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及其搭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713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及其搭设方法,跨越架包括钢管底架、绝缘架和绝缘封网;钢管底架设置于地面上,一对绝缘架分别搭设于钢管底架上,绝缘封网敷设于两绝缘架顶部之间。跨越架底部及中部采用钢管底架,顶部临近10kV线路部分采用绝缘架,钢管与绝缘管、绝缘管之间的连接采用扣件连接。既保证了架体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又能满足近电作业绝缘性能要求,从而避免触电风险。在投入使用时,先确定跨越物类型,搭设对应的跨越架,然后在绝缘架与地面之间设置拉线,在钢管底架与底面之间设置纵向扫地杆和横向扫地杆;再对搭设好的组合式跨越架中两绝缘架的架顶封网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及其搭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带电跨越10kV线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及其搭设方法。
技术介绍
10kV带电跨越架搭设施工方法是指输电线路架线跨越施工前在10kV线路两侧安全范围内搭设毛竹跨越架、钢管跨越架等,使用绝缘网绳封顶,对被跨越10kV线路进行遮护。目前国内带电跨越10kV线路施工中,主要采用毛竹跨越架、钢管跨越架、金属格构式跨越架、悬索跨越架等跨越方式,其中绝大部分采用毛竹跨越架和钢管跨越架方式。以上几种方式缺点如下:1、毛竹跨越架,整体稳定性较差,且对毛竹材料的选择要求较高。2、钢管跨越架,存在较高的触电风险。3、金属格构式跨越架,对场地选择要求高,需要设置拉线。4、悬索跨越架,搭设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能保证稳定性又能避免触电风险的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及其搭设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本跨越架包括钢管底架、绝缘架和绝缘封网;钢管底架设置于地面上,一对绝缘架分别搭设于钢管底架上,绝缘封网敷设于两绝缘架顶部之间。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架包括若干排绝缘单元框,框高为5—6米,相邻两排绝缘单元框之间通过绝缘横杆相连,排间距为2.5—3米。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单元框为矩型框,包括立柱、纵杆、剪刀撑,立柱、纵杆和剪刀撑均为环氧树脂管,绝缘单元框的顶部设有羊角;各绝缘杆之间通过绝缘尼龙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少于0.5m。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管底架为连体式,为钢管搭架而成的凹字型架,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各杆之间通过钢管扣件相连,连体式钢管底架外设剪刀撑;所述绝缘架通过绝缘尼龙扣件搭接于连体架两肩上,搭接长度不少于0.5m。作为替代方案,所述钢管底架为分体式,包括若干排钢管框架,相邻两排钢管框架之间通过横向水平杆相连,排间距为2.5—3米。所述钢管框架为矩型框,包括立杆和纵向水平杆,立杆外设有撑杆,立杆、纵向水平杆、撑杆和横向水平杆均为钢管;所述绝缘架通过绝缘尼龙扣件搭接于分体架内侧对应排的钢管框架上,搭接长度不少于0.5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的搭设方法,本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确定跨越物类型,搭设对应的跨越架,单独跨越10kV线路时,在10kV线路下搭设连体式钢管底架,并在连体式钢管底架上搭设一对绝缘架,两绝缘架分位于10kV线路两侧,且与10kV线路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1.5m,同时跨越10kV线路与其它待跨越物时,在所有跨越物两侧外搭设分体式钢管底架,并在两分体式钢管底架上搭设对应的绝缘架,绝缘架与10kV线路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1.5m;b、在绝缘架与地面之间设置拉线,在钢管底架与底面之间设置横向斜撑;c、对搭设好的组合式跨越架中两绝缘架的架顶封网。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步骤a中:当跨越架高度低于10米时,绝缘架中绝缘单元框的排数为两排,连体式钢管底架肩部的钢管框架排数与绝缘架排数相同,分体式钢管底架的钢管框架排数与绝缘架排数相同;当跨越架高度不低于10米且在15米之下时,绝缘架中绝缘单元框的排数为两排,连体式钢管底架肩部的钢管框架排数为三排,分体式钢管底架的钢管框架排数为三排,绝缘架安装于钢管底架内侧的两排钢管框架上;当跨越架高度不低于15米且不高于20米时,绝缘架中绝缘单元框的排数为两排,连体式钢管底架肩部的钢管框架排数为四排,分体式钢管底架的钢管框架排数为四排,绝缘架安装于钢管底架内侧的两排钢管框架上。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步骤b中:当跨越架高度低于10米时,绝缘架与地面之间设置一层拉线;当跨越架高度不低于10且不高于20米时,绝缘架与地面之间设置两层拉线,两层拉线之间的间距为6—8米;横向斜撑通过直角扣件安装于钢管底架的立杆距地面不大于200mm处。