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茶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03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发酵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转换仓、第二转动杆;所述转换仓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第三伞齿轮、转换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端通过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一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所述第一搅拌叶、转换仓和第二搅拌叶延伸至第三搅拌叶;述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套装连接,所述转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套装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多搅拌叶不同方向的转动,避免了由于惯性的原因造成的发酵不均匀,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茶叶发酵装置
本技术属于茶叶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茶叶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发酵茶是指在茶叶制作中有“发酵”这一工序的茶的统称,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的茶,就是发酵茶,茶青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的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摇、凉(即动、静),使叶子由硬变软,古称为"消青",这达到"绿叶红镶边"在一般的茶叶发酵装置中,采用单一的搅拌叶片进行相同方向的转动,由于转动方向相同,在惯性的作用下,茶叶随着惯性转动,无法使茶叶进行充分的搅拌与发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茶叶发酵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在一般的茶叶发酵装置中,采用单一的搅拌叶片进行相同方向的转动,由于转动方向相同,在惯性的作用下,茶叶随着惯性转动,无法使茶叶进行充分的搅拌与发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茶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室、进料口、顶板;所述顶板顶部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顶板一侧边缘固定设置有所述进料口,所述顶板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侧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湿度探头,所述进料口下方固定设置有所述发酵室,所述发酵室下方固定设置有传动室,所述传动室的外侧底部滚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发酵室一侧内壁固定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穿过所述发酵室的底部延伸至传动室,所述发酵室的另一侧壁设置有加湿管道,所述加湿管道一侧固定设置有雾化喷嘴,所述加湿管道底部固定设置有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通过管道与加湿器固定连接,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所述传动室内部;所述传动室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传动轴穿过所述传动室顶部与新型发酵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呈半圆形包围在装置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加湿管道纵向设置有多个所述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的数量可调整。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可拆卸。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呈三角形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的底部设置有通风口。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室与所述发酵室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设置有可封闭开口。通过上述方案,所述控制器连接加热与加湿装置,用于控制箱内的温度与湿度,其中,控制器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器元件,不是本方案的创新点,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顶板一侧边缘固定设置有所述进料口,通过所述进料口添加原料,所述顶板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侧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湿度探头,通过所述温湿度探头测定发酵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所述发酵室下方固定设置有传动室,所述传动室用于放置驱动装置及加湿器等部件,所述传动室的外侧底部滚动设置有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达到移动装置的目的,所述万向轮便于转换方向,便于移动;所述发酵室一侧内壁固定设置有加热板,当所述发酵室内部的温度低于标准温度时,通过所述加热板提高所述发酵室内部的温度,所述加热板穿过所述发酵室的底部延伸至传动室,更加充分的利用了所述加热板的温度,通过所述加湿器,将水雾输送至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将水雾分流至纵向设置的加湿管道,进一步的通过雾化喷嘴将水雾喷出,从而达到加湿的效果;所述传动室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传动轴穿过所述传动室顶部与新型发酵装置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发酵室内的新型发酵装置运转。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呈半圆形包围在装置内部。使得在保证加热的同时保持温度平衡,避免温度过高进一步的所述加湿管道纵向设置有多个所述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的数量可调整,根据具体的生产数量对所述雾化喷嘴的数量进行增减,可以更好的控制所述发酵室内部的湿度。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可拆卸,在装置不运作时,通过拆卸所述顶板,对内部的部件进行拆卸更换与清洁,从而保持装置内部的卫生和产品质量。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呈三角形分布,使得装置在保证平衡的同时可以实现多角度的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的底部设置有通风口,通过所述通风口将多余的热量排出。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室与所述发酵室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使得所述传动室与所述发酵室隔离,避免所述发酵室内的物料进入到所述传动室内部。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设置有可封闭开口,避免在装置工作时外部的杂质进入到装置内部。优选的,还包括新型茶叶发酵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转换仓、第二转动杆;所述转换仓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第三伞齿轮、转换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端通过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一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所述第一搅拌叶、转换仓和第二搅拌叶延伸至第三搅拌叶;所述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套装连接,所述转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套装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的一端啮合,所述第三伞齿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伞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伞齿轮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所述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套装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和第三搅拌叶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转换仓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叶的叶面大于第二搅拌叶和第三搅拌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叶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伞齿轮通过转轴与所述转换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和第三搅拌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进一步的,所述转换仓为密封空间。通过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端通过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一搅拌叶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搅拌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所述第一搅拌叶、转换仓和第二搅拌叶延伸至第三搅拌叶,使得所述第一电机进一步的为第二搅拌叶和第三搅拌叶提供转动的动力;所述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套装连接,所述转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套装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使得所述转换器在保证齿轮转动的同时不发生位移;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的一端啮合,使得所述第一伞齿轮带动所述第三伞齿轮转动,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三伞齿轮带动所述第二伞齿轮转动,所述第三伞齿轮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所述第二伞齿轮,使得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所述第二伞齿轮在相同动力来源的条件下实现相向转动,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伞齿轮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搅拌叶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套装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部,使得在相同的动力来源下的条件下所述第一搅拌叶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转动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和第三搅拌叶平行设置,从而在不同的层面保证搅拌的均匀性。进一步的,所述转换仓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11)、第一搅拌叶(6)、第二搅拌叶(8)、转换仓(13)、第二转动杆(5);/n所述转换仓(13)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伞齿轮(25)、第二伞齿轮(26)、第三伞齿轮(29)、转换器(28),所述第一电机(11)的转轴端通过第一转动杆(4)与所述第一搅拌叶(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4)贯穿所述第一搅拌叶(6)、转换仓(13)和第二搅拌叶(8)延伸至第三搅拌叶(9);/n所述转换器(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4)套装连接,所述转换器(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5)套装连接;/n所述第一伞齿轮(25)与第三伞齿轮(29)的一端啮合,所述第三伞齿轮(2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伞齿轮(26)啮合,所述第三伞齿轮(29)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伞齿轮(25)和所述第二伞齿轮(26),所述第二伞齿轮(26)与所述第二转动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搅拌叶(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5)套装在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11)、第一搅拌叶(6)、第二搅拌叶(8)、转换仓(13)、第二转动杆(5);
所述转换仓(13)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伞齿轮(25)、第二伞齿轮(26)、第三伞齿轮(29)、转换器(28),所述第一电机(11)的转轴端通过第一转动杆(4)与所述第一搅拌叶(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4)贯穿所述第一搅拌叶(6)、转换仓(13)和第二搅拌叶(8)延伸至第三搅拌叶(9);
所述转换器(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4)套装连接,所述转换器(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5)套装连接;
所述第一伞齿轮(25)与第三伞齿轮(29)的一端啮合,所述第三伞齿轮(2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伞齿轮(26)啮合,所述第三伞齿轮(29)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伞齿轮(25)和所述第二伞齿轮(26),所述第二伞齿轮(26)与所述第二转动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搅拌叶(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5)套装在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仕军
申请(专利权)人:高县鸿嘉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