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理波专利>正文

一种组装砌块及其形成的生态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7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砌块及其形成的生态挡土墙,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组装砌块,包括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的内腔,所述内腔上端开口,所述砌块本体上对应墙面和墙背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及植物与墙背土壤接触的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内腔连通,其中,第一开口设置于所在砌块本体侧壁的下端,第二开口设置于所在砌块本体侧壁的上端从而在内腔上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形成前后贯通种植结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挡土墙。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挡土效果和生态功能,节省成本并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砌块及其形成的生态挡土墙
本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组装砌块,还涉及一种生态挡土墙。
技术介绍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传统的挡土墙都是以实现其挡土功能为主,不具备生态功能。对于生态挡土墙护坡来说,使得植物与墙背土壤尽快恢复接触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是现有的生态挡土墙,在结构上使得植物快速于墙背土壤接触保证存活及生长困难,同时,为了达到生态功能,使得砌块在砌墙时只能够形成固定结构的墙体,从而不能够满足设计的需要。另外,砌块的设计使得生产成本较高并且砌墙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一为提供一种组装砌块,能够提高挡土效果和生态功能,节省成本并且使用方便。本技术的目的二为提高一种该砌块形成的生态挡土墙。为实现目的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砌块,包括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的内腔,所述内腔上端开口,所述砌块本体上对应墙面和墙背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及植物与墙背土壤接触的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内腔连通,其中,第一开口设置于所在砌块本体侧壁的下端,第二开口设置于所在砌块本体侧壁的上端从而在内腔上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形成前后贯通种植结构。优选地,所述砌块本体上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对用于砌块本体砌墙时与左右砌块本体接触连接的挡板。优选地,所述砌块本体在墙体中通过挡板与左右砌块本体接触连接形成用于墙体固定及砌块本体间挡土的灌浆固定槽。优选地,所述内腔的形状与砌块本体外形相同并且延伸至挡板内形成侧壁厚度一致的砌块本体。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宽度分别与所在砌块本体侧壁的内壁宽度一样。为实现目的二,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挡土墙,在挡土墙结构中,砌块本体与左右的砌块本体贴合连接,上下层间的砌块本体叠置形成退斜墙体或垂直墙体,所述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与墙背土壤接触形成前后贯通种植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墙背端,内腔上端开口朝上,或者,第二开口设置于墙背端,内腔上端开口朝下。优选地,所述砌块本体与左右的砌块本体间通过挡板接触连接。优选地,所述砌块本体与左右的砌块本体间通过挡板形成用于用于墙体固定及砌块本体间挡土的灌浆固定槽。优选地,最底层的砌块本体通过间隔设置高度低于砌块本体的矮砌块形成左右交错的垂直墙体或退斜墙体,所述矮砌块除高度外,其他结构与砌块本体相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技术中通过砌块本体上通过设置内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形成前后贯通种植结构,使得种入的植物能够快速通过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与墙背土壤接触,从而存活和生长效率得到有效的保证和提高,同时本砌块生产方便,能够提高挡土效果和生态功能,节省成本并且使用方便。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挡板贴合及形成灌浆固定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墙体稳定性。在本技术中砌块本体为前后贯通种植结构,使得砌块本体在砌墙时能够根据设计进行叠置,使得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一种外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二种外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一种外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16-图32为实施例三中砌块各种不同外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3为实施例四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34为实施例四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35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36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37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38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39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0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1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2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3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三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4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三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5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三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6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三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7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四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8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四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49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四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0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四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1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五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2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五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3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五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4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五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5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六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6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六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7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六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8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六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退斜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9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七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图60为实施例五中砌块第七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砌块,包括砌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的内腔(2),所述内腔(2)上端开口,所述砌块本体(1)上对应墙面和墙背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及植物与墙背土壤接触的第一开口(3)或第二开口(4),所述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分别与内腔(2)连通,其中,第一开口(3)设置于所在砌块本体(1)侧壁的下端,第二开口(4)设置于所在砌块本体(1)侧壁的上端从而在内腔(2)上通过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形成前后贯通种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砌块,包括砌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的内腔(2),所述内腔(2)上端开口,所述砌块本体(1)上对应墙面和墙背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及植物与墙背土壤接触的第一开口(3)或第二开口(4),所述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分别与内腔(2)连通,其中,第一开口(3)设置于所在砌块本体(1)侧壁的下端,第二开口(4)设置于所在砌块本体(1)侧壁的上端从而在内腔(2)上通过第一开口(3)和第二开口(4)形成前后贯通种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1)上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对用于砌块本体(1)砌墙时与左右砌块本体(1)接触连接的挡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装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本体(1)在墙体中通过挡板(5)与左右砌块本体(1)接触连接形成用于墙体固定及砌块本体(1)间挡土的灌浆固定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组装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的形状与砌块本体(1)外形相同并且延伸至挡板(5)内形成侧壁厚度一致的砌块本体(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砌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理波
申请(专利权)人:谢理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