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1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包括机罩,所述机罩左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框,所述机罩的左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机罩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吸气机构,所述机罩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散热机构的配合,使用者通过排风扇将机罩内的热空气和机罩外的冷空气进行置换,从而对机罩进行降温,继而对发动机进行降温,增加了设备的散热效果,通过吸气机构的配合,增加了设备的散热效果,此时第二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网对热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热空气内的灰尘散发至空气中,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解决了传统压路机散热结构对发动机机罩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道路工程是指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同其他任何门类的土木工程一样,道路工程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特性,按服务范围及其在国家道路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为:国道(全国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线;省道(区域性公路);县、乡道(地方性公路)和城市道路。在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使路面快速平整,使用者需要使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压实,压路机主要依靠发动机进行运作,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热量,然而传统压路机散热结构对发动机机罩的散热效果差,导致热量不能及时从发动机机罩内散发,会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解决了传统压路机散热结构对发动机机罩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包括机罩,所述机罩左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框,所述机罩的左侧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机罩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吸气机构,所述机罩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内腔左侧的底部与吸气机构的右端连通。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排风扇、第一过滤板和通气孔,所述机罩内腔左侧的中心处嵌设有排风扇,所述第一固定框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固定框内腔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腔与第一过滤板的底部卡接,所述第一固定框内腔的左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过滤板的顶部贯穿第一固定框并栓接有第一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优选的,所述吸气机构包括气泵、吸气管、吸头和通气管,所述机罩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左端连通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远离气泵的一端贯穿至机罩的内腔并连通有吸头,所述气泵的右端连通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右端贯穿至第二固定框的内腔。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框内腔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且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的内腔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第二固定框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且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内腔均与第二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网的底部卡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网的顶部均贯穿第二固定框并栓接有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且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优选的,所述吸头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顶部与机罩内腔的顶部栓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框的正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正面的中心处嵌设有透明隔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1、本技术通过散热机构的配合,使用者通过排风扇将机罩内的热空气和机罩外的冷空气进行置换,从而对机罩进行降温,继而对发动机进行降温,增加了设备的散热效果,同时第一过滤板对机罩外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机罩的内腔,从而对机罩内的设备造成损坏,通过吸气机构的配合,使用者通过气泵将机罩内的热空气经由吸头传送至通气管内,继而经由通气管传送至第二固定框内,增加了设备的散热效果,此时第二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网对热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热空气内的灰尘散发至空气中,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解决了传统压路机散热结构对发动机机罩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排风扇、第一过滤板和通气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机罩的内腔进行第一次散热,从而对发动机进行第一次散热,通过气泵、吸气管、吸头和通气管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机罩的内腔进行第二次散热,从而对发动机进行第二次散热,增加了设备的散热效果,通过第二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网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热空气内的灰尘和杂质进行过滤,防止灰尘和杂质影响周边的空气质量,通过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二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网进行快速更换和维护,通过固定件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吸头进行固定,增加了吸头的稳定性,通过安装板和透明隔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固定框内的杂质进行清理,同时通过透明隔板对第一固定框内的情况进行观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固定框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第二固定框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标号:1、机罩;2、第一固定框;3、散热机构;31、排风扇;32、第一过滤板;33、通气孔;4、吸气机构;41、气泵;42、吸气管;43、吸头;44、通气管;5、第二固定框;6、活性炭过滤网;7、第二过滤板;8、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固定框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第二固定框的结构剖视图,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包括机罩1,所述机罩1左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框2,所述机罩1的左侧设置有散热机构3,所述机罩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吸气机构4,所述机罩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框5,所述第二固定框5内腔左侧的底部与吸气机构4的右端连通。所述散热机构3包括排风扇31、第一过滤板32和通气孔33,所述机罩1内腔左侧的中心处嵌设有排风扇31,所述第一固定框2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板32,所述第一固定框2内腔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腔与第一过滤板32的底部卡接,所述第一固定框2内腔的左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通气孔33,第一过滤板32的顶部贯穿第一固定框2并栓接有第一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通过排风扇31、第一过滤板32和通气孔33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机罩1的内腔进行第一次散热,从而对发动机进行第一次散热。所述吸气机构4包括气泵41、吸气管42、吸头43和通气管44,所述机罩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41,所述气泵41的左端连通有吸气管42,所述吸气管42远离气泵41的一端贯穿至机罩1的内腔并连通有吸头43,所述气泵41的右端连通有通气管44,所述通气管44的右端贯穿至第二固定框5的内腔,通过气泵41、吸气管42、吸头43和通气管44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机罩1的内腔进行第二次散热,从而对发动机进行第二次散热,增加了设备的散热效果。所述第二固定框5内腔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且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的内腔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过滤板7和活性炭过滤网6,所述第二固定框5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且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内腔均与第二过滤板7和活性炭过滤网6的底部卡接,通过第二过滤板7和活性炭过滤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包括机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1)左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框(2),所述机罩(1)的左侧设置有散热机构(3),所述机罩(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吸气机构(4),所述机罩(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框(5),所述第二固定框(5)内腔左侧的底部与吸气机构(4)的右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路机散热结构,包括机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1)左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框(2),所述机罩(1)的左侧设置有散热机构(3),所述机罩(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吸气机构(4),所述机罩(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框(5),所述第二固定框(5)内腔左侧的底部与吸气机构(4)的右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路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3)包括排风扇(31)、第一过滤板(32)和通气孔(33),所述机罩(1)内腔左侧的中心处嵌设有排风扇(31),所述第一固定框(2)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滤板(32),所述第一固定框(2)内腔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腔与第一过滤板(32)的底部卡接,所述第一固定框(2)内腔的左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通气孔(33),所述第一过滤板(32)的顶部贯穿第一固定框(2)并栓接有第一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路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机构(4)包括气泵(41)、吸气管(42)、吸头(43)和通气管(44),所述机罩(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泵(41),所述气泵(41)的左端连通有吸气管(4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宗明马毓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思拓瑞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