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付智专利>正文

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02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涉及林业捕虫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底部螺纹连接有一底盖,所述底盖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固定钉,所述第一圆筒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一斜坡板,所述第一圆筒内壁上固定粘接有一灯带,所述第一圆筒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圆环形电网,所述电网内圈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漏斗。该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设置斜坡板、电网,能够捕杀一部分爬虫,通过第一圆筒、第一漏斗、灯带及电网之间的配合,能够捕杀趋光性飞虫,设置斜坡板,配合电网,能够捕杀一部分爬虫,通过第二圆筒、第二漏斗、性信息素、第一粘虫板、第二粘虫板之间的配合,能够吸引并捕杀一部分飞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
本技术涉及林业捕虫
,具体为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
技术介绍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得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和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草原虫害严重影响了植物正常生长,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林业草原除虫势在必行。传统林业草原除虫方法多为喷洒药物除虫,虽然能快速除虫,但是也会毒害食虫动物及食草动物,影响畜牧业发展,同时也会筛选出一部分耐药性的昆虫,不利于长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包括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底部螺纹连接有一底盖,所述底盖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固定钉,所述第一圆筒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一斜坡板,所述第一圆筒内壁上固定粘接有一灯带,所述第一圆筒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圆环形电网,所述电网内圈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漏斗,所述第一圆筒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内壁上粘贴有一第一粘虫板,所述第二圆筒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倒置的第二漏斗,所述第二漏斗上靠近第一粘虫板的弧面上粘贴有一第二粘虫板,所述第二圆筒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电源,所述电源一侧固定安装有一控制盒,所述第二圆筒顶部螺纹连接有一顶盖,所述顶盖上固定安装有一位于第二圆筒内部的性信息素盒,所述第二圆筒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一防雨罩。进一步地,所述斜坡板呈圆台状,并且底部与底盖齐平,便于爬虫进入该装置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漏斗底部距离底盖至少为10mm,使飞虫能够进入第一圆筒内。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不少于两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漏斗顶部距离顶盖至少为10mm,使飞虫能够进入第二圆筒内。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与电源、灯带电连接,控制盒能够控制灯带开启与关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与电源、电网电连接,控制盒能够控制电网开启与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设置斜坡板、电网,能够捕杀一部分爬虫,通过第一圆筒、第一漏斗、灯带及电网之间的配合,能够捕杀趋光性飞虫,设置斜坡板,配合电网,能够捕杀一部分爬虫,通过第二圆筒、第二漏斗、性信息素、第一粘虫板、第二粘虫板之间的配合,能够吸引并捕杀一部分飞虫,该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通过昆虫趋光性特性以及性信息素吸引相结合进行捕虫,效果明显,通过电网及第一粘虫板、第二粘虫板能够有效杀死或粘住昆虫,昆虫逃脱率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中:1、第一圆筒;2、底盖;3、固定钉;4、斜坡板;5、灯带;6、电网;7、第一漏斗;8、支撑板;9、第二圆筒;10、第一粘虫板;11、第二漏斗;12、第二粘虫板;13、电源;14、控制盒;15、顶盖;16、性信息素盒;17、防雨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包括第一圆筒1,第一圆筒1底部螺纹连接有一底盖2,底盖2方便打开与拧上,底盖2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固定钉3,将固定钉3插入草原土中,能够固定住该装置,第一圆筒1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一斜坡板4,斜坡板4呈圆台状,并且底部与底盖2齐平,便于爬虫进入该装置中。