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98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中设置有主支撑,所述主支撑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侧支撑,所述侧支撑的上端与主支撑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支撑的下端与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主支撑的上部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行车梁,所述横梁的侧壁在行车梁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行车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侧壁及挡板的对立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处设置有柱形弹簧,所述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便于主支撑快速安装,同时有效避免行车梁内应力的产生,保证了行车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骨架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骨架结构建筑是利用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来承受屋面、楼面传来的荷载的建筑。骨架结构的部件分工明确,可根据需要选用材料,如受力的骨架可选用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钢或钢筋混凝土,不承重的墙则选用隔声、隔热好的轻质材料。建筑物通过先搭建骨架结构,然后进行墙体、窗户等施工,可以大大缩短施工的工期。同时,骨架结构为受力的主体,便于维修维护。骨架结构建筑常常使用在工厂的搭建方面。工厂厂房的搭建中,行车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钢结构易受温度的变化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严重的改变了钢结构的尺寸,造成内部极大的内应力,行车梁在重载和内应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发生事故。同时主支撑在底座上的安装速度和结构强度,不能同时兼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中设置有主支撑,所述主支撑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侧支撑,所述侧支撑的上端与主支撑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支撑的下端与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主支撑的上部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行车梁,所述横梁的侧壁在行车梁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行车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侧壁及挡板的对立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处设置有柱形弹簧,所述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肋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侧支撑通过螺栓和螺母与主支撑固定连接,所述螺母和侧支撑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横梁的两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所述第一支撑的另一端与主支撑的侧壁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横梁在行车梁上下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支撑轮且支撑轮分别于行车梁的上下侧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的另一端与横梁的上端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主支撑的上部在横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上方设置有顶棚,所述支撑层和顶棚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主支撑的下端插入底座上端的固定槽中,并转动侧支撑,通过螺栓螺母固定顶,不仅提高主支撑的安装效率,侧支撑还主支撑的底部的结构强度。2、本技术,钢结构易受温度的变化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严重的改变了钢结构的尺寸,造成内部极大的内应力,尤其是行车梁,在重载和内应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发生事故,实例中采用行车梁非直接固定,使得行车梁具有形变的空间,避免内应力的产生,同时上下支撑轮的设置,不仅便于行车梁的形变,还防止行车梁脱落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的挡板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发大图。图例说明:1、底座;2、主支撑;3、第一支撑;4、横梁;5、第二支撑;6、挡板;7、支撑层;8、第三支撑;9、顶棚;10、行车梁;11、支撑轮;12、转轴;13、限位柱;14、柱形弹簧;15、背板;16、肋板;17、固定槽;18、侧支撑;19、螺母;20、弹簧垫圈;21、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17,固定槽17中设置有主支撑2,主支撑2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侧支撑18,侧支撑18的上端与主支撑2的侧壁固定连接,侧支撑18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端转动连接,主支撑2的下端插入底座1上端的固定槽17中,并转动侧支撑18,通过螺栓21螺母19固定顶,不仅提高主支撑2的安装效率,侧支撑18还主支撑2的底部的结构强度,主支撑2的上部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梁4,横梁4上设置有行车梁10,横梁4的侧壁在行车梁10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挡板6,行车梁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背板15,背板15的侧壁及挡板6的对立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3,限位柱13的处设置有柱形弹簧14,钢结构易受温度的变化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严重的改变了钢结构的尺寸,造成内部极大的内应力,尤其是行车梁10,在重载和内应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发生事故,实例中采用行车梁10非直接固定,使得行车梁10具有形变的空间,避免内应力的产生,同时上下支撑轮11的设置,不仅便于行车梁10的形变,还防止行车梁10脱落的现象,挡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肋板16,提高挡板6的稳固程度。侧支撑18通过螺栓21和螺母19与主支撑2固定连接,螺母19和侧支撑18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20,横梁4的两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3,第一支撑3的另一端与主支撑2的侧壁固定连接,横梁4在行车梁10上下侧固定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上设置有支撑轮11且支撑轮11分别于行车梁10的上下侧接触,挡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5,第二支撑5的另一端与横梁4的上端固定连接,主支撑2的上部在横梁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层7,支撑层7的上方设置有顶棚9,支撑层7和顶棚9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8。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主支撑2的下端插入底座1上端的固定槽17中,并转动侧支撑18,通过螺栓21螺母19固定顶,不仅提高主支撑2的安装效率,侧支撑18还主支撑2的底部的结构强度,钢结构易受温度的变化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严重的改变了钢结构的尺寸,造成内部极大的内应力,尤其是行车梁10,在重载和内应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发生事故,实例中采用行车梁10非直接固定,使得行车梁10具有形变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17),所述固定槽(17)中设置有主支撑(2),所述主支撑(2)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侧支撑(18),所述侧支撑(18)的上端与主支撑(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支撑(18)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主支撑(2)的上部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梁(4),所述横梁(4)上设置有行车梁(10),所述横梁(4)的侧壁在行车梁(10)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挡板(6),所述行车梁(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背板(15),所述背板(15)的侧壁及挡板(6)的对立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的处设置有柱形弹簧(14),所述挡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肋板(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17),所述固定槽(17)中设置有主支撑(2),所述主支撑(2)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侧支撑(18),所述侧支撑(18)的上端与主支撑(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支撑(18)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主支撑(2)的上部侧壁固定连接有横梁(4),所述横梁(4)上设置有行车梁(10),所述横梁(4)的侧壁在行车梁(10)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挡板(6),所述行车梁(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背板(15),所述背板(15)的侧壁及挡板(6)的对立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的处设置有柱形弹簧(14),所述挡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肋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18)通过螺栓(21)和螺母(19)与主支撑(2)固定连接,所述螺母(19)和侧支撑(18)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李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康太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