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14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2
流道控制装置,包括流道本体和流道切换组件,流道本体包括:流体流道,流体流道的进液口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流体流道的出液口与外界连通和混合流道,液体入口通过混合流道与液体供给设备连接,气液入口通过混合流道与外界连通,液体入口与气液入口可通过混合流道相互连通;流道切换组件包括两独立设置的第一流道控制器和第二流道控制器,第一流道控制器设有第一滑插部,第二流道控制器设有第二滑插部,所述第一滑插部上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二滑插部上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第二滑插部均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混合流道内;所述第一滑插部的直径要小于混合流道的管道内径,该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
本技术家用卫浴产品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泡沫型的卫浴产品也越来越认可,市场上也涌现了一批泡沫型和非泡沫型的自动给皂类的产品,然而现有的此类产品,大多采用的是气液双通道双输出泵或者单独使用泡泡泵,不能实现仅用一个输出泵转换的输出泡沫和单纯液体,操作繁琐不便,产品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两相泵转换输出泡沫或单纯液体的控制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所述气液两相泵的泵体上设有液体入口、气液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流道本体和流道切换组件,所述流道本体包括:流体流道,所述流体流道的进液口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流体流道的出液口与外界连通;和混合流道,所述液体入口通过所述混合流道与液体供给设备连接,所述气液入口通过所述混合流道与外界连通,所述液体入口与所述气液入口可通过所述混合流道相互连通;所述流道切换组件包括两独立设置的第一流道控制器和第二流道控制器,所述第一流道控制器设有第一滑插部,所述第二流道控制器设有第二滑插部,所述第一滑插部上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二滑插部上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第二滑插部均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混合流道内;所述第一滑插部的直径要小于混合流道的管道内径,当所述第一滑插部与所述混合流道组合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位于所述气液入口和液体入口之间的混合流道密封设置;所述第二滑插部的直径与所述混合流道的管道内径相当,当所述第二滑插部与所述混合流道组合时,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封闭所述混合流道与外界连通的端口。优选的,所述流道切换组件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控制器、第二流道控制器的侧部,所述导流管用于与所述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通过设置导流管使得气液混合物或者纯液体导引至合适的位置再排出。优选的,为了使得混合流道的设计合理,所述混合流道设有两独立设置的第一混合流道出口和第二混合流道出口,所述混合流道两端贯穿形成进气口和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与液体供给设备连接,所述进气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混合流道出口与所述气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混合流道出口与所述液体入口连通;当所述流道切换组件封闭所述两混合流道出口之间的混合道时,所述流体出口输出气液混合物;当所述流道切换组件封闭所述第一混合流道出口时,所述流体出口输出液体流体。优选的,为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使第一、第二滑插部与混合流道配合更加匹配,密封性更好,所述混合流道包括第一混合流道和第二混合流道,所述第一混合流道的直径大于第二混合流道,所述第一混合流道和第二混合流道的过渡连接端位于第一混合流道出口和第二混合流道出口之间,所述进气口、第一混合流道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流道上,所述进液口、第二混合流道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合流道上;所述第二混合流道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滑插部的直径相当,第一混合流道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滑插部的直径相当,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第一滑插部的前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后侧设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混合流道的直径相当,使得第一滑插部装配到位后更加的稳定,同时确保第一密封结构与第二混合流道的内壁获得更好的配合状态。优选的,所述流体流道包括至少两独立设置的流体流道和一端敞口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连通所述两流体流道和流体出口,所述导流腔内设有第二密封组件,根据输出不同的溶液设置两条流体流道,并且将上述两条流体流道一体化的集成在流道安装座上,方便生产,同时外观上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优选的,所述两流体流道包括第一流体流道和第二流体流道,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体流道相对应的第一插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流体流道相对应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三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流体流道和第二流体流道内端,所述第四密封件位于所述敞口端上优选的,所述流道切换组件还包括导流杆和封闭部,所述导流杆与所述封闭部一体设置,所述导流杆穿过所述第一插孔或第二插孔后与所述第三密封件密封配合,所述封闭部同时与位于所述第四密封件上的第二插孔或第一插孔密封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流体流道或第二流体流道封闭,本方案同时兼顾了小巧、快拆装和流体流道一体化的集成的优点。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插部上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二滑插部上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导流管内还设有至少一层起泡网。