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36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包括支撑平台;防护板,其沿支撑平台周向排列,且与支撑平台铰接;所述防护板相对于支撑平台翻转至预设角度时其一侧边缘抵接井壁;若干挂钩;套管;所述套管贯穿墙体;所述挂钩穿过套管,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墙体上;和挂环;所述挂环对应挂钩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边缘;所述挂环挂接于挂钩以使所述支撑平台与电梯井固接。该装置取材方便,集施工与防护功能于一体,且拆装便捷,一次投入,多次周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建筑业长足发展,楼层需求越来越高,进而,电梯的配备越发凸显其重要性,而楼层之间的电梯井洞是建筑行业最常见的临边洞口之一,因其特有的上下贯通性,严重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槽钢焊接而成的三角支撑型钢平台作为施工平台,三角支撑型钢平台提升后,使用钢管木方做硬质防护,此种做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施工平台与防护平台分离使用;即三角支撑型钢平台提升后,再搭设水平硬质防护,首先,两次搭接造成了重复用工;其次,提升三角支撑型钢平台与搭接水平硬质防护的时间差范围内安全隐患较大;再者,工作人员同时在上层三角支撑型钢平台施工、在下层搭设硬质防护,此种做法存在上下交叉作业,潜藏着对下层员工的安全威胁;因各个工程的电梯井尺寸不尽相同,临时搭接的三角支撑型钢平台和硬质防护往往只能一次性使用,在极大程度上的浪费原材料;2.现有施工平台较为笨重提升需塔吊配合多人协作完成,操作难度系数高且提升用时较长;另外较多施工平台是采用钢筋与电梯井搭接,搭接方式繁琐;施工完成后,搭接用的钢筋需要全部切除,浪费人力物力;3.现有防护平台搭设于施工平台提升后留下的钢筋之上,其稳固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取材方便,集施工与防护功能于一体,且拆装便捷,一次投入,多次周转使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标记为第一技术方案,包括支撑平台;防护板,其沿支撑平台周向排列,且与支撑平台铰接;所述防护板相对于支撑平台翻转至预设角度时其一侧边缘抵接井壁;若干挂钩;套管;所述套管贯穿墙体;所述挂钩穿过套管,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墙体上;和挂环;所述挂环对应挂钩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边缘;所述挂环挂接于挂钩以使所述支撑平台与电梯井固接。基于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二技术方案,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件包括固定片和螺母;所述固定片固接于所述挂钩;所述挂钩贯穿电梯井的墙体并使所述固定片抵接井壁后,配合所述螺母在电梯井的另一侧锁定。基于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三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矩形的第一外框;所述挂环设置于所述矩形的第一外框边缘;所述矩形的第一外框与防护板铰接。基于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四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矩形的第二外框、伸缩机构和若干伸出部;所述每一伸出部通过伸缩机构装设于矩形的第二外框的每一侧边;所述挂环设置于所述每一伸出部边缘;所述伸出部与防护板铰接。基于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五技术方案,第五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机构为互相铰接的连杆;所述伸缩机构两端分别与矩形的第二外框和伸出部铰接。基于第三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六技术方案,第六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平台还包括第一内支撑架;所述第一内支撑架固接于所述矩形的第一外框框架并位于所述矩形的第一外框框架之内。基于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七技术方案,第七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平台还包括第二内支撑架;所述第二内支撑架固接于所述矩形的第二外框框架并位于所述矩形的第二外框框架之内。基于第三或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八技术方案,第八技术方案中,每一防护板均包括基板和拼接板;所述拼接板铰接于所述基板两端。基于第八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九技术方案,第九技术方案中,所述拼接板翻折预设角度时,其一侧边缘抵接井壁,且每一拼接板均位于其相邻位置的拼接板的上方或下方。基于第三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十技术方案,第十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平台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其铺设于矩形的第一外框上。