第一圆筒1内壁上固定粘接有一灯带5,灯带5发光能够吸引趋光性昆虫进入该装置,第一圆筒1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圆环形电网6,环形电网6能够将从斜坡板4爬上来的爬虫电死以及将第一圆筒1内欲从电网6处逃离的飞虫电死,电网6内圈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漏斗7,第一漏斗7使飞虫容易进入第一圆筒1却难以从第一圆筒1内出来,第一漏斗7底部距离底盖2至少为10mm,使飞虫能够顺利进入第一圆筒1内。第一圆筒1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支撑板8,各支撑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二圆筒9,第二圆筒9内壁上粘贴有一第一粘虫板10,第二圆筒9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倒置的第二漏斗11,第二漏斗11使飞虫容易进入第二圆筒9却难以从第二圆筒9内出来,第二漏斗11顶部距离顶盖15至少为10mm,使飞虫能够顺利进入第二圆筒9内,第二漏斗11上靠近第一粘虫板10的弧面上粘贴有一第二粘虫板12,第一粘虫板10、第二粘虫板12能够粘贴进入第二圆筒9内的飞虫。第二圆筒9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电源13,电源13一侧固定安装有一控制盒14,控制盒14与电源13、灯带5电连接,控制灯带5开启与关闭,并且控制盒14与电源13、电网6电连接,控制电网6开启与关闭,第二圆筒9顶部螺纹连接有一顶盖15,顶盖15方便打开与拧上,顶盖15上固定安装有一位于第二圆筒9内部的性信息素盒16,性信息素盒16内装有性信息素,能够吸引昆虫进入该装置,第二圆筒9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一防雨罩17,防雨罩17能够防止该装置淋雨进水。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底部固定钉3钉入草原泥土中,以将该装置固定,此时斜坡板4底部接触草原地面,然后通过控制盒14分别开启灯带5和电网6,被灯光或性信息素吸引的爬虫经斜坡板4爬至电网6时被电死,一部分被光亮吸引的飞虫经第一漏斗7进入第一圆筒1中,被困在第一圆筒1内的飞虫在从电网6处逃跑时被电死,另一部分被性信息素吸引的飞虫经第二漏斗11进入第二圆筒9中,在接触第二圆筒9的内壁及第二漏斗11表面时,飞虫被第一粘贴板10、第二粘贴板12粘住,在清理维护时,分别通过拧开底盖2和顶盖15即可打开该装置,非常方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包括第一圆筒(1),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圆筒(1)底部螺纹连接有一底盖(2),所述底盖(2)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固定钉(3);/n所述第一圆筒(1)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一斜坡板(4),所述第一圆筒(1)内壁上固定粘接有一灯带(5);/n所述第一圆筒(1)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圆环形电网(6),所述电网(6)内圈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漏斗(7);/n所述第一圆筒(1)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支撑板(8),各所述支撑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二圆筒(9);/n所述第二圆筒(9)内壁上粘贴有一第一粘虫板(10),所述第二圆筒(9)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倒置的第二漏斗(11),所述第二漏斗(11)上靠近第一粘虫板(10)的弧面上粘贴有一第二粘虫板(12);/n所述第二圆筒(9)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电源(13),所述电源(13)一侧固定安装有一控制盒(14);/n所述第二圆筒(9)顶部螺纹连接有一顶盖(15),所述顶盖(15)上固定安装有一位于第二圆筒(9)内部的性信息素盒(16),所述第二圆筒(9)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一防雨罩(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草原用捕虫装置,包括第一圆筒(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筒(1)底部螺纹连接有一底盖(2),所述底盖(2)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固定钉(3);
所述第一圆筒(1)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一斜坡板(4),所述第一圆筒(1)内壁上固定粘接有一灯带(5);
所述第一圆筒(1)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圆环形电网(6),所述电网(6)内圈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漏斗(7);
所述第一圆筒(1)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支撑板(8),各所述支撑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二圆筒(9);
所述第二圆筒(9)内壁上粘贴有一第一粘虫板(10),所述第二圆筒(9)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倒置的第二漏斗(11),所述第二漏斗(11)上靠近第一粘虫板(10)的弧面上粘贴有一第二粘虫板(12);
所述第二圆筒(9)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电源(13),所述电源(13)一侧固定安装有一控制盒(14);
所述第二圆筒(9)顶部螺纹连接有一顶盖(15),所述顶盖(15)上固定安装有一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付智马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焦付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