优选的,所述流道本体还包括流道安装座,所述流道安装座上还设有一承托平台,所述承托平台上设有一限位卡扣,所述导流管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扣相匹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呈T形结构,所述限位部的水平挡壁可与所述限位卡扣相互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流道控制装置通过对汽液两厢泵的气液入口和液体入口的导通情况进行控制,即可仅应用一个输出泵实现相互切换的输出两种状态的溶液,其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生产;另外,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流道控制器,可以快速的装拆切换,以达输出气液混合物或纯液体的快速转换,同时由于流道切换组件是可拆卸的,因此其结构小巧,便于包装,节约包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装配有第一流道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装配有第二流道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装配有第一流道控制器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A-A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B-B的剖视图;图7是实施例一装配有第二流道控制器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C-C的剖视图;图9是图7的D-D的剖视图;图10是实施例二的流道切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二的流道切换组件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三的导流杆、封闭部与第三、第四密封件配合的一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三的导流杆、封闭部与第三、第四密封件配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4是推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集流嘴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第一、第二导流杆与第三、第四密封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所述气液两相泵的泵体1上设有液体入口、气液入口和流体出口,其中所述液体入口与泵体1内的一个容积腔连接,所述气液入口与所述泵体1内的另外两个容积腔相连接,每个容积腔与入口之间可优选的设置一个单向阀;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泵体1上,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流道本体2和流道切换组件3,所述流道本体2包括流道安装座21、以及设置在所述流道安装座21上的混合流道22和流体流道23,所述流体流道23的进液口231与所述泵体1的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流体流道23的出液口232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混合流道22设有两独立设置的第一混合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所述气液两相泵的泵体上设有液体入口、气液入口和流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控制装置包括流道本体和流道切换组件,所述流道本体包括:/n流体流道,所述流体流道的进液口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流体流道的出液口与外界连通;和/n混合流道,所述液体入口通过所述混合流道与液体供给设备连接,所述气液入口通过所述混合流道与外界连通,所述液体入口与所述气液入口可通过所述混合流道相互连通;/n所述流道切换组件包括两独立设置的第一流道控制器和第二流道控制器,所述第一流道控制器设有第一滑插部,所述第二流道控制器设有第二滑插部,所述第一滑插部上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二滑插部上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第二滑插部均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混合流道内;/n所述第一滑插部的直径要小于混合流道的管道内径,当所述第一滑插部与所述混合流道组合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位于所述气液入口和液体入口之间的混合流道密封设置;/n所述第二滑插部的直径与所述混合流道的管道内径相当,当所述第二滑插部与所述混合流道组合时,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封闭所述混合流道与外界连通的端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所述气液两相泵的泵体上设有液体入口、气液入口和流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控制装置包括流道本体和流道切换组件,所述流道本体包括:
流体流道,所述流体流道的进液口与所述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流体流道的出液口与外界连通;和
混合流道,所述液体入口通过所述混合流道与液体供给设备连接,所述气液入口通过所述混合流道与外界连通,所述液体入口与所述气液入口可通过所述混合流道相互连通;
所述流道切换组件包括两独立设置的第一流道控制器和第二流道控制器,所述第一流道控制器设有第一滑插部,所述第二流道控制器设有第二滑插部,所述第一滑插部上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二滑插部上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一、第二滑插部均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混合流道内;
所述第一滑插部的直径要小于混合流道的管道内径,当所述第一滑插部与所述混合流道组合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位于所述气液入口和液体入口之间的混合流道密封设置;
所述第二滑插部的直径与所述混合流道的管道内径相当,当所述第二滑插部与所述混合流道组合时,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封闭所述混合流道与外界连通的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切换组件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控制器、第二流道控制器的侧部,所述导流管用于与所述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流道设有两独立设置的第一混合流道出口和第二混合流道出口,所述混合流道两端贯穿形成进气口和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与液体供给设备连接,所述进气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混合流道出口与所述气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混合流道出口与所述液体入口连通;
当所述流道切换组件封闭所述两混合流道出口之间的混合道时,所述流体出口输出气液混合物;
当所述流道切换组件封闭所述第一混合流道出口时,所述流体出口输出液体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泵上的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流道包括第一混合流道和第二混合流道,所述第一混合流道的直径大于第二混合流道,所述第一混合流道和第二混合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田建东宋战国
申请(专利权)人: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小熊环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