基于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十一技术方案,第十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平台还包括第二支撑件,其铺设于伸出部围成的框架上。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1、该装置集施工和防护功能为一体,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由下而上的每层电梯井对应设置一本技术装置,一栋建筑物完工后统一进行拆除后待下一次使用,该装置所用材料均为施工现场常用建筑材料,取材方便,制作简便,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物尽其用,节约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防护板与支撑平台铰接设置,使得在支撑平台挂接于电梯井之前,防护板翻折置于支撑平台之上,方便运输和收纳;挂接后,防护板相对于支撑平台翻转至预设角度时,其一侧边缘抵接井壁,防止高空坠物;通过在电梯井墙体预埋套管,挂环挂接于挂钩以使支撑平台与电梯井固接,本技术方案拆装简易,操作难度低。2、挂钩通过固定片和螺母配合固定在墙体上,本技术方案只需单人锁紧螺母便可实施。3、支撑平台包括矩形的第一外框,有利于支撑平台的定型;挂环设置于矩形的第一外框边缘,更为稳固,且便于挂环挂设于挂钩。4、伸缩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本技术尺寸可变的功能,满足不同电梯井的施工及防护要求;挂环设置于每一伸出部的边缘,更为稳固,且便于挂环挂设于挂钩。5、互相铰接的连杆组成的伸缩机构,简单且便于实施。6、第一内支撑架的设置,提高了支撑平台的承重力。7、第二内支撑架的设置,提高了支撑平台的承重力。8、每一防护板包括基板和拼接板,进一步加强了防护板的可折叠性;在支撑平台挂接于电梯井之前,防护板翻折置于支撑平台之上,方便整个支撑平台的运输和收纳。9、支撑平台挂接于电梯井后,防护板相对于支撑平台翻转至预设角度时,其一侧边缘抵接井壁,保证了支撑平台与井壁之间不存在间隙,避免高空坠物;每一拼接板均位于其相邻位置的拼接板的上方或下方,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电梯井,该装置预制后不需要对防护板进行再次拼接,省时省力。10、铺设于第一外框上的第一支撑件,提高了支撑平台的平整度,方便工作人员施工,并避免细小的物品坠落。11、铺设于伸出部围成的框架上的第二支撑件,完整的覆盖了包括伸缩机构的支撑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支撑平台的平整度,方便工作人员施工,并避免细小的物品坠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俯视图;图2为实施例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的B部放大图;图4挂环的立体示意图;图5实施例2俯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装置1、支撑平台10、矩形的第一外框11、矩形的第二外框12、伸缩机构13、伸出部14、第一内支撑架/第二内支撑架15、防护板20、基板21、第一基板211、拼接板22、第一拼接板221、第二拼接板222、挂钩30、套管40、紧固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平台;/n防护板,其沿支撑平台周向排列,且与支撑平台铰接;所述防护板相对于支撑平台翻转至预设角度时其一侧边缘抵接井壁;/n若干挂钩;/n套管;所述套管贯穿墙体;所述挂钩穿过套管,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墙体上;和/n挂环;所述挂环对应挂钩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边缘;所述挂环挂接于挂钩以使所述支撑平台与电梯井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平台;
防护板,其沿支撑平台周向排列,且与支撑平台铰接;所述防护板相对于支撑平台翻转至预设角度时其一侧边缘抵接井壁;
若干挂钩;
套管;所述套管贯穿墙体;所述挂钩穿过套管,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墙体上;和
挂环;所述挂环对应挂钩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边缘;所述挂环挂接于挂钩以使所述支撑平台与电梯井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固定片和螺母;所述固定片固接于所述挂钩;所述挂钩贯穿电梯井的墙体并使所述固定片抵接井壁后,配合所述螺母在电梯井的另一侧锁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矩形的第一外框;所述挂环设置于所述矩形的第一外框边缘;所述矩形的第一外框与防护板铰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矩形的第二外框、伸缩机构和若干伸出部;所述每一伸出部通过伸缩机构装设于矩形的第二外框的每一侧边;所述挂环设置于所述每一伸出部边缘;所述伸出部与防护板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施工防护一体化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焦雷李建刚刘继壮李丰伯仇文正褚宏臣田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山东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