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6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土锚固结构,涉及边坡加固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空心锚体,空心锚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穿孔,空心锚体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杆,空心锚体的内部设置有从穿孔伸出的延伸件;空心锚体的外部套设有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锚固段插入岩体内部的顺滑度较高,从而使得锚固段插入岩体内部的效率较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土锚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边坡加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岩土锚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岩土锚固技术是将一种受拉杆件埋入地层中,以提高岩土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的一种工程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大大减轻结构物的自重、节省工程材料,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岩土锚固技术利用锚杆周围地层岩土的抗剪强度来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保持地层开挖面的自身稳定。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513431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包括锚头、锚杆体、自由段、锚固段及辅助锚固段,所述锚头固定在支挡结构上且连接锚杆体的一端,所述锚杆体另一端伸入岩土中形成自由段和锚固段,所述辅助锚固段与锚固段交叉相交,所述锚固段和辅助锚固段的内部为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注浆体。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时,将锚固段和辅助锚固端插入到岩土内部时,由于辅助锚固段的设置,会影响到锚固段插入岩体内部的顺滑度,从而使得锚固段插入岩土内部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土锚固结构,锚固段插入岩体内部的顺滑度较高,从而使得锚固段插入岩体内部的效率较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包括空心锚体,所述空心锚体的外侧壁开设有穿孔,所述空心锚体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空心锚体的内部设置有从穿孔伸出的延伸件;所述空心锚体的外部套设有护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滑动杆插入至空心锚体内部,然后将滑动杆插在穿孔内部,最后将护套套设在空心锚体的外部。使用时,将护套、空心锚体以及滑动杆和延伸件插入至边坡内部,然后将护套从空心锚体的外部取下,然后将滑动杆向边坡内部移动,此时滑动杆的移动便会将延伸件从穿孔内部顶出,此时延伸件的自由端出便位于边坡内部。延伸件先放置在空心锚体内部,后续通过滑动杆将延伸件顶出,使得空心锚体放置在边坡内部时较为顺滑,使得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较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件包括水平插接在穿孔内部的滑杆,所述滑动杆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块,所述滑杆靠近第一滑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滑动杆向边坡的内部移动,滑动杆带动第一滑动块向边坡内部移动,由于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相对的一侧开设斜面,此时第一滑动块移动便会带动第二滑动块向远离滑动杆的一侧移动,此时第二滑动块便使滑杆沿穿孔进行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杆沿空心锚体的轴线旋转对称设置,所述穿孔沿空心锚体的轴线旋转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杆沿空心锚体旋转对称设置多个,进一步增加空心锚体与边批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空心锚体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心锚体伸入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端的设置,使得空心锚体向边坡内部的移动较为顺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尖端上最大的直径大于护套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套和空心锚体同步伸入到边坡内部,为了使护套和空心锚体之间连接较好,故而在使尖端的直径大于护套的直径,此时护套的端部便于尖端的平直面进行抵接,从而还是得护套与尖端之间连接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伸入岩土内部的插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杆向边坡内部移动时,为了使滑杆向边坡内部移动较为顺滑,滑杆前进的阻力较小,故而设置有插杆,由于插杆的端部呈尖状,所以使得滑杆顺滑的插入至边坡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杆与空心锚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滑动杆的端部与尖端之间通过卡接组件进行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动杆向尖端一侧移动时,若是滑杆受到来自边坡的压力较大时,此时滑杆便会向滑动杆一侧移动,可能会将滑动杆向远离尖端一侧移动,所以设置有卡接组件,使得滑动杆向尖端一侧移动后便不可取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开设在尖端平面上的凹槽、固定连接在凹槽内侧壁上的卡接环,所述滑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插接在凹槽内部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自由端部固定连接有于卡接环配合使用的卡接片,所述卡接片自与延伸杆的连接处向远离尖端一侧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滑动杆向尖端一侧移动,此时滑动杆端部的延伸杆伸入至凹槽内部,延伸杆向凹槽内部移动时,此时延伸杆端部的卡接片卡接在两个卡接环之间,便可使得滑动杆相对尖端连接较为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杆的长度小于空心锚体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将空心锚体安装在边坡内部时,会通过使用工具将空心锚体砸入至边坡内部,而滑动杆的长度的小于空心锚体的长度,工作人员对空心锚体进行锤砸时,减小将出现对滑动杆向尖端一侧移动情况,使得滑动杆的位置较为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杆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空心锚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供限位杆滑动的滑动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滑动杆相对空心锚体可能会发生转动,此时滑动杆上的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产生错位,可能会出现第二滑动块不能对第一滑动块推动的情况,而限位杆的设置,使得滑动杆只能沿空心锚体进行轴向移动,不可进行转动,使用较为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延伸件先放置在空心锚体内部,后续通过滑动杆将延伸件顶出,使得空心锚体放置在边坡内部时较为顺滑,使得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较高;2、卡接组件的设置,使得滑动杆向尖端一侧移动后,使得滑动杆卡接连接在尖端上,减小出现滑动杆从空心锚杆内部滑出的情况;3、滑动杆端部的延伸杆伸入凹槽内部,此时卡接片卡接连接在两个卡接环之间,使得延伸杆相对凹槽连接紧密。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滑动杆的截面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示滑动杆与空心锚体之间位置和连接关系。附图标记:1、空心锚体;11、限位环;111、尖端;12、护套;13、穿孔;14、延伸件;15、滑杆;151、插杆;16、第一滑动块;17、第二滑动块;18、斜面;19、滑动环;2、支护板;3、滑动杆;4、卡接组件;41、凹槽;42、卡接环;43、延伸杆;44、卡接片;5、限位杆;51、滑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包括空心锚体1,空心锚体1呈倾斜插接在边坡内部,边坡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护板2,空心锚体1穿过支护板2,空心锚体1上焊接连接有限位环11,限位环11位于支护板2远离边坡的一侧。参照图1,空心锚体1伸入边坡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端111,尖端111呈圆锥状,空心锚体1与尖端111上的平直面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包括空心锚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锚体(1)的外侧壁开设有穿孔(13),所述空心锚体(1)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杆(3),所述空心锚体(1)的内部设置有从穿孔(13)伸出的延伸件(14);所述空心锚体(1)的外部套设有护套(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包括空心锚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锚体(1)的外侧壁开设有穿孔(13),所述空心锚体(1)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杆(3),所述空心锚体(1)的内部设置有从穿孔(13)伸出的延伸件(14);所述空心锚体(1)的外部套设有护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14)包括水平插接在穿孔(13)内部的滑杆(15),所述滑动杆(3)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6),所述滑杆(15)靠近第一滑动块(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7),所述第一滑动块(16)和第二滑动块(17)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斜面(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5)沿空心锚体(1)的轴线旋转对称设置,所述穿孔(13)沿空心锚体(1)的轴线旋转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锚体(1)伸入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端(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土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111)上最大的直径大于护套(12)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海波邵鹏辉南科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润宝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