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90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属于污水处理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井本体,在井本体圆孔内分别安装有上游管和下游管,所述上游管的出口端和下游管的入口端分别连接有一根柔性管,两根柔性管之间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固定在浮动垫上,所述浮动垫位于井本体内的底板上;所述浮动垫底部设有支脚,使浮动垫底面与底板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井本体下方一侧设有集水坑,集水坑通过排水管连接至雨水管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布置紧凑,操作简便,能给积水提供通道,使最后的积水能够排除干净;能防止阀门和上下游管拉力过大而影响接口强度;并可有效引导水流,使得边沿伸出检修口的口径,能有效防止路面的雨水灌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属于污水处理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阀门井是地下管线及地下管道相互连接处设置的阀门,设置阀门井的目的是在需要进行开启和关闭部分管网操作或者检修时方便作业,阀门井作为管道的枢纽,对密封性有较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由于阀门井内的积水排出是一个难题。通常情况下,在阀门井井底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可设置为与雨水系统不连接或与雨水系统连接。其一,如集水坑不与雨水系统连接时,阀门井内的雨水可由工人将临时排水泵放置于预设的集水坑,用泵将雨水抽走,保持井内干燥,但此项工作工作量大,管理上往往难以落实到位。其二,如集水坑与雨水系统连接时,平时的雨水渗入可以及时有效的排入到雨水系统,保持井内干燥。但根据时间经验,尤其在江南地区,圩区较多,梅雨天气时段降雨量较大,降雨历时较长,往往出现地下雨水管网满水运行的情况,此时雨水很容易倒灌进入进阀门井中,并导致阀门长时间浸泡于水中。造成阀门锈蚀,甚至无法开启关闭的情况,给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包括井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本体(7)下部相对的侧壁上对称开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分别安装有上游管(1)和下游管(2),所述上游管(1)的出口端和下游管(2)的入口端分别连接有一根柔性管(4),两根柔性管(4)之间通过钢塑组合法兰连接有阀门(3),所述阀门(3)固定在浮动垫(6)上,所述浮动垫(6)位于井本体(7)内的底板(701)上;所述浮动垫(6)底部设有支脚(11),使浮动垫(6)底面与底板(701)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井本体(7)下方一侧设有集水坑(8),集水坑(8)通过排水管连接至雨水管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包括井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本体(7)下部相对的侧壁上对称开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分别安装有上游管(1)和下游管(2),所述上游管(1)的出口端和下游管(2)的入口端分别连接有一根柔性管(4),两根柔性管(4)之间通过钢塑组合法兰连接有阀门(3),所述阀门(3)固定在浮动垫(6)上,所述浮动垫(6)位于井本体(7)内的底板(701)上;所述浮动垫(6)底部设有支脚(11),使浮动垫(6)底面与底板(701)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井本体(7)下方一侧设有集水坑(8),集水坑(8)通过排水管连接至雨水管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垫(6)的外径小于井本体(7)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垫(6)采用空心PVC箱体或充气橡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垫(6)通过弹性牵引绳(5)与井本体(7)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管道用升降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3)底部通过支座(12)固定在浮动垫(6)上表面中部。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峰蔡丹新段腾腾郑阳光姜云芳王海彦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