长螺栓(130)连接;所述左抱箍(110)和所述右抱箍(120)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三竖直翻边(112)和第四竖直翻边(122),所述第三竖直翻边(112)与所述第四竖直翻边(122)通过第二长螺栓(140)连接;所述左抱箍(110)与所述右抱箍(120)均为半圆环状,安装时,所述左抱箍(110)和所述右抱箍(120)围成一个用于装配固定管道的第一通孔(150);
连接座(200),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翻边(111)和所述第二竖直翻边(121)之间,且铰接于所述第一长螺栓(130),所述连接座(200)的另一端设置有供支架的一端嵌入的安装腔(210),所述连接座(200)的单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所述安装腔(210)的第二通孔(220),所述第二通孔(220)供第三螺栓穿过与螺母配合以将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安装腔(2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信登张禄旭徐辉建吕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天山金属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