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框体、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向冷凝器喷洒由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的喷洒装置,冷凝器具备:相互平行地排列的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在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之间相互平行地排列的第一传热管及第二传热管;以及配置于第一传热管与第二传热管之间的翅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蒸发器及冷凝器配置于一个框体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在同一平面内将蒸发器和冷凝器配置成蒸发器位于上方且冷凝器位于蒸发器的下方的一体型制冷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一体型制冷机中,蒸发器及冷凝器由刺状翅片管构成。刺状翅片管是将多个长条状的刺状翅片固定在截面圆形的圆管的外周上而构成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616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体型制冷机中,来自蒸发器的排泄水(冷凝水)向冷凝器滴下,滞留在冷凝器中的冷凝水通过来自高温制冷剂的热量而蒸发。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体型制冷机中,由于冷凝器由刺状翅片管构成,因此附着于刺状翅片管的冷凝水难以滞留。因此,存在在冷凝器中蒸发的冷凝水的量不充分这样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得到一种能够提高在冷凝器中蒸发的冷凝水的量的空气调节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框体,形成有供室内的空气流通的第一风路和供室外的空气流通的第二风路;蒸发器,配置于所述第一风路,使所述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冷凝器,配置于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室外的空气与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喷洒装置,向所述冷凝器喷洒由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冷凝器具备:第一传热管及第二传热管,相互平行地排列;以及翅片,配置在所述第一传热管与所述第二传热管之间。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冷凝器具备相互平行地排列的第一传热管和第二传热管、以及配置在第一传热管与第二传热管之间的翅片。因此,能够提高在冷凝器中蒸发的冷凝水的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变形例的概略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的纵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变形例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不同。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是相同或相当的构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并且,说明书全文所表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实施方式1(结构)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框体90。在框体90形成有室内吸入口91、室内吹出口92、室外吸入口93以及室外吹出口94。室内吸入口91是用于将室内空气A从室内取入到框体90内的开口。室内吹出口92是用于将室内空气A吹出到室内的开口。室外吸入口93是用于将室外空气B从室外取入到框体90内的开口。室外吹出口94是用于将室外空气B吹出到室外的开口。框体90的内部被分隔板95分隔成两个空间,形成有供室内空气A流通的第一风路90a和供室外空气B流通的第二风路90b。即,框体90被分隔板95分隔成与室内吸入口91及室内吹出口92连通的空间、和与室外吸入口93及室外吹出口94连通的空间。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回路10具备压缩机20、膨胀阀30、蒸发器40以及冷凝器50。压缩机20、冷凝器50、膨胀阀30及蒸发器40依次通过制冷剂配管60连接成环状,供制冷剂循环。制冷剂配管60例如为铝制。蒸发器40配置于框体90内的第一风路90a。蒸发器40使室内空气A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蒸发器40具备供制冷剂流通的多个传热管41和与多个传热管41接合的多个翅片42。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从侧面观察蒸发器40的状态。另外,传热管41相当于蒸发器侧传热管,翅片42相当于蒸发器侧翅片。多个传热管41在内部具有制冷剂流路。多个传热管41例如是与制冷剂流路的轴正交的截面具有圆形形状的圆管。另外,多个传热管41并不限定于圆管,也可以是与制冷剂流路的轴正交的截面具有扁平形状的扁平管。翅片42例如是板翅片。另外,翅片42不限于板翅片,也可以是波纹翅片。构成蒸发器40的多个传热管41及多个翅片42为铝制。在第一风路90a上配置有室内送风机70。室内送风机70从室内吸入口91吸入室内空气A,并从室内吹出口92向室内吹出。室内送风机70例如是螺旋桨式风扇。另外,室内送风机70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横流风扇。在框体90内,在蒸发器40的下方配置有对由蒸发器40产生的冷凝水C进行储存的室内侧泄水盘110。冷凝器50配置于第二风路90b。冷凝器50使室外空气B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冷凝器50的结构后述。在第二风路90b上配置有室外送风机80。室外送风机80从室外吸入口93吸入室外空气B,并从室外吹出口94向室外吹出。室外送风机80例如是西洛克风扇。另外,室外送风机80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螺旋桨式风扇。框体90的第一风路90a和第二风路90b在框体90的内部沿水平方向相邻地形成。即,蒸发器40和冷凝器50在框体90的内部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压缩机20配置于第二风路90b。膨胀阀30配置于第一风路90a。另外,压缩机20也可以配置于第二风路90b。另外,膨胀阀30可以配置于第二风路90b。压缩机20、膨胀阀30、蒸发器40以及冷凝器50收纳于一个框体90的内部。空气调节装置1在一个框体90中形成有供室内空气A流通的第一风路90a和供室外空气B流通的第二风路90b。即,空气调节装置1构成一体型空调机。空气调节装置1具备喷洒装置100。喷洒装置100具有水泵101、水配管102以及出水喷洒部103。水喷洒部103在框体90内配置于冷凝器50的上方。水泵101配置于室内侧泄水盘110。水配管102将水泵101与水喷洒部103连结。喷洒装置100利用水泵101吸引储存在室内侧泄水盘110中的冷凝水C,并经由水配管102从水喷洒部103向冷凝器50喷洒。即,喷洒装置100将由蒸发器40产生的冷凝水C向冷凝器50喷洒。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的立体图。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中,/n具备:/n框体,形成有供室内的空气流通的第一风路和供室外的空气流通的第二风路;/n蒸发器,配置于所述第一风路,使所述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n冷凝器,配置于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室外的空气与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n喷洒装置,向所述冷凝器喷洒由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n所述冷凝器具备:/n第一传热管及第二传热管,相互平行地排列;以及/n翅片,配置在所述第一传热管与所述第二传热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具备:
框体,形成有供室内的空气流通的第一风路和供室外的空气流通的第二风路;
蒸发器,配置于所述第一风路,使所述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冷凝器,配置于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室外的空气与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
喷洒装置,向所述冷凝器喷洒由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
所述冷凝器具备:
第一传热管及第二传热管,相互平行地排列;以及
翅片,配置在所述第一传热管与所述第二传热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冷凝器具备相互平行地排列的第一集管及第二集管,
所述第一传热管及所述第二传热管在所述第一集管与所述第二集管之间相互平行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沿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集管配置于比所述第二集管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喷洒装置构成为向所述第一集管的上表面喷洒所述冷凝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集管的上表面观察所述冷凝器的情况下,
所述翅片的端部比所述第一集管的端部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宫佑太,东井上真哉,横井政博,臼田雄一,上田智史,谷则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