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子扬专利>正文

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063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所述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外壳;装置槽,所述装置槽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该无接触控制系统,使用时将其安装在现有的按钮位置,且每一个按钮可以对应安装一个系统,每个系统均为独立设置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选择安装,不会受到过多的已有按钮的限制,安装起来更加灵活,该系统主要利用控制主板、无接触传感器、电磁铁、弹力结构等结构配合设置,按动时,由无接触传感器检测信号,并最终由触发块启动按钮,实现无接触控制,不要借助隔离物按动,操作简单,触发时间短,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接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按钮,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电器元件,常用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其中电流很小,从而达到控制电动机或其他电气设备运行目的的一种开关,按钮分为:常开按钮,开关触点断开的按钮;常闭按钮,开关触点接通的按钮;常开常闭按钮,开关触点既有接通也有断开的按钮;动作点击按钮,鼠标点击按钮;一般而言,红色按钮是用来使某一功能停止,而绿色按钮,则可开始某一项功能,按钮的形状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电子产品大都有用到按键这个最基本人机接口工具,随着工业水平的提升与创新,按键外观的也变的越来越多样化及丰富的视觉效果。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电梯或是其他环境中选择性的开关一般由两种,一是使用机械按钮控制电路的开合的,二是使用触摸按钮或触摸屏实现触发的动作,而在新冠疫情之下,人们又很难快速大面积的更换已有按钮,另外,由于现有机械按钮尺寸与无接触按钮的尺寸要完全匹配才可以,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无接触按钮的直接更换,而已有的机械按钮或触摸按钮又不能很好的实现无接触控制,进而导致了人们只能借助隔离物按动按钮,操作起来不够方便,存在感染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电梯或是其他环境中选择性的开关,不能很好的实现无接触控制,进而导致了人们只能借助隔离物按动按钮时,操作起来不够方便,存在感染的风险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包括:外壳;装置槽,所述装置槽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装置槽的内部设置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的左侧设置有无接触传感器,所述控制主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触发块,所述触发块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电磁铁的一侧设置有弹力结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装置槽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电源。优选的,所述弹力结构包括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触发块外部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触发块的内部,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压力弹簧。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优选的,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主板的输入端通过电线电连接,所述无接触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接触传感器的一侧贯穿所述外壳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触发块设置在所述电磁铁的右侧。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活动槽,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的两端一端均贯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固定板外部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槽内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卡接件的一侧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卡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动件。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需要将外壳安装在按钮位置上,通过将固定结构与按钮处接触,利用固定板上的固定螺丝与按钮处的安装孔螺纹连接,使得外壳可以稳定安装在按钮处;S2、使用时,人们的手指靠近无接触传感器,通过无接触传感器检测到手指靠近,并立即输出信号给控制主板;S3、控制主板接收到信号之后,使得电磁铁不再通电,因此失去磁性,此时在压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开始向右推动触发块在装置槽内部水平移动,进而使得触发块的右侧逐渐向外壳的右侧延伸,最终与按钮的一侧接触并挤压,使得按钮启动,进而完成按动按钮的操作;S4、当人们的手指远离无接触传感器时,无接触传感器再次向控制主板输出信号,使得控制主板可以恢复向电磁铁通电,此时电磁铁通电恢复磁力,在电磁铁的吸力的作用下,使得触发块开始向装置槽内部水平移动,并同时挤压压力弹簧使其逐渐收缩,最终使得触发块的一侧与按钮分离,使得整体系统复位。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该无接触控制系统,使用时将其安装在现有的按钮位置,且每一个按钮可以对应安装一个系统,每个系统均为独立设置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选择安装,不会受到过多的已有按钮的限制,安装起来更加灵活,该系统主要利用控制主板、无接触传感器、电磁铁、弹力结构等结构配合设置,按动时,由无接触传感器检测信号,并最终由触发块启动按钮,实现无接触控制,不要借助隔离物按动,操作简单,触发时间短,使用起来也很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壳,2、装置槽,3、控制主板,4、无接触传感器,5、电磁铁,6、触发块,7、弹力结构,71、限位杆,72、压力弹簧,8、固定结构,81、固定板,82、固定螺丝,9、电源,10、活动槽,11、卡接结构,111、固定杆,112、卡接件,113、弹性件,114、按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包括:外壳1;装置槽2,所述装置槽2开设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所述装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主板3,所述控制主板3的左侧设置有无接触传感器4,所述控制主板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5;触发块6,所述触发块6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所述电磁铁5的一侧设置有弹力结构7,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8,所述装置槽2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电源9。控制主板3通过螺丝固定在装置槽2的内部,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无接触传感器4与控制主板3信号连接,可以为红外传感器或是其他类型的无接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1外部是否有物体靠近,检测范围为5cm以内,当检测到有物体接触,并立即向控制主板3输出信号,电磁铁5的一侧通过螺丝与控制主板3固定连接,并通过电线与控制主板3电线连接,控制主板3可以控制向电磁铁5通电或是断电;触发块6为金属块,位于电磁铁5的右侧,弹力结构7则位于电磁铁5与触发块6之间,为触发块6提供弹力支持,当电磁铁5处于通电状态下,产生的磁力能够使得触发块6向电磁铁5的右侧靠近并保持稳定状态,当电磁铁5处断电时便失去磁力,不再对触发块6产生吸引力,并在弹力结构7的弹力作用下,推动触发块6向外壳1外部移动,最终与按钮接触并对其产生挤压力,使得按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装置槽,所述装置槽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装置槽的内部设置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的左侧设置有无接触传感器,所述控制主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n触发块,所述触发块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电磁铁的一侧设置有弹力结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装置槽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装置槽,所述装置槽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装置槽的内部设置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的左侧设置有无接触传感器,所述控制主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磁铁;
触发块,所述触发块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电磁铁的一侧设置有弹力结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装置槽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结构包括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触发块外部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触发块的内部,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压力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主板的输入端通过电线电连接,所述无接触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接触传感器的一侧贯穿所述外壳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触发块设置在所述电磁铁的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子扬
申请(专利权)人:曹子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