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细胞富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160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干细胞富集装置,所述干细胞富集装置至少包括储血管和储骨管,所述储血管包括第一储血管和第二储血管;所述储骨管包括第一储骨管和第二储骨管,第一储骨管的入口和第一储血管连通,第一储骨管的出口经第一管道与第二储血管连通;所述第二储骨管的入口与第二储血管连通,第二储骨管的出口经第二管道与第一储血管连通;第一储血管和第二储血管内均设置活塞,第一储血管和第二储血管的活塞相连接;第一储血管上设置注血口。本申请的干细胞富集装置可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减小污染概率,增大血液与人工骨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少干细胞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细胞富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干细胞富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研究发现的自体干细胞富集技术无需经过体外培养即可以直接回植,不但能避免免疫排斥反应,而且富集的自体干细胞可以利用局部的微环境实现其定向诱导和组织再生,由此给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自体干细胞富集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无需体外培养,可在手术同期进行,避免了复杂操作的技术问题和相关的伦理学问题,这是传统方法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但是现有的装置(CN102260628A)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装置的过滤筛选过程在手术台外进行,无法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这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其次,现有装置的滤网在循环过程中,会粘附大量的干细胞,对本就不多的干细胞来讲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细胞富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干细胞富集装置,包括储血管和储骨管,所述储血管包括第一储血管和第二储血管;第一储血管上设置注血口,第一储血管和第二储血管内均设置活塞,第一储血管的活塞与第二储血管的活塞连接;所述储骨管包括第一储骨管和第二储骨管,第一储骨管的入口和第一储血管连通,第一储骨管的出口晶第一管道与第二储血管连通;所述第二储骨管的入口与第二储血管连通,第二储骨管的出口晶第二管道与第一储血管连通;第一管道设有通向第二储血管的单向阀,第二管道设有通向第一储血管的单向阀。优选的,所述第一储血管与第一储骨管、第二储血管与第二储骨管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储血管设置第一出血口、第一进血口,第一储血管经第一出血口与第一储骨管连通,第二储骨管经第二管道、第一进血口与第一储血管连通。第二储血管设置第二进血口、第二出血口,第二储血管经第二出血口与第二储骨管连通,第一储骨管经第一管道、第二进血口与第二储血管连通。优选的,第一出血口设于第一储血管底部,第二出血口设于第二储血管底部;第一进血口设于第一储血管侧壁,第二进血口设于第二储血管侧壁。优选的,注血口设置于第一储血管侧壁上靠近第一出血口端,注血口内同时设有阀门。优选的,所述第一储骨管和第二储骨管均由上盖和下盖组成,上盖和下盖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储骨管的入口设于上盖顶部,所述第一储骨管的出口设于下盖底部。优选的,第一储骨管的入口与第一出血口连通,第一储骨管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进血口连通;第二储骨管的入口与第二出血口连通;第二储骨管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进血口连通。优选的,第一储骨管和第二储骨管内放置异体骨、自体骨、胶原、可降解人工骨及经过表面修饰的细胞骨架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干细胞富集装置还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为工字形,支撑架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第一储血管和第二储血管分别与下横梁可拆卸固定连接;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滑轮,两滑轮上设置绳索,绳索两端分别与第一储血管的活塞和第二储血管的活塞可拆卸固定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干细胞富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无需蠕动泵等装置,可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减小污染概率。2.采用人工动力,作用更缓和,提高干细胞的富集效率。3.双侧储血管的设定可以在增大血液与人工骨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少干细胞的损失。4.单人操作即可完成,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干细胞富集装置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干细胞富集装置侧面示意图。图3显示为沿图2中B-B剖面线得到的剖面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1第一储血管111第一出血口112第一进血口12第二储血管121第二进血口122第二出血口21第一储骨管211上盖212下盖22第二储骨管3注血口4活塞5支撑架51上横梁52下横梁6滑轮71第一管道72第二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细胞富集装置,包括储血管和储骨管,所述储血管包括第一储血管11和第二储血管12;第一储血管11上设置注血口3,第一储血管11和第二储血管12内均设置活塞4,第一储血管11的活塞4与第二储血管12的活塞4连接;所述储骨管包括第一储骨管21和第二储骨管22,第一储骨管21的入口和第一储血管11连通,第一储骨管21的出口经第一管道71与第二储血管12连通;第二储骨管22的入口与第二储血管12连通,第二储骨管22的出口经第二管道72与第一储血管11连通,第一管道71设有通向第二储血管12的单向阀,第二管道72设有通向第一储血管11的单向阀。使用时,先经注血口3向第一储血管11注入血液,依次经过第一储血管11、第一储骨管21、第二储血管12、第二储骨管22后回到第一储血管11再进行下一个循环。进一步的,血液经注血口3注射入第一储血管11后,将注血口3密封,以保证系统内的气密性。第一储血管11和第一储骨管21之间、第二储血管12和第二储骨管22之间均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储血管11和第一储骨管21、第二储血管12和第二储骨管22均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可以在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时单独更换,节约成本。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一储血管11设置第一出血口111和第一进血口112,第一储血管11经第一出血口111与第一储骨管21连通,第二储骨管22经第二管道72、第一进血口112与第一储血管11连通,以使流经第二储骨管22中骨组织的血液再次回到第一储血管11进行下一次循环。第二储血管12设置第二进血口121、第二出血口122,第二储血管12经第二出血口122与第二储骨管22连通,第一储骨管21经第一管道71、第二进血口121与第二储血管12连通,以使流经第一储骨管21的血液流进第二储血管12。较佳的,第一出血口111设于第一储血管11底部,第二出血口122设于第二储血管12底部。设于底部分别便于与第一储骨管21、第二储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细胞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细胞富集装置至少包括储血管和储骨管,所述储血管包括第一储血管(11)和第二储血管(12);所述储骨管包括第一储骨管(21)和第二储骨管(22),第一储骨管(21)的入口和第一储血管(11)连通,第一储骨管(21)的出口经第一管道(71)与第二储血管(12)连通;所述第二储骨管(22)的入口与第二储血管(12)连通,所述第二储骨管(22)的出口经第二管道(72)与第一储血管(11)连通;第一储血管(11)和第二储血管(12)内均设置活塞(4),第一储血管(11)的活塞(4)与第二储血管(12)的活塞(4)相连接;第一储血管(11)上设置注血口(3);第一管道(71)设有通向第二储血管(12)的单向阀,第二管道(72)设有通向第一储血管(11)的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细胞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细胞富集装置至少包括储血管和储骨管,所述储血管包括第一储血管(11)和第二储血管(12);所述储骨管包括第一储骨管(21)和第二储骨管(22),第一储骨管(21)的入口和第一储血管(11)连通,第一储骨管(21)的出口经第一管道(71)与第二储血管(12)连通;所述第二储骨管(22)的入口与第二储血管(12)连通,所述第二储骨管(22)的出口经第二管道(72)与第一储血管(11)连通;第一储血管(11)和第二储血管(12)内均设置活塞(4),第一储血管(11)的活塞(4)与第二储血管(12)的活塞(4)相连接;第一储血管(11)上设置注血口(3);第一管道(71)设有通向第二储血管(12)的单向阀,第二管道(72)设有通向第一储血管(11)的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细胞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血管(11)与第一储骨管(2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储血管(12)与所述第二储骨管(22)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细胞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血管(11)设置第一出血口(111)、第一进血口(112),第一储血管(11)经第一出血口(111)与第一储骨管(21)连通,第二储骨管(22)经第二管道(72)、第一进血口(112)与第一储血管(11)连通;
第二储血管(12)设置第二进血口(121)、第二出血口(122),第二储血管(12)经第二出血口(122)与第二储骨管(22)连通,第一储骨管(21)经第一管道(71)、第二进血口(121)与第二储血管(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细胞富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出血口(111)设于第一储血管(11)底部,第二出血口(122)设于第二储血管(12)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赞京李慧武戴尅戎王跃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