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49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蝶阀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其包括蝶阀本体,所述蝶阀本体的阀杆上套设有齿轮,所述蝶阀本体的阀体上设有用于驱动齿轮转动、间接使得阀杆带动阀板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存在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上耦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开关信号,所述控制装置上耦接有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用于接收开关信号并输出执行信号至驱动件以使驱动件驱动齿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省时省力、启闭非常迅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
本技术涉及
,尤其涉及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
技术介绍
目前,蝶阀因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启闭方便迅速省力、且具有良好的流体控制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石油、煤气、化工、水处理等工业领域。蝶阀一般应用于圆柱形通道内,使用中,其圆盘形阀板垂直于管道安装,并以阀轴为中心轴在0°~90°之间往复旋转,实现全闭全开。现有技术中,气动法兰式伸缩蝶阀一般带有手轮,当需要改变管道内的物质流通的流量时,直接转动手轮,使得手轮间接带动阀板转动,通过阀板开度的大小,便能间接来控制物质在管道内流通的流量。在环境比较严寒,乃至在风雪比较大的情况,手轮表面以及阀杆与蝶阀部分部件之间容易凝固冰晶,针对此,手轮在转动时,受到的阻力比较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需要急切的打开阀板时,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手轮在转动时,受到阻力较大,针对此,便需要工作者话费较多的时间以及力气,存在不能及时转动手轮,造成任务失败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解决严寒环境下,工作者转动手轮比较麻烦、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以及精力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包括蝶阀本体,所述蝶阀本体的阀杆上套设有齿轮,所述蝶阀本体的阀体上设有用于驱动齿轮转动、间接使得阀杆带动阀板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存在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上耦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开关信号,所述控制装置上耦接有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用于接收开关信号并输出执行信号至驱动件以使驱动件驱动齿轮转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阀板时,可以将手放置在检测装置上,当检测装置检测到人体时,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后输出控制信号至执行装置,执行装置接收后输出执行信号至驱动件,驱动件接收后,控制齿轮转动,齿轮转动时,便会带动阀杆转动,阀杆通过蝶阀本体的传动机构后,便会带动阀板转动。通过自动带动阀板转动,便能取代人工,从而便于开启与关闭阀板,有效节省工作者的时间与体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上设有箱体,所述驱动件安装在箱体上,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与环形齿,所述环形齿转动连接在箱体侧壁上且与环形齿相啮合,所述电机安装箱体内壁上且与环形齿相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箱体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便于保护蝶阀本体,当电机启动时,电机驱动环形齿转动,环形齿间接带动齿轮转动,当齿轮转动时,便能间接带动阀体与阀板转动,此驱动方式简单,便于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侧壁与箱体内壁相抵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侧壁与箱体内壁相抵接,能提高齿轮的稳定程度,便于环形齿稳定带动齿轮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铰接有箱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开口与箱盖,便于安装与拆卸箱体内的环形齿以及电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可拆卸式安装在阀体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式的安装方式,便于安装与拆卸箱体,当不需要自动模式时,可以取下齿轮,再将手轮套设在阀杆上,恢复手动模式,从而方便模式的切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放大器A1,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是否存在并输出检测信号,所述放大器A1耦接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并用于放大检测信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便于感应人体,从而能够及时输出相对应的检测信号,设置的放大器A1能够放大检测信号,从而便于控制装置及时感应到检测信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延时继电器(延时继电器包括延时继电器线圈KT1以及常闭触点开关KT1-1、继电器(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线圈KM1以及常开触点开关KM1-1),所述继电器耦接于放大器A1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执行装置,所述延时继电器与继电器相耦接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延时信号至执行装置内、以使电机开启相应时间后自动停止转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延时继电器能够控制电机启动的时长,从而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在阀板移动到合适位置上后,电机自动的停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停止时,所述阀杆带动阀板恰好转动到合适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延时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参数,便能改变电机工作的长短,进而便于控制阀板移动到合适位置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齿轮、电机、环形齿、箱体的相互配合,能以自动的方式间接驱动阀板移动到合适位置上,对比手动转动阀杆间接转动阀板的方式,方便操作,省时省力,检测装置、控制装置以及执行装置的相互配合,能够更加智能化,即可以通过改变延时继电器的延时时间,来改变电机的启动时长,进而能间接控制阀板移动到合适位置上。2.箱体可拆卸式的方式,便于安装与拆卸箱体,同时,能够在取下齿轮之后,还可以再将手轮装在阀杆上,实现手动,即提高了操作模式的多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蝶阀本体与阀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箱体与驱动件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箱体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控制装置与执行装置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1、蝶阀本体;10、传动机构;11、阀杆;12、阀板;13、阀体;14、齿轮;15、转动杆;2、箱体;21、箱盖;3、驱动件;31、电机;32、环形齿;4、检测装置;4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5、控制装置;6、执行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包括蝶阀本体1,在蝶阀本体1上安装有阀体13、转动杆15、传动机构10、阀杆11、阀板12,阀体13安装在蝶阀本体1上并与管道相适配,阀板12安装在定位杆上且轴线与阀体13轴线相同,同时,阀板12可在阀体13内转动,并可沿自身轴线往复旋转,以及对阀体13实现全闭全开。参照图1,转动杆15转动连接在传动机构10上且长度方向与地面相垂直,阀杆11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在传送机构上,其中,阀杆11通过传动机构10与转动杆15转动配合,即,阀杆11沿自身轴线转动时,会通过传送机构带动转动杆15会沿自身轴线转动,间接会带动阀板12在阀体13内转动,最终会对阀体13实现全闭全开。参照图1、2,为了方便阀杆11快速转动,在阀杆11上套设有齿轮14,为了齿轮14很方便的驱动阀杆11转动,在阀体13的底侧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与阀体13外壁相贴合,并通过螺钉安装有箱体2,在箱体2内安装有驱动件3,驱动件3可驱动齿轮14转动,驱动件3包括电机31、安装架以及环形齿32,环形齿32的半径比齿轮14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箱体2侧壁上,并与齿轮14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齿轮14侧壁与箱体2侧壁相抵接,安装架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包括蝶阀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蝶阀本体(1)的阀杆(11)上套设有齿轮(14),所述蝶阀本体(1)的阀体(13)上设有用于驱动齿轮(14)转动、间接使得阀杆(11)带动阀板(12)转动的驱动件(3),所述阀体(13)上设有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存在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装置(4),所述检测装置(4)上耦接有控制装置(5),所述控制装置(5)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开关信号,所述控制装置(5)上耦接有执行装置(6),所述执行装置(6)用于接收开关信号并输出执行信号至驱动件(3)以使驱动件(3)驱动齿轮(14)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包括蝶阀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蝶阀本体(1)的阀杆(11)上套设有齿轮(14),所述蝶阀本体(1)的阀体(13)上设有用于驱动齿轮(14)转动、间接使得阀杆(11)带动阀板(12)转动的驱动件(3),所述阀体(13)上设有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存在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装置(4),所述检测装置(4)上耦接有控制装置(5),所述控制装置(5)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开关信号,所述控制装置(5)上耦接有执行装置(6),所述执行装置(6)用于接收开关信号并输出执行信号至驱动件(3)以使驱动件(3)驱动齿轮(14)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3)上设有箱体(2),所述驱动件(3)安装在箱体(2)上,所述驱动件(3)包括电机(31)与环形齿(32),所述环形齿(32)转动连接在箱体(2)侧壁上且与环形齿(32)相啮合,所述电机(31)安装箱体(2)内壁上且与环形齿(32)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田用管道用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4)侧壁与箱体(2)内壁相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晓威李萍林高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信海洋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