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步骤c中:(1)、选用φ12绝缘绳作为封网绳,(2)、封网时,利用小型无人机将承力绳自跨越架上方通过10kV线路过渡到另一侧,并将其翻过另一侧跨越架,然后人力带起,保证承力绳对10kV线顶部垂直距离在1.5m以上,(3)、承力绳到位后,作业人员在跨越架一侧边织网边展放,织网采用在承力绳上来回绑扎绳索成条形网格,网格间距应不大于1m;(4)、网绳与承力绳每个绑扎点利用0.4m一根的φ4绳索绑扎固定,绑扎时φ4绳索必须缠绕3道以上并打结固定,确认牢固可靠后方可进行下一道绑扎;(5)、跨越架搭设及封顶完成后进行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挂设跨越架标识牌。本专利技术中的跨越架底部及中部采用钢管底架,顶部临近10kV线路部分采用绝缘架,钢管与绝缘管、绝缘管之间的连接采用扣件连接。既保证了架体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又能满足近电作业绝缘性能要求,从而避免触电风险。在投入使用时,先确定跨越物类型,搭设对应的跨越架,然后在绝缘架与地面之间设置拉线,在钢管底架与底面之间设置纵向扫地杆和横向扫地杆;再对搭设好的组合式跨越架中两绝缘架的架顶封网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中高度在10—15米之间的跨越架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中高度在10米以下的跨越架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中高度在15—20米之间的跨越架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二中高度在10米以下的跨越架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二中高度在10—15米之间的跨越架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二中高度在15—20米之间的跨越架侧视示意图。图示序号:1—连体式钢管底架,11—钢管框架、111—立杆、112—纵向水平杆,12—横向水平杆,13—剪刀斜撑杆,14—横向斜撑;2—绝缘架,21—绝缘单元框、211—立柱、212—纵杆,22—绝缘横杆,23—绝缘斜撑;3—封网,31—封网绳;4—羊角;5—拉线;6—三联桩。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跨越架适用于单独跨越10kV线路,如图1—3所示,这种跨越架由连体式钢管底架1、绝缘架2和绝缘封网3组成。连体式钢管底架1由多排并列布置的钢管框架11以及连接各排钢管框架的横向水平杆12构成。每排钢管框架11均由立杆111和纵向水平杆112连接而成。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均采用外径为48~51mm的钢管,各杆之间均通过钢管扣件连接。并保证相邻两立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米,相邻两纵向水平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2米,相邻两横向水平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2米,相邻两排钢管框架之间的间距在2.5—3米之间。如图1—3所示,在钢管框架外设剪刀撑斜杆13,剪刀撑斜杆13由底至顶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本跨越架包括钢管底架、绝缘架和绝缘封网;钢管底架设置于地面上,一对绝缘架分别搭设于钢管底架上,绝缘封网敷设于两绝缘架顶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本跨越架包括钢管底架、绝缘架和绝缘封网;钢管底架设置于地面上,一对绝缘架分别搭设于钢管底架上,绝缘封网敷设于两绝缘架顶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架包括若干排绝缘单元框,框高为5—6米,相邻两排绝缘单元框之间通过绝缘横杆相连,排间距为2.5—3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单元框为矩型框,包括立柱、纵杆、剪刀撑,立柱、纵杆和剪刀撑均为环氧树脂管,绝缘单元框的顶部设有羊角;各绝缘杆之间通过绝缘尼龙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少于0.5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底架为连体式,为钢管搭架而成的凹字型架,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各杆之间通过钢管扣件相连,连体式钢管底架外设剪刀撑;所述绝缘架通过绝缘尼龙扣件搭接于连体架两肩上,搭接长度不少于0.5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底架为分体式,包括若干排钢管框架,相邻两排钢管框架之间通过横向水平杆相连,排间距为2.5—3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框架为矩型框,包括立杆和纵向水平杆,立杆外设有撑杆,立杆、纵向水平杆、撑杆和横向水平杆均为钢管;所述绝缘架通过绝缘尼龙扣件搭接于分体架内侧对应排的钢管框架上,搭接长度不少于0.5m。


7.一种10kV线路带电跨越架的搭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确定跨越物类型,搭设对应的跨越架,
单独跨越10kV线路时,在10kV线路下搭设连体式钢管底架,并在连体式钢管底架上搭设一对绝缘架,两绝缘架分位于10kV线路两侧,且与10kV线路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1.5m,
同时跨越10kV线路与其它待跨越物时,在所有跨越物两侧外搭设分体式钢管底架,并在两分体式钢管底架上搭设对应的绝缘架,绝缘架与10kV线路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盛刘晶邓明亮杨凯李欣高国平张俐阎欣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