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插秧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963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插秧机。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包括中部与所述门阀的转阀芯相连接并周向同步转动的第一旋转臂,以及能够单向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臂在限定范围内转动的第二旋转臂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臂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旋转臂的第一端部枢接,枢接端上连接有拉簧,第二旋转臂的第二端部通过拉绳组件连接中央浮板总成。该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将仿形调节功能中的驱动门阀方式和驱动组件驱动门阀方式相结合,采用同一套门阀操作装置实现在插秧机工作时和不工作时对于油缸输出量的控制,具有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减少操作难度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插秧机。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其不仅替代了人工插植作业的过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插秧的功效和插植质量,实现了合理密植,其规范的栽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插秧机工作的时候,将秧苗以群体状态整齐放入秧箱,苏子和秧箱的横向移动,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农艺要求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插秧机在插秧的时间,由于地面有坑洼,因此为了保证插秧的成活率和插秧深度,需要实时根据地面情况进行调节。因此,目前的插秧机上的苗台一方面需要在工作时通过仿形机构实时调整其高度,用以保证在地面有坑洼时,其插值的深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公开号为“CN20419113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一种插秧机仿形机构,包含机架、支架、深度控制拉线、升降杆、控制阀、浮动控制板、升降控制手柄、仿形控制杆、油缸、导杆、深度控制手柄、折板、槽板、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与所述门阀(3)的转阀芯(32)相连接并周向同步转动的第一旋转臂(41),以及能够单向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臂(41)在限定范围内转动的第二旋转臂(42)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臂(42)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旋转臂(41)的第一端部枢接,枢接端上连接有拉簧(44),第二旋转臂(42)的第二端部通过拉绳组件(57)连接中央浮板(54)总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与所述门阀(3)的转阀芯(32)相连接并周向同步转动的第一旋转臂(41),以及能够单向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臂(41)在限定范围内转动的第二旋转臂(42)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旋转臂(42)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旋转臂(41)的第一端部枢接,枢接端上连接有拉簧(44),第二旋转臂(42)的第二端部通过拉绳组件(57)连接中央浮板(54)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转阀芯(32)至第二端部的第一旋转臂(41)上设有销轴(45),第二旋转臂(42)能够单向作用于所述销轴(45)使所述第一旋转臂(41)单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45)设置于第一旋转臂(41)的第二端部上,第二旋转臂(42)上设有与所述销轴(45)相适配的凹槽(421);所述第二旋转臂(42)上的凹槽(421)底部能够抵靠销杆并施力于所述第一旋转臂(4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苗台升降的门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块(46),以及连接在驱动块(46)上并作用所述驱动块(46)使其运动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块(46)能够单向作用于所述销轴(45)使所述第一旋转臂(41)单向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济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