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脱脂棉纱布垫,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医用纱布面层、医用脱脂棉层、透气膜层、第二医用纱布面层及隔水层,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医用脱脂棉层、透气膜层、第二医用纱布面层之间形成有均匀的压点,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凸面,且所述压点不穿透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及第二医用纱布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纱布垫通过设置透气膜层及在第一医用纱布面层、医用脱脂棉层、透气膜层、第二医用纱布面层之间形成有均匀的压点,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凸面,使得纱布垫具有较好的吸液能力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脱脂棉纱布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脱脂棉纱布垫。
技术介绍
脱脂纱布垫主要应用在局部伤口清理、止血或者手术过后的包裹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外伤大出血及各种渗液的患者,为了避免患者分泌物外流,一般会使用医用纱布进行包扎或者隔离。目前使用的医用纱布都比较薄,包扎或者覆盖在患者的伤口上会很快浸湿,体液外渗,达不到止血、吸收或者隔离的作用;使用较厚的纱布垫比单单使用纱布稍好,纱布垫有一定的厚度,中间夹有医用棉,比医用纱布储存体液量多,但是透气性能不佳,影响伤口的恢复,甚至造成感染或者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脱脂棉纱布垫,其具有较好的吸液能力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脱脂棉纱布垫,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医用纱布面层、医用脱脂棉层、透气膜层、第二医用纱布面层及隔水层,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医用脱脂棉层、透气膜层、第二医用纱布面层之间形成有均匀的压点,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凸面,且所述压点不穿透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及隔水层。进一步地,所述压点的深度在1~3mm之间;相邻两个压点之间的间距在1~3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医用纱布面层及隔水层之间设置有吸液层。进一步地,所述吸液层的内腔中间设置有吸附棉层,所述吸附棉层为纵向网格状。进一步地,所述透气膜层为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层。进一步地,所述隔水层采用PU防水膜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隔水层外表面设置有可自行调节形状的软骨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纱布垫在医用脱脂棉层及透气膜层进行吸附渗出液及透气的过程中,第一医用纱布面层表面形成布面均匀的点,且压点不穿透隔水层,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医用脱脂棉层、透气膜层、第二医用纱布面层及隔水层的多层之间通过压点处形成透气通道,在压点内达到单层透气的效果,避免因医用脱脂棉层的厚度而影响纱布垫的透气性;同时第一医用纱布面层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凸面,使第一医用纱布面层与患处保持间隙,进一步的增强了透气性;隔水层能够有效的防止吸附进医用脱脂棉层、透气膜层、第二医用纱布面层内的渗出液渗透到纱布垫外表层,从而避免引发感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纱布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纱布垫的第二医用纱布面层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第一医用纱布面层,2-医用脱脂棉层,3-透气膜层,4-第二医用纱布面层,5-吸液层,6-隔水层,7-压点,8-软骨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脱脂棉纱布垫,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医用脱脂棉层2、透气膜层3、第二医用纱布面层4及隔水层6,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医用脱脂棉层2、透气膜层3、第二医用纱布面层4之间形成有均匀的压点7,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凸面,且所述压点7不穿透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及隔水层6。本技术纱布垫将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作为与患处的接触面层,医用脱脂棉层2具有较好的柔软性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同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透气膜层3可对医用脱脂棉层2吸附的血液等渗出液进行透气,使其具有较佳的透气性能同时增强医用脱脂棉层2的吸附性能;在医用脱脂棉层2及透气膜层3进行吸附渗出液的过程中,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表面形成布面明显的点,且压点7不穿透隔水层6,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医用脱脂棉层2、透气膜层3、第二医用纱布面层4及隔水层6的多层之间通过压点7处形成透气通道,在压点7内达到单层透气的效果,避免因医用脱脂棉层2的厚度而影响纱布垫的透气性;同时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凸面,使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与患处保持间隙,进一步的增强了透气性;隔水层6能够有效的防止吸附进医用脱脂棉层2、透气膜层3、第二医用纱布面层4内的渗出液渗透到纱布垫外表层,从而避免引发感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点7的深度在1~3mm之间,在保持一定的透气性的同时,不影响各层之间的连接强度;相邻两个压点7之间的间距在1~3mm之间,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与患处具有较大接触面积具有较佳的吸液性能,同时是纱布垫具有较好透气性。为了防止渗出液过多而溢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医用纱布面层4及隔水层6之间设置有吸液层5,同时也提高了纱布垫的吸液性能,所述吸液层5为吸附棉层,所述吸附棉层为纵向网格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膜层3为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水层6采用PU防水膜制成。PU防水膜防水透气性能佳,质轻且弹性高,能适应关节部位的活动;同时PU膜透明可视,供使用者及时的知晓更换纱布垫;且PU防水膜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及抗菌效果,可防止外部细菌透入纱布垫影响患处的愈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水层6外表面设置有可自行调节形状的软骨条8,从而方便使用者自行调节软骨条8的形状,从而达到纱布垫与患处的贴合,以适用于使用者不同部位患处的使用,如平面患处或关节患处,防止纱布垫与患处贴合不紧密。综上所述,本技术纱布垫在医用脱脂棉层及透气膜层进行吸附渗出液的过程中,第一医用纱布面层表面形成布面均匀的点,且压点不穿透隔水层,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医用脱脂棉层、透气膜层、第二医用纱布面层及隔水层的多层之间通过压点处形成透气通道,在压点内达到单层透气的效果,避免因医用脱脂棉层的厚度而影响纱布垫的透气性;同时第一医用纱布面层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凸面,使第一医用纱布面层与患处保持间隙,进一步的增强了透气性;隔水层能够有效的防止吸附进医用脱脂棉层、透气膜层、第二医用纱布面层内的渗出液渗透到纱布垫外表层,从而避免引发感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脱脂棉纱布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医用脱脂棉层(2)、透气膜层(3)、第二医用纱布面层(4)及隔水层(6),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医用脱脂棉层(2)、透气膜层(3)、第二医用纱布面层(4)及隔水层(6)之间形成有均匀的压点(7),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凸面,且所述压点(7)不穿透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及隔水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脱脂棉纱布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医用脱脂棉层(2)、透气膜层(3)、第二医用纱布面层(4)及隔水层(6),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医用脱脂棉层(2)、透气膜层(3)、第二医用纱布面层(4)及隔水层(6)之间形成有均匀的压点(7),使得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凸面,且所述压点(7)不穿透所述第一医用纱布面层(1)及隔水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脱脂棉纱布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点(7)的深度在1~3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脱脂棉纱布垫,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压点(7)之间的间距在1~3mm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霞,余未,肖静,黄玉红,李利兰,刘德朋,罗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山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