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射装置、圈套器及医疗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射装置、圈套器及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圈套器主要用于内镜下配合高频电,将体内各种息肉,多余组织和病变进行切除。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指于病灶(如无蒂息肉、平坦或浅凹陷型息肉、平滑肌瘤、食管、胃、结肠早期癌等)粘膜下层内注射药物,形成液体垫后切取大块粘膜组织的技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用开刀手术,在内镜下即可将病灶切除。传统的手术方式分为两步:第一步:先使用远程注射针,利用远端针尖穿刺进入粘膜下层内,通过近端手柄管腔注射药物,将粘膜及粘膜上的病变组织隆起,然后撤回注射针。第二步:将圈套器经内镜钳道送达病变处,套取病变组织后通电将其切除。传统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分别需要进出多个传统器械才能完成。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普通圈套器普遍不附带注射功能,在套取扁平息肉前需要用注射针来进行粘膜下注射,使粘膜隆起,然后撤回注射针,置入圈套器进行切割,由于可能有多处病变需要切割,所以需要反复注射隆起、切割,注射隆起、切割。因此,需要反复操作不同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所述管体具备配置成供套圈装置穿梭的第一穿梭通道,所述管体的远端开设有供所述套圈装置的套圈穿出的穿梭口;/n针头,所述针头固定于所述管体的远端;/n护套管,所述护套管可滑动地套设所述管体,以将所述针头包覆在内,或将所述针头暴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具备配置成供套圈装置穿梭的第一穿梭通道,所述管体的远端开设有供所述套圈装置的套圈穿出的穿梭口;
针头,所述针头固定于所述管体的远端;
护套管,所述护套管可滑动地套设所述管体,以将所述针头包覆在内,或将所述针头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壁开设有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的远端贯穿所述管体的远端以形成贯穿口,所述注液通道的近端沿所述第一穿梭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针头安装于所述贯穿口,所述针头的部分相对于所述管体的远端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包括注射管以及相互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配置成与供液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接头配置成与操作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管体的近端装配,所述注射管的近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所述注射管的远端与所述注液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接头具备供所述套圈装置穿梭的第二穿梭通道,所述第二穿梭通道与所述第一穿梭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操作装置与所述套圈装置连接,且配置成带动所述套圈装置在所述管体内穿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通道的近端贯穿所述管体的近端以形成插入口,所述注射管的部分通过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注液通道内且与所述管体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套设所述管体,所述热缩管位于所述接头与所述针头之间,所述热缩管的近端与所述接头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推拉件,所述推拉件可滑动地套设所述管体,且与所述护套管连接,以带动所述护套管相对于所述管体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件包括护套螺母以及护套螺杆,所述护套螺母可滑动地套设所述管体,所述护套管与所述护套螺母固定,所述护套螺杆可滑动地套设所述管体,所述护套螺杆的远端与所述护套螺母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管的近端设置有止位片,所述止位片容置于所述护套螺母内,且被所述护套螺母的内壁止位,所述护套螺杆的远端伸入所述护套螺母内,且与所述止位片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保护锁,所述保护锁与所述管体配合并对所述推拉件止位,以限制所述护套管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螺杆位于所述护套螺杆远离所述针头的一侧,所述保护锁可拆卸地与所述管体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常青,韦建宇,沈正华,冯明浩,李宁,奚杰峰,唐志,金鸿雁,刘春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