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126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入口,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挡墙,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口,所述装置主体内侧外表面一层设置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的上端外表面拐角处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一侧设置有纵向挡板,所述纵向挡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横向挡板,所述一号横向挡板的后端设置有二号横向挡板,所述二号横向挡板的一侧设置有三角导向柱,所述纵向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微型转轴,所述微型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缓冲的效果较好,同时能够在装置使用完成后清洗较为方便,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泥缓冲池改造领域,特别涉及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通是对污泥进行先一步缓冲,然后在进行下一步处理的过程;现有的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缓冲的效果不理想,其次,在缓冲池使用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清洗但清洗的过程较为复杂,为此,我们提出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入口,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挡墙,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出口,所述装置主体内侧外表面一层设置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的上端外表面拐角处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一侧设置有纵向挡板,所述纵向挡板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横向挡板,所述一号横向挡板的后端设置有二号横向挡板,所述二号横向挡板的一侧设置有三角导向柱,所述纵向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微型转轴,所述微型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入口(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挡墙(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口(4),所述装置主体(1)内侧外表面一层设置有发热层(5),所述发热层(5)的上端外表面拐角处设置有缓冲块(6),所述缓冲块(6)的一侧设置有纵向挡板(7),所述纵向挡板(7)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横向挡板(8),所述一号横向挡板(8)的后端设置有二号横向挡板(9),所述二号横向挡板(9)的一侧设置有三角导向柱(10),所述纵向挡板(7)的一侧设置有立柱(11),所述立柱(11)的外表面设置有微型转轴(12),所述微...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入口(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挡墙(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口(4),所述装置主体(1)内侧外表面一层设置有发热层(5),所述发热层(5)的上端外表面拐角处设置有缓冲块(6),所述缓冲块(6)的一侧设置有纵向挡板(7),所述纵向挡板(7)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横向挡板(8),所述一号横向挡板(8)的后端设置有二号横向挡板(9),所述二号横向挡板(9)的一侧设置有三角导向柱(10),所述纵向挡板(7)的一侧设置有立柱(11),所述立柱(11)的外表面设置有微型转轴(12),所述微型转轴(12)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2)与装置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挡墙(3)与装置主体(1)上端外表面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挡墙(3)围绕装置主体(1)上端一圈并止于在装置主体(1)的前端入口(2)处,所述出口(4)与装置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出口(4)贯穿于装置主体(1)并连通于其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缓冲池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俊书严磊陈恪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